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053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常州市新北区孝都中学仇定荣

      2004.8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是人类崇高而美好的情感之一。

      萧乾的《枣核》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手法,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阅读这篇作品对我们学好祖国语言不无启迪。

      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一文,通过钱学森情愿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历尽艰险回国的经历,写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古代诗歌四首》收录了杜甫、杜牧、陆游、文天祥四位大家的作品。《春望》体现了老杜忧国忧民的思想,《泊秦淮》流露了小杜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抒写了陆游的郁闷和理想,《过零丁洋》体现了文天祥的一片丹心。

      《晏子使楚》通过对晏子言行的刻画,塑造了一位热爱自己祖国的贤相的形象。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抒发的爱国主义心声。

      2、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就特定的事件,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3、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

      4、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语句。

      5、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6、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7、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课文《枣核》 (2课时)

      课文《最后一课》 (2课时)

      课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1课时)

      课文《古诗四首》 (1课时)

      课文《晏子使楚》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起始课)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谁怜爱国千行泪","一寸山河一寸金",爱国主义,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千千万万的志士仁人,为了敬爱的祖国,用各种方式,倾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爱国主义凯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爱国主义的篇章",倾听爱国主义的赞歌,感受先驱们的爱国情怀。 听讲 可以播放爱国主义歌曲,如《我的祖国》等。

      2 速读单元课文,完成两个任务:

      (1)本单元的5篇课文,各自从什么角度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

      (2)你能向全班同学讲一个爱国主义故事吗?要求故事讲得生动形象,通顺流畅。

      要点:以物寄托思乡之情,牢记祖国语言,历尽艰险回到祖国怀抱,捍卫祖国尊严,决不投降,忧国忧民……

      先小组讲,接着代表上台讲述,最后点评。 目的是初步感知课文,激发爱国热情。

      合要求就行,重在鼓励,目的是拓宽视野。

      3 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请同学们依据单元提示、课文练习和自己的体会,大致明确本单元的主要学习任务。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集体讨论,做到基本一致。 参见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

      反思

      第二课时 枣核(1)


展开全文阅读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我先朗诵一首诗,如果有知道这首诗的同学,可以和我一起朗读--《月之故乡》。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诗的意思?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他(她),也会有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

      这首诗表达的是思念家乡的感情。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诗人难抑思乡之情,仰天望月,对着月亮倾诉自己思念家乡的感情。

      2 整体感知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完成2个任务。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圈点勾画,利用页下注和手头资料(包括词典)解决疑难字词。

      读课文,作概括。(同窗离开故土50余年,在美国家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捎带几枚生枣核给他试种。表达了身在异国,心系故土之情。)

      作圈点,排疑难。

      3 研读课文

      (1)具体说来,文章共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情是如何融为一体的?

      (2)文章以"枣核"为题好在什么地方?

      索枣核--用途蹊跷

      见枣核--如获至宝

      说枣核--为解乡愁

      议枣核--民族之情

      枣核是全文的线索,用枣核设置悬念,用枣核推进悬念,用"枣核"揭示悬念。枣核将海外游子之心与吾乡吾土紧紧连在一起,枣核虽小,在文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4 布置作业

      (1)找一篇具有以小见大、以某物作为线索之特点的文章,与之比较。

      (2)诵读课文,品味语言的精妙。

      教学

      反思

      第三课时 枣核(2)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枣核》是一篇朴实中见深情,平淡中显奇妙的华人思乡文章。这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听讲

      2 1、这篇文章体现了友人思乡的深沉情感,但却未出现"思""恋"一类的词语,请你们速读课文,找出表现友人思乡之苦的情感的词语,体会妙处所在。

      2、"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说明了什么?

       1、殷切、托、劈头、感慨良深、那是……开、挑选、买、拉、堆

      语言朴实,透过这些字词却能体现出友人思乡之情。

      游子心境无法填补的缺憾,是

      优越条件、优美环境等无法取代的乡土之恋,是改了国籍也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的伟大所在。

      3 研读5--10段,品析下列问题。

      1、"思乡之情"是一种情感,是一种情绪,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可在作者的笔下,美籍华人的这种感情是那么可触可摸可感,生动具体感人。课文中从哪几方面来写它的呢?

      2、文中写"美丽的山城"、"漂亮的小楼"、"精致的花园"、"美满的家庭",是不是离题了?如没离题,叙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文章是用中国化的景物、独特的人物语言,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了,我们分析课文时是恰好相反,是透过具体的描写,来得出概念。

      不仅没离题,而且起到了突出主题的作用,因为照理说越是家庭事业如意,越应该无忧无虑,心满意足,这样就更反衬了美籍华人朋友思乡之苦之切。

      4 体会下面几段话中加黑的词语对表现中心思想的作用。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

      2、拥抱之后,他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3、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

      1、"再三",表达出索取生枣核心情之急切,表现出思乡之心切。"生",为了试种。

      2、"殷切",表达心情的急切与真诚;"托",表达对枣核的珍惜程度;"珍珠玛瑙",通过比喻加深了贵重的程度。

      3、"几十里外",老同窗不怕路途遥远;"论公斤买下",老同窗不惜重金购置;"一块块亲手",老同窗对此事的重视与认真。总之,表现了老同窗依恋故土的深情。

      5 布置作业

      (1)完成探究练习二

      (2)归纳"语言朴实但饱含感情的语言"的常用方法。

      教学

      反思

      第四课时 最后一课(1)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语言是民族的象征、血液,失去语言即失去国土,文章就是-场围绕语言展开的心灵搏斗。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 听讲

      2 请大家借助资料,查阅作者身份,以及本文的时代背景。 学生活动,交流

      3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用卡片检查字词。思考:


展开余文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梳理文章思路。 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鲁士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

      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以小弗郎士为线索,见闻和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自然而生动地展开。小说从"我"走出家门、跑向学校,到"最后一课"结束,情节的发展层次清晰、紧凑、井然有序。

      (课前--上课--下课)

      4 局部解剖

      1、上课之前,教室气氛与平日有什么不同?有何作用?

