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0248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陈奂生上城》(教师中心稿)
张连生

      目的:把握人物形象。

      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

      重点: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

      方法:自读、分析、鉴赏

      过程:

      一、文章导读

      作者高晓声,1928年生于江苏省武进县。1950年,他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收田财》。此后,陆续创作了一些诗歌、小说、剧本等。1957年,被划成“右派”,遂回家乡武进农村。经过二十多年之后,1979年,他又回到了文学队伍。长期艰苦的农村生活成了他创作的丰富源泉。1979年一年内,他就发表了《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等十一篇小说,次年出版子《1979年小说集》。其中《李顺大造屋》荣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1980年,又写出了《陈奂生上城》、《鱼钩》等十多个短篇小说,其中《陈奂生上城》再次获奖。

      高晓声擅长描写农村生活,善于从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探索我国农民坎坷曲折的命运与心路历程的变化,文笔简练幽默,格调寓庄于谐,在新时期文苑独树一帜。

      陈奂生系列小说(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战术》、《种田大户》、《陈奂生出国》等)反映农民陈奂生的人生历程。“上城”为其生活带来转机,“包产”使他找到归宿,“出国”则标志着他走向成熟。从这个人物的“人生三部曲”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农村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广大农民艰难行进的身影。

      二、情节

      这篇小说质朴自然,但情节设计精巧,耐人寻味。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漏斗户主”上城竟住进高级房间,可谓奇遇。这个奇遇的形成,有两个因素:一是偶染感冒,一是巧遇书记。这两个因素使“奇遇”成了自然。

      卖油绳的设计。能做油绳卖,可见粮油有余,陈奂生的喜悦便油然而生;卖掉油绳身上连本带利大概八块钱,五元钱的房租能付,但却心痛不已。

      买帽子。既见昔日的贫困,又见今日稍有改善。由此透露“今年好像变娇了”,正预示“今夜”要得感冒了。

      对精神生活的渴求。既反映昔日所受贫困的压抑,又反映农民精神面貌的变化。

      车站的地点,这里油绳好卖,这里有茶水,有长椅,与吴书记巧遇,也非此莫属。

      书记巧遇陈奂生。既反映当时干群的亲密关系,又使陈奂生住进高级房间成为可能。

      感冒的设计尤为妙巧。高烧时神志不清,锤一夜就好,用第二天回忆的方法补叙深夜发生的事情就毫无破绽。

      三、测试

      下面几句的话的语序已经打乱,请排列

      ①比店里的新鲜,比店里好吃,这旅行包里装的尽是它。

      ②他去卖什么?卖油绳。

      ③一共六斤,卖完了,稳赚三元钱。

      ④自家的面粉,自家的油,自己动手做成的。

      ⑤还用小塑料袋包装好,有五根一袋的,有十根一袋的,又好看,又干净。

      ⑥今天做好今天卖,格啦嘣脆,又香又酥。

      对下面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陈奂生想到这里,听见自己的心扑扑跳得比打钟还响,合上的眼皮,流出晶莹的泪珠,在眼角膛里停留片刻,便一条线挂下来了。这个吴书记真是大好人,竟看得起他陈奂生,把他当朋友,见他一旦有难,能挺身而出,拔刀相助,救了他一条性命,实在难得。

      A.陈奂生因吴书记送他去招待所这件事非常感动,他的眼泪表示了他对党的关怀的感激。

      B.陈奂生认为吴书记是自己的朋友;吴书记救了他的命是友谊的体现。

      C.陈奂生认为吴书记是大好人,大好人就是救人于危难之中。

      D.陈奂生身上存有封建的小农意识,他认为吴书记救他是一种“拔刀相助”的讲义气行为,而不理解这是党的干部对人民的关心与爱护。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陈奂生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项链(教案)(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守财奴(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