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693  
标签: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评价三看(网友来稿)
陈金华

      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许多标准:有教学内容的评价,也有教学方法的评价;有教师素养的评价,也有教学效果的评价;有客观的标准评价,也有主观的标准评价……对语文教学的评价,既要有一个量化的静态的标准,也应该有一个动态的合乎实际的标准。千万不能用教学评价的框框扼杀了语文教学的活力。我根据自己十几年的听课评课经历,以为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动态的评价标准,就是“三看”。一看语文教学的切入点,二看课堂教学设计,三看引导启发激活思维。

      看语文教学的切入点

      有时候要上好一堂语文课,除了多方面的准备以外,可能更重要的是寻求一个好的切入点。切入的好,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突出课堂的重难点,带动整节课。相反,切入的不够好,或者甚至与课堂主题不相干,风马牛不相及,给人云山雾罩的感觉,就不能很好的推动课堂进程,达到张弛有度的效果。教学评价可以看教学切入点,切入是否精当,是否合适;切入是否有深度,是否到位;切入后是否能起着带动全盘的作用;切入时是否能与主要内容相互映衬;是否能引发学生的思维等等。抓文眼切入,可以简洁精练地处理好一篇课文,启发学生思维;如《荷塘月色》一文,我们可以看教者是否抓住了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而获得对赏景时的心理探讨。从标题切入,可以带动全篇内容的理解;如鲁迅《拿来主义》一文,我们可以看教者能否在标题“拿来”上做文章,引导学生比较“拿来”与“送来”、“抛来”、“抛给”、“闭关”、“送去”的区别,就能够很好地领悟鲁迅的主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有的老师上屈原的《离骚》,从背景切入,也是可以达到对屈原精神品质的理解的,我们认为,这样的切入也是可以得到肯定的。还有很多的老师,依据多媒体播放手段,或者一些其他的材料,切入课文,其效果非常好;如《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位老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画《深山藏古寺》,通过这幅画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虚”和“实”的辩证关系。再如《斑羚飞渡》一文,一位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电影“父亲舍身救女儿”的故事引入课文,勾起了学生的联想,一下子就进入了课文中令人感动的情景,从而理解了斑羚崇高的牺牲精神。我们对于这样的切入处理是高度赞赏的,在评价中肯定会给予比较高的评分。

      看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中一项充满智慧的活动,它最能体现教师钻研教材的深浅度、处理教材的能力以及教学水平。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看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水平。因为这将可能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许多设计高手脱颖而出,比如湖北的余映潮老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提出对课文内容采取优化整合的形式,提炼出可供教学的板块设计思路。如《提醒幸福》一文,经过整合,找到了三方面的亮点:一是语言生动,二是意蕴丰美,三是哲理深刻。据此,他为课堂教学设计了三板块思路:一是字词品味活动,二是句段欣赏活动,三是课文创编活动,三项活动有机结合,形成一节课的“板块式思路”。《琵琶行》一文,设计为“诵读——听读——选点品读——佳句积累”的教学程序,《过万重山漫想》是篇幅很长的美文,他采用“欣赏美文——品析美点——领悟美意”的流程来组织教学,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课堂教学设计包括很多方面,有整体的,有部分的;有面上的,有点的;有内容的,有方法的;有动态的,有静态的。我们在评价一位老师的公开课时,非常赞赏他对余光中《乡愁》的美读处理:(女生领读):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女生齐读):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男生领读):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女生齐读):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男生齐读):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女生齐读):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男生齐读):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女生齐读):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男生齐:在这头/女生齐:在那头/男生齐:在这头/女生齐:在那头/男女生轻声合:乡——愁

      教师的这种处理,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很好的领悟了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浓烈的情感,加深了对诗歌意境的把握,将整节课推向高潮。因为有了这一点的教学设计,课堂有了亮色,教学有了令人激动的地方。还有一位老师在讲《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一课时,抓住课文中的两大关键的地方:一是文学和史学的关系,一是文人独立的创作,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三部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其他方面的成功描写片断作为一条贯穿整堂课的主线,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两大内容,形象而又生动,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我们评价这节课非常成功,其原因就在于他化抽象为形象的教学设计带动了整个课堂。

      看引导启发激活思维

      一位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循循善诱,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整堂课或者按照自己的原有设计机械地操作下去,或者死气沉沉波澜不兴,那么他的教学肯定是不成功的,也是没有效果的。我们评价一堂课,更重要的是要看它有没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品质。朱绍禹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是语言训练,更是思维训练。思维训练表现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听说读写都伴随着思考。朱先生在实践中利用“提问法”进行思维训练,唤起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那么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呢?应该说,少提空洞的说教式的问题,多提思考性强的问题,是其中的一个基本要求。


展开全文阅读
      一位老师在教《祝福》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引发了学生兴趣的问题:读了《祝福》,我们认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大家能否在对课文的研读中,证实老师的观点呢?学生沿着“没有春天”这条线索,探寻祥林嫂悲惨命运的轨迹:丽春之日,丈夫死去;孟春之日,被迫改嫁;暮春之日,痛失爱子;迎春之日,一命归天。作者刻意把几个关键情节都安排在春天发生,巧妙地揭示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地女人,在新巧地提问中引导学生挖掘出深刻的主题。一位老师在讲《兵车行》时,给学生提了这么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是一幅__送别图?空缺处要求学生填上一定的修饰语。我们在评价这一问题时,认为提得好,有分量,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牵动全篇的内容和情感,思维量大,是一个很不错的提问。又如,《琵琶行》一文,抓住文眼“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提出:谁和谁同是沦落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命运?他们产生了什么样的共鸣?那么,全篇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也就会熔铸在一起,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了。这样的问题在评价中不会不得到专家的肯定的。同时,我们在评价时,还应该考虑到:启发激活思维,要有一定的指向性,一般来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等,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总而言之,评价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上三方面来看。但合理而全面的,科学而规范的评价远不止这些,这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长期的探讨,总结出规律,有一定的操作性。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语文教学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作者邮箱: chjh6510@tom.com|
标签: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破灭的游仙梦---------谈《梦游天姥吟留别》(网友来稿)
下一篇:《道士塔》教案(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