      2、小弗郎士本是个贪玩的小学生。"最后一堂法语课",使他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根本的变化?说给同学听听。 学生活动,交流

      5 布置作业

      本文与《枣核》在结构安排上有何异同?(2)诵读课文,感受爱国之情。

      教学

      反思

      第五课时 最后一课(2)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都德的《最后一课》,这节课让我们来具体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它为什么被称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呢?

       听讲

      2 再读课文,品析下列句子

      1、"又出了什么事啦?"

      2、"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

      3、"我的朋友们,我--我--"

      …………

      学生活动,交流

      

      3 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理由是什么?

      (2)文章是如何来塑造你最喜欢的这一人物的?请具体分析。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学生活动,交流 喜欢谁都行,关键是说出理由,分析透彻,受到启发。

      4 体验拓展

      (1)以第一人称表演韩麦尔先生结束《最后-课》的情节。

      (2)"我的朋友们,我--我--",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发挥想像,补出韩麦尔先生说出的话。

      5 布置作业

      (1)学习本文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2)续写训练。要求①题为《最后一课》,②紧承文末一句话,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展开合情合理的想像,③结构要完整。 应从热爱祖国语言和写作方法两方面回答。

      教学

      反思

      第六课时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导入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请大家把收集整理的有关材料在班上作一交流。 班上交流

      2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完成两个任务。

      (1)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其主题是什么。

      (2)请你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出你对钱学森的印象。

      拜师求学--创业辉煌--决心回国--饱受折磨--胜利回来

      对祖国无限热爱,对祖国贡献巨大。

      3品味语句

      1、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

      2、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起着什么作用?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叙述,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3、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求救的呼声。(从钱学森向祖国的人大常委会求救这一举动,你能揣摩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吗?)

      1、文中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前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后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突出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有关成语,例如:魂牵梦绕,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归心似箭等等。

      2、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念祖国的深情。

      如果改为客观叙述不好。那样不能形象地说明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如引用原话显得真实可信。

      3、钱学森写给人大常委会求救,这表明了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

      4拓展训练

      20世纪50年代,海外学子不顾美、英等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回归新中国的浪潮;今天又有许多海外学子纷纷归来报效祖国。查阅这方面的材料,将感受最深的做成卡片,介绍给同学。

      例如李四光、李忠尧、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

      

      5布置作业

      (1)钱学森感人的事迹实在太多了,请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精当选材,使文章有详有细,详略得当的。

      (2)说说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①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

      ②就在那年的中秋节(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③周恩来总理对此非常重视,立即指示,速将此信送给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指示他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据理力争,设法营救钱学森回国。

      ①更突出了钱学森高尚的爱国情操。

      ②表现钱学森夫妇回国心情的热切和执著。

      ③体现了周总理和党中央对钱学森回国一事的高度重视。分析词语在文中的作用,方法有:一是结合文章中心,二是依据人物性格特征,三是联系时代背景……

      教学

      反思

      第七课时 古诗四首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朗诵比赛

      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这堂课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朗诵比赛。在各自朗读的基础上,小小组推选代表上台比赛。注意点: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每一组推选一个代表作为评委。

      2名句推荐

      阅读诗歌,朗诵固然不可缺少,但赏析名句,同样十分重要。

      大家推荐诗歌名句,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理由略)

      3品味特色

      优秀的诗歌,其艺术特色必然是独具匠心。请同学们谈谈这几首诗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值得我们学习。(可以利用手头的资料)春望:全诗紧扣"望"字,层层深转,情景交融,曲折细腻;结构严谨,一环紧扣一环;语言精炼,言简意赅。


展开余文
      泊秦淮:构思细密而精巧,首句渲染气氛,二句点名环境,后两句议论作结。

      十一月风雨大作:通过风雨将现实与梦境巧妙地联系起来。

      过零丁洋:前面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却转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完全是至性精神的自然流露。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

      4把握主题

      这几首诗的主题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细微的差异? 共同点:爱国

      不同点:四首诗依次为--忧国思家;针砭时弊,抒发心中不满;表达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宁死不屈。

      5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2)收集爱国主义诗篇。

      教学

      反思

      第八课时 晏子使楚(1)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美国国务卿访华,国务卿一行人态度傲慢,常常出言不逊。有一次,国务卿带着蔑视的神色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显然这句话里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许多在场中国工作人员都愤愤不平,但是如果出面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那么必定会引起双方的不愉快,也势必会影响到以后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所以必须慎重对待,不可意气用事,但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

      就在这令人尴尬、为难的时刻,国务院总理、外交部长周恩来不慌不忙,面带微笑地说:"国务卿阁下,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周总理的一句妙语不仅挽回了面子,弘扬了国威,而且不露痕