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755
标签:
教学论文
点击现代汉语词典(58-60)(网友来稿)
陈林森
58、后顾之忧
【后顾之忧】(P526)需要回过头来照顾的忧患。泛指来自后方的或家里的忧患:孩子入托了,解除了家长上班的~。
“需要回过头来照顾的忧患”这句话很别扭,这里只需解释“后顾”,然后再解释整体意思。另外,“来自后方”中的“后方”是什么意思?《现汉》对“后方”的解释是:①远离战线的地区(跟“前线”“前方”相对)。②后面;后头:在我舰的~,发现一艘潜艇。那么,这里的“后方”指哪一条呢?我发现这是辞书辗转相抄的结果。对一些常用词的词义,辞书辗转相抄是一大积弊。还有,“忧患”似乎词义太重了。《现汉》对“忧患”的解释是“困苦患难”。如下面的例句:“本着‘爱才、惜才’的原则,一些兄弟院校,如北方交大、北京工大等开始接受未被清华录取的比较优秀的第二志愿考生。这大大减少了考生的后顾之忧。”(《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6/26)这里的“后顾之忧”你能说是“困苦患难”吗?所以,正确的解释是:后顾:回头看。泛指本人或家里令人牵挂的事。
59、连篇累牍
【连篇累牍】(P783)表示用过多篇幅叙述。
解释过简且不完整。一是释义有偏差,二是未指出其感情色彩。“连篇累牍”出自隋朝李谔《上书正文体》(见《隋书·李谔传》)。 隋朝初年,治书侍御史李谔是一个很有辩才和文才的人。当时的文风,由于承袭了南北朝的不良影响,过分追求词句的华丽,而不重视内容,往往空洞浮夸,不切实际。李谔反对这种文体,特地上书隋文帝,请求明令禁止。李谔在这篇《上书正文体》中对当时文风批评道:“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意思是:一篇又一篇地写了许许多多,堆满了桌子,塞满了箱子,但写的无非是月哟露哟,或者是风哟云哟。李谔认为,这些东西写得一天比一天多,朝政也就会一天比一天乱。李谔的这篇文章,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文中的“连篇累牍”、“积案盈箱”,都是形容言之无物的文章又多又滥。后来,“连篇累牍”便成了成语,人们用它来形容那些数量很多而内容重复空泛的文章、文件等书面材料。多含贬义。知道典故的来历,有助于我们对它的理解。《现汉》说是“用过多篇幅叙述”是强调篇幅过长,实际上主要是强调文章数量多,一篇接一篇,且内容乏善可陈。《中国成语大辞典》的解释是:“篇幅很多,文辞冗长。”也没有突出重点。1960年代我读高中,第一次接触这个成语,当时处于中苏两党大论战中,当时我党指责苏共及其他“修正主义党”“连篇累牍”地发表反华文章。我当时建立了印象:“连篇累牍”的意思是指不好的文章又多又滥。1980年代高中教材曾选进郑文光的《火刑》,里面有“长篇累牍”这样一个词:“宣判开始了。宣判书长篇累牍地说,乔尔丹诺·布鲁诺‘长时期生活在异端的国家内,并且他自己也过着无法无天的、魔鬼一样的生活’。 因而他不光是一个普通的‘异端’,而且是‘异端’的领袖。”我就意识到,应当让“连篇累牍”和“长篇累牍”这两个成语有所分工,前者指篇数多,后者指篇幅长。又如:“编写以上内容应尽量简明扼要,无需长篇累牍。”这个意思很明确,指一篇文章或文件篇幅长。《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都收了“长篇累牍”,但《现汉》未收。总之“连篇累牍”的正确解释应当是:指文章或文件多而冗长(多含贬义)。另外应加收“长篇累牍”,以示区别。
60、曲高和寡
【曲高和寡】(P1045)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很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艺术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
“旧指”的措辞不对,应改为“原指”。在《现汉》的习惯措辞中,“旧指”的“旧”指旧时代、旧社会,甚至是古代;“原指”是指词的原义或本义。“知音难得”并没有时代的差异,今天仍保留这种用法。《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的解释在同一个地方就是用“原指”。《中国成语大辞典》的释文是:“比喻言行卓越不凡,知音难得或作品艰深高妙,知之者甚少。”在这里,“知音难得”和“作品知之者甚少”的两个义项是并存的。而且“曲高和寡”也不限于说作品不通俗,也可能是内容“艰深高妙”,无法做到与大众“打成一片”。就是说它不一定是贬义的。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还有进一步的引申义,就是指产品因价位高、或市场定位超前等原因而不畅销、不热门,活动要求严、标准高而参与者少。“曲高和寡高档豪宅积压严重”(《中华工商时报》2002/11/29) “动辄60元票价 五星级影院曲高和寡”(《市场报》2003/7/23)“再就业会‘曲高和寡’ 年龄特长挡住下岗人员”(《燕赵都市报》2003/8/20)可供选择的解释是:【曲高和寡】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很少。原指知音难得。①比喻言论或艺术作品内容艰深高妙,或表现形式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②比喻产品因价位高等原因而不畅销,或活动要求高而参与者少。
作者邮箱: xzcls48@yahoo.com.cn
标签:
教学论文
点击现代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诗两首》教案——《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网友来稿)
下一篇:
诗词五首——《饮酒》《归园田居》《洞庭湖赠张丞相》(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