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736
标签:
教学论文
鲁庄公平庸吗?(网友来稿)
广东省化州市第二中学 陈秀兰
近日听一位老师上《曹刿论战》,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该老师设计了一道选择题:鲁庄公是个怎样的君主?A、昏庸无能;B、能力平庸;C、骄傲专横;D、助纣为虐。答案是B。理由:(1)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于对身边的人施过小惠、对神忠诚,政治上无能;(2)打仗时急切求战,仗打完了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赢的,军事上无知;(3)敌人大军压境时他束手无策,他能取胜是因为采用了曹刿的正确建议。我觉得,四个选项都充满了贬意,都是不准确的。只不过相对于其它三个选项,B项较为接近一些罢了。
判断一个君主是否平庸,不能单看他本人“能”干什么,而应看他是否会用人。齐桓公以管仲为相,确立了齐国数十年的霸主地位,能因为齐桓公的治国才能比不上管仲而说他“平庸”吗?秦孝公任命商鞅,变法图强,为秦国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军事、经济基础,能因为秦孝公的政治策略不如商鞅而说他“平庸”吗?刘邦任用萧荷、韩信、张良等人,在争夺皇权的战争中打败了军事力量原本很强的项羽,能因为刘邦的军事才华比不上萧荷、韩信、张良等而说他“平庸”吗?赤壁之战中,面对曹操泰山压卵式的进攻形势,孙权采纳了周瑜的火攻建议,以三万人左右的军队打败了号称有“八十万众”的曹操,能因为孙权的聪明才智比不上周瑜而说他“平庸”吗?纵观历史,象毛泽东那样集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于一身的“领袖人物”,是非常罕见的。如果鲁庄公算是“平庸”,那么你能举出“不平庸”的君主的例子吗?明末的崇祯皇帝很聪明,为了能做“中兴之主”,他殚精竭虑,什么事情都想亲自处理,他要吸取过去亡国之君大权旁落的教训,对谁都不敢信任,他做了十七年皇帝就换了五十位宰相,正所谓“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没有得力臣子的协助,再能干的君主也不能独力恰当处理所有的国家大事。君主虽号称“天子”,实际上也还是肉体凡胎的人,他的精力同样是不能过度透支的,崇祯皇帝虽然“不平庸”,能快刀斩乱麻般清除掉魏忠贤的邪恶势力,但还是愚蠢地为已投降了清廷的洪承畴设置灵堂拜祭表彰,残忍地杀掉了忠心耿耿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优秀将领袁崇焕。他如果象鲁庄公那样“平庸”,敢于将辽东防务全权委托给军事天才袁崇焕,断不至于那么快就山河破碎,身死国灭。很多事情,让君主亲自去办不一定办得好,委托给得力的大臣去办,可能会办得很好。看君主是否平庸,关键是看他是否任用了平庸的人。曹刿是一介草民,并且自自大,居然敢公开蔑视鲁国君臣,说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似乎少了他曹刿,鲁国就要灭亡似的。他能直闯宫禁面见君主而毫无障碍,就可见得鲁庄公是个平易近人、不摆架子的好君主,跟底层群众的关系相当密切。身份最卑微的人,有了治国之良策或御敌之良谋,可以畅通无阻地跟他面谈。试问有哪个君主可以做到这一点?并且,面对曹刿的“质问”,鲁庄公象小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那样,据实一一道来,让曹刿作参考;面对曹刿“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之类的否决,鲁庄公并不暴跳如雷,强作辩解,而是虚心接受批评,丝毫不摆君主的谱,这难道够不上“胸襟开阔,平等待人,作风民主”吗?不要说三千多年前的奴隶制时代,就说实现了民主共和制度的今天吧,下情上达也是障碍重重,老百姓不但不能面对面地跟高层干部交换意见,就连跟村干部谈话,都不一定能找到机会。“大跃进”期间,毛主席家乡的一位生产队长,为了将“大食堂”的问题直接反映到主席那里,在北京一直呆了十八天,才得以有机会见到主席一面。那位曾接受过周总理嘱托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在总理病重期间想见总理一面,却一直无法见,直到总理逝世。我们什么时候开过农民直接面见国家领导人的例子?想想鲁庄公,一国之君,能敞开门庭接纳下层群众,并且虚心听取意见,何“平庸”之有?
