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教学设计
阅读:780  
标签:教学设计
中小学生成高消费主流令人忧 莫忽视消费教育
大众网-生活日报

  近年来,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学生已成为主流消费群体之一。山东省消协从一些学生及家长的反映中了解到,学生高消费现状普遍存在,一些不良消费行为令人担忧。对此,省消协提醒家长,对孩子的消费教育不容忽视,要教孩子懂得花钱。

  省消协人士指出,学生不理性的高消费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饮食消费跟着广告走。电视上食品广告的泛滥,大大影响了中小学生的饮食结构,不是广告品牌的食品不吃,不

是广告流行的饮料不喝,这在中小学生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服装消费跟着名牌走。校园里西装革履、名贵衣衫已不鲜见,一些学生专拣名牌服装买,不论贵贱。

  人情消费跟着大人学。庆贺生日是中小学生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人情消费。而日常人情消费的花样也不少:考试得了第一名,要请客;在某项比赛中获奖,也要请客。

  娱乐消费跟着新潮走。无论游戏厅或歌舞厅,不难发现中小学生的身影,而网吧消费更是越陷越深。尽管学校对此明令禁止,可有少部分中小学生仍难以拒绝诱惑,甚至不惜以逃课为代价。 重复消费费用高。七八成新的书包、文具说扔就扔,只有新的才好。孩子们的道理是,虽然还能用,同学都换了流行的,我不换就太老土了。

  对此,省消协发出消费警示,提醒广大家长,对孩子的消费教育不容忽视,要教孩子懂得花钱,培养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要让孩子明白:钱是父母辛勤劳动的报酬,乱花钱、不合理地花钱,就是对父母的劳动不珍惜。

  此外,要正确对待孩子的物质要求。父母给孩子的零花钱要合理,并且要引导孩子有计划地使用。对孩子频繁的物质要求,有时可以采用延缓兑现时间的方法。对孩子某些不合理的物质要求,则要坚决拒绝,并耐心说明拒绝的理由。

  不宜采用“物质刺激法”。有些父母常常以物质刺激来调动孩子学习和干家务的“积极性”。殊不知,这种做法容易使孩子养成做一点事就讲条件要报酬的不良习惯,更严重的是淡化了孩子的责任感,玷污了孩子纯洁的心灵。(记者 田茹 通讯员 海亮)

标签:教学设计 中小学生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死水》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下一篇:身教重于言教(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