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911
标签:
备课资料
《荔枝蜜》的两处伏笔(网友来稿)
长沙市雅礼中学 徐昌才
《荔枝蜜》是一篇借物抒情,托物寓理的散文。它通过赞美荔枝蜜的清香甜美和赞颂蜜蜂的无私奉献,讴歌社会主义新生活,讴歌辛勤劳动,酿造生活之蜜的普通劳动者。作者在构思谋篇,升华题旨时精心设计了两处鲜为人察的伏笔。
①.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的味儿。喝着绞拌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②.一走近“大厦”,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进进出出,飞去飞来,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表面看来,上述两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部分似乎只是毫不经意的顺笔一提,同文章绘物喻人关系不大,其实并非如此。
善于下棋的人都有这样一种体会:有时看起来是一着摆在那儿毫无用处的“闲棋”,但走了若干步之后,这一着“闲棋”却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上面这两处信手拈来的体悟、联想,正是这样的“闲棋”。读完全文,当我们理解了作者歌咏蜜蜂、赞喻农民的独到构思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前面的由物及人的感受、体验的描绘是为文末抒情达意、卒章显志而埋下的伏笔。例①巧用拈连,自自然然的谈出了自己喝蜜之后乐不可支的生活实感,容易唤起读者的共鸣:生活何以甜入人心?这香醇如蜜的生活又是谁创造的?……读者很容易从这些充满哲理性的思考中领悟文章的主旨。例②则直奔中心,把蜜蜂劳碌奔波,辛勤繁忙的劳动景象和人类建设新生活的活动联系起来,这既是对蜜蜂辛勤劳动的礼赞,又是对文末赞喻农民不辞辛劳的一个街接暗示,前面有埋伏,后面有照应,结构浑成,情态显豁。总之,例①、例②两处伏笔的设置不仅使文章在结构上显得完整谨严,更重要的是,它们为文末的抒情言志积蓄了情势,使主题的升华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林纾说过:“无意阅过,当是闲笔,后经点明,方知是有用意。”诚哉斯言。
(长沙市雅礼中学 410007 徐昌才xccwxx@163.net)
作者邮箱: xccwxx1967@yahoo.com.cn
标签:
备课资料
荔枝蜜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最后一课(网友来稿)
下一篇:
教师节献礼——写给小偷的一封信(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