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530  
标签:教学论文
古诗词教学四步曲(网友来稿)
董金焕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多读一些古代诗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素养。

      在我国古代,孔子就有:“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见解,思想家管仲也认为:“止怒莫若诗”(《管子•内业》)可见诗这种文学样式为世人所青睐,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对这种富有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抒情性的文学样式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达到文学接受的高潮呢?

      一、投石激浪,点燃热情

      一部影视剧在正式演出之前,总要有段序幕。序幕的精彩程度能否达到扣人心弦的效果,直接作用于接受者大脑,使他产生是否继续欣赏下去的信号。这就如同我们教师上课前的导入语。导入语能否紧紧抓住学生的期待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他们的热情,是学生能否学好这首诗词的关键。

      设计导入语可创设情景(可以暗含写作背景)让学生走进去,便于讲授;也可由关于作者的一个小故事入手调动学生加深了解的欲望。比如,教授苏轼的《浣溪沙》时,可创设情境:假如你刚刚受了批评,独自一人跑到了被清泉冲涮的一尘不染的松林间沙路上,耳边伴有鸟儿鸣叫的声音(此情景类似词中“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你的心情会如何呢?也许学生的答案不尽一致,有的可能忘却忧愁,心与天地同宽,有的则会说:有道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移情于物,更加心烦哪。这时教师就可趁此向学生发问:“宋代大文学家苏轼,遭到了贬谪,人生处于低谷时,看到流水是否也发出了‘问君能有几许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绪感慨呢?”“恰恰相反,作者非但不颓唐反而旷达乐观,‘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接着引导学生理解苏轼的感受,及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和学生共同谱唱一曲自强爽健之歌。

      本词还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讲“东坡鱼”“东坡肉”“灌香肠”等典故来投石激浪、点燃热情,激发学生对苏轼词的兴趣。

      饱含深情,优美动听,紧紧围绕主旨设计的导入语,能让学生眸子闪亮,心潮生辉。

      二、竞赛朗读,把握信息

      别林斯基指出:“情感是诗中的天性中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诗。”郭沫若也曾说:“诗是强烈的情感之录音。”(《关于诗的问题》《沫若文集》第11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第106页)可见,情感是诗的生命,而朗读又是正确理解的前奏,没有朗诵阶段就不会使学生产生共鸣,就不能正确领悟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浙江舟山师范学院讲师郑老师曾经谈到,“言语声音形态较之文字符号能更深刻、更细腻、更彻底地实现主体生命之情气。”

      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应采用竞赛法和模拟法竞读。即:在规定时间内,看哪位同学能成为朗诵冠军。试验表明一般智力的人将一首诗读7遍,便能达到背诵程度,因此每讲一首诗之前,我们都按照这个规定给学生5分钟时间准备,这样其大脑处在紧张兴奋状态,能集中精力记忆,效果较佳。然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把自己想象成为作者本人,辅以手势的进行有感情的诵读比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怕学生把握错感情基调,这里正是学生向老师展示理解程度的关键一环,教师可以从此处获得有效信息,针对学生的错误理解进行讲解。

      三、美术讲解,产生共鸣

      收集了学生朗读时情感上的错误信息之后,要想使接受主体的思想得以净化,正确领悟作者的意志愿望,还需要经过一个教师讲解的过程。

      打开古代文学的宝库,诗词无非分为:写景篇、叙事篇、咏物篇、咏史篇、抒怀篇、哲理篇这几种类型。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分别照应了上段几种类型,试问哪一句不能化成一幅图画存储在大脑?

      一幅幅图画有时如落英缤纷,清新秀丽,令人心旌摇荡;有时如黄沙遍地,阴沉灰暗,让人凝神沉思;有时如黄河之水,汹涌澎湃,让人喟叹;有时又如嘤嘤成鸣,生动形象,耐人咀嚼。

      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常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诗人的语言转化为图画,拿起感情笔勾勒,引起共鸣,这样既能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他研究诗的积极性,还能使其全面发展,当然画中景物,人物的神态正确与否需要教师点拨评价,让学生潜思默想,洞悉奥妙,理解人生真谛,认识生活本相,达到提升人格精神境界的目的。

      四、迁移运用,增强文采

      理解了诗词内容和作者感情,达到共鸣并不是最终目的,还应该在实际生活中活用,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反馈。

      (一)、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阳光明媚、暖风融融的情况时“吹面不寒杨柳风”要随口咏出;吃荔枝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要在嘴边;冬日清晨开窗,大地一片白茫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赞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报母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在作文中,要想有文采,有底蕴,一条捷径就是渗透文化信息,“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借助他们的智慧火花来照亮你的文章。比如:


展开全文阅读
      (1)“个性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翠竹;体贴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思念;财富是伊犁土地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遥远的绝响”(《中学语文教学》)。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最顽强的生命,不由使人类为之一颤——草。当春风刚刚吹拂过大地,我们草便把大地染成了绿。从古长城到塞外,从大城市到乡村,能生长的地方,都会有。有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更雄伟的气势;有比“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更艳丽的纯情;有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更美的气质。(学生作文《与草枯荣》)

      学以致用方能才思敏捷,才能独具慧眼,高屋建瓴,才能领略语文的博大、自然与精深,才能大胆张扬个性,挥洒青春。

      古诗词这一瑰丽的奇葩之所以流传到今天,依靠它内在的“神韵”,如果我们能认真读之咏之,玩味其中,含英咀华,搞好古诗词教学研究,就一定会使语文学习充满诗意,让人歆享精华与完美。

      作者邮箱: djh2031@sina.com
标签:教学论文 古诗词教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标点规律探索
下一篇:“考试说明”规定的重点文言实词例释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