说他“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于小惠、神灵,是政治上的无能”,我不这样认为。如果他是在战争到来时才施小惠、求神灵,“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固然可以视为无能,但他并不是在“齐师伐我”时才这么做的。跟下属“有福同享”,虔诚敬奉神灵,是他的一贯作风。君主很难将小惠遍施于万民,只要能跟身边人“同欢乐”,属下自然会跟他“共患难”。就算你曹刿用兵如神吧,如果鲁庄公的小惠不起作用,那些大小将校各怀鬼胎,如一盘散沙,敌阵战鼓一响即刻逃命,你曹刿不做齐军的俘虏才怪呢。有了一群甘愿死保庄公的士兵,你曹刿指挥起来才可以得心应手。说到敬神,我们怎么可以用现在的“无神论”思想去要求三千多年前的鲁庄公呢?历朝君主,没有哪位不信神灵,皇帝自称“天子”,便是宣扬“君权神授”,对神灵的忠诚,是不应作为国君“平庸”的依据的。凡是“心中有神”,做什么事情都害怕“冒犯天威,触犯天条”的国君,对人民都不会过于残暴,不会倒行逆施;凡是有“无神论”思想的国君,往往都是一副“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嘴脸,极尽横征暴敛、奢侈腐化之能事,因为他既无“上天堂”之向往,又无“下地狱”之忧惧,只要能让自己的“这一生”过得快活,又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所以,对于一个专制君主,信神总要比不信神开明。哪里能因鲁庄公信神而说他无能呢?
说他“打仗时急切求战,是军事上的无知”。本来,敌人来犯,我方应以防御为主,一般不主动出击。但是,凡主动出击都属“无知”吗?兵法上有“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的说法,打架也有“先下手为强”的经验。在淝水之战中,前秦苻坚以十倍于东晋的军队拉开战幕,东晋军队就是在前秦人马渡河时趁着敌人立足未稳主动出击的,结果大获全胜。有时候,当敌人的阵势还未摆好时,主动出击有可能抓住了战机,一旦敌人做好充分的准备向我进攻时,我再作防御,就很容易陷于被动。咸丰十年,冯婉贞率领谢庄团练的战士跟带着洋枪洋炮的英法侵略军作战时,就是主动出击的,敌人的火药还未上膛,且拖着沉重的大炮,谢庄战士突然冲出,以大刀长矛跟他们展开近身作战,大获全胜。假若你等敌人选择了适当的距离,架好了大炮,上好了火药,只会使用冷兵器的谢庄团队便只有被动挨打的份了。所以,打仗时到底应不应该主动求战,实在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形而定,“主动求战”本身不能成为“军事无知”的依据。
展开全文阅读
他不明白自己怎么会赢,也是不奇怪的。按曹刿的说法,“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然而,“勇气”从何而来?假若鲁庄公没有打好民心的基础,无论你“一鼓”也好,“再鼓”也好,都不会有“勇气”的。象那个商纣王,当姜子牙的军队大兵压境时,他匆匆忙忙的将奴隶们武装起来,开往前线,奴隶们还巴不得周朝军队来解放自己呢,所以不用击鼓,便临阵倒戈,杀向纣王了。因此,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万变不离其宗,“民心”是关键。失却了民心,就算暂时在某场战役中获胜,最后也还是要失败的。齐军失败,在于齐国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属非正义的;鲁军胜利,在于鲁国的防卫战争是抵抗侵略的战争,属正义的。没有鲁庄公打下的民心基础,曹刿再聪明也没有用。鲁庄公是如何赢得民心的呢?上文所说的“小惠”,是不能惠及万民的。关键是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连曹刿也肯定了他的这种做法,“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一个国君,在处理具体案件时,能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虽然能力有限,免不了会有差错,但只要尽可能做到公正,不故意歪曲法律来判决,老百姓就拥护了。鲁庄公的这种“平庸”,相对于那些善于熟练地玩弄法律条文,钻法律空子的“聪明人”来说,“平庸”得实在可爱。“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应属于绝顶聪明的政治家了,可是历来强调实事求是的他却搞了个不切实际的“大跃进”。还故意在党内“立”了一个“假想敌”——以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发动了一场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与鲁庄公的“平庸”相比,当然是“平庸”一些好了。民心之城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修得起来的,得经过长期的努力。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鲁庄公当政时精心构筑的牢固“心墙”,正是长勺之战鲁国能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
人物形象的概括相当复杂,“贴标签”式的评价往往会有失偏颇,将此题设置为选择题,容易将本来血肉丰满的人物变成干巴巴的几条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概括力。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作者单位:广东省化州市第二中学 姓名:陈秀兰 邮政编码:525100 电子信箱:hjbcxl7293@yahoo.com.cn) 作者邮箱: hjbcxl7293@yahoo.com.cn
标签:
教学论文
鲁庄公平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谁能摆脱现实的套子?(网友来稿)
下一篇:
加强入学前教育 为新生学习导航(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