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601
标签:
教学论文
把握中心论点技法例谈(网友来稿)
山东省沂源县中庄中学 郭俊臣 张磊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阅读议论文,必须注意分析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采取了哪种结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等。把握中心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主要目的,也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议论文阅读能力的基本标准。下面结合教材,谈一点把握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技巧。
一、巧解题目得论点。
有些议论文,标题就是作者对文章的观点的概括。如:《反对自由主义》、《事事关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等等文章,只要我们联系全文内容,紧扣题目便能分析出论点。
还有一些议论文,题目尽管含蓄,却是对文章论点形象的比喻,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一文通过联系类比,我们就能得出题目的内涵——思想上去掉盲目性,提倡自觉性。这也就是文章讲明的中心论点。另外的一些议论文,题目虽不是论点,但却是对文章论述内容的概括,如《谈骨气》、《说谦虚》等,或指明要论述的内容,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想和做》等这些题目带有明显的提示性,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联系文章的相关内容,适当提炼归纳,找出论点。
二、抓住首尾找论点。
很多议论文往往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开篇就醒目的提出中心论点。或者,经过层层论证,反复摆事实、讲道理之后,“水到渠成”的得出论点,“卒章显志”。例如《谈骨气》一文,以“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一句话作为第一自然段,开宗明义的点名中心论点。又如《怀疑与学问》一文,开篇引用程颐的“学者先要会疑”和张载的“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两句哲理名言作为本文论点。再如富兰克林的《哨子》一文,作者作者在叙述自己误买哨子,带来悔恨引发议论,继而评述了六种类型的“哨子”现象。最后一段用“我认为”一句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全文的观点。
三、归纳事实出论点。
有些议论文,论点的出现比较灵活、含蓄;有些议论文,没有直接点明论点。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的加以分析、概括。一般采用归纳事实的方法。任何论点都需要论据予以通过事实加以分析、归纳、提炼出论点。如《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一文,江泽民同志先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以铁的事实,归纳得出论点:“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的核心力量。”在文章中间得出。《<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一文,作者针对新解:“乌啼”指乌啼桥,“江枫”指江村桥和枫桥,“愁眠”指愁眠山的考据逐一反驳,论证新解不正确,从而我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即:“乌啼”就是栖鸦啼叫,“江枫”指江边的红枫,“愁眠”指忧愁难眠,惟有如此,才不破坏诗的意境美。
作者邮箱: zzzxgjc@163.com
标签:
教学论文
把握中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浅之至而深,淡之至而浓------《过故人庄》的诗味解读(网友来稿)
下一篇:
不朽的丰碑——艾青的《礁石》赏析(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