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1064  
标签:备课资料
认为乎?揭露乎?——《等待戈多》主旨探微(网友来稿)
温岭二中 孔若秋

      有人以为“荒诞派作家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现实的丑恶,人生的痛苦与绝望,就成了他们不断重复的主题。”(见高中语文第五册第119页《等待戈多》练习二)果真如此吗?作家描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人类生存状况,描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坐以待毙的残废者、浑浑噩噩的糊涂虫以及生活在凄惨冷寂的环境中,在孤独、绝望的折磨下走向死亡的可悲景况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是表现作家对社会现实的认识?

      我们知道,贝克特1906年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耳闻目睹人民被奴役的惨状。天主教的束缚,社会的守旧,政府对思想与出版的严厉控制与检查,都使他无法忍受。在德国占领法国期间,法西斯的暴行,人民的苦难,使他感到世界满目疮痍,到处“乱哄哄”“一团糟”。贝克特参加了反纳粹的地下抵抗运动。那时他的奋斗理想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大家也应该不言而喻。但是战后他看到的西方社会物欲横流,信仰坍塌,感到未来的渺茫和无望,他心里又该是怎样一种复杂的感情?悲观失望而义愤填膺:自己冒着被盖世太保追捕危险、出生入死换来的自由安宁的幸福应该是这样的吗?经历过大战劫难的人们难道生活难道应该如此空虚无聊、按照动物的本能生活、丧失了人类应有的尊严?自己浴血奋战的结果难道应该是丑恶冷酷、人们丧失了理智的社会?所以他要揭露这个荒谬的世界,揭示现实中那些永无休止的等待的人们的精神世界,告诫人们等待是毫无希望的。生活在盲目的希望之中,到头来只能是一场梦幻,只有失望、等待、再失望,在期待中耗尽生命,在失望中饱尝痛苦。

      为了达到惊醒人们的效果,作家采用了一种与荒诞内容相一致的荒诞形式,表现了西方荒诞的社会现实。荒诞形式首先是指“黄昏的暮霭,荒野中的小路,光秃秃的枯树”这样的布景和“两个衣衫褴褛、神态恍惚的流浪汉”这两个人物,一派凋敝凄惨的景象象征西方的社会现实。其次指剧中两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语言颠三倒四,不断重复,既无前因后果,又文不对题。莫名其妙、语无伦次的对白,也表现不出逻辑上的连贯性;话题常常是开了头却没有结局,即使是一些偶然出现的颇有深意的哲理,由于夹杂在人物的胡言乱语中,也显得突兀和支离破碎。还有指两个主人公重复做脱靴子、摘帽子无聊的动作,事件在杂乱无章中看不出任何进展和变化,已等了许多天,还要等待下去,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只有无尽的等待。他们迷离恍惚,浑浑噩噩,见面时连头一天的事情都不记得了,并且连自己苦苦等待的戈多究竟是谁都不知道。

      荒诞的形式——人物对白的颠三倒四、莫名其妙、语无伦次,既无前因后果,又文不对题,颇有深意的哲理,夹杂在人物的胡言乱语中语言,无聊又毫无目的行动与鲁迅的《狂人日记》是多么的相似!荒诞内容——人物的迷离恍惚,浑浑噩噩精神状态与鲁迅的《阿Q正传》《药》中剖析的国民,又何其相似!既然我们承认鲁迅旨在唤醒国民,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认为贝克特不是在唤醒当时的西方民众呢?我看,正是因为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用“荒诞”揭示了现实,使观众觉得舞台上的两个流浪汉时时处处有自己的影子,笑不能畅快,哭不能痛快,才引起了轰动,连演三百场,起到了惊醒的效果,才获得了诺贝尔奖。

      作者邮箱: wangjing08092002@yahoo.com.cn
标签:备课资料 认为乎?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恩惠耶?教训耶?——《烛之武退秦师》中“且君尝为晋君赐也”解(网友来稿)
下一篇:过去视为禁忌现在大胆尝试 爱情教育进中学课堂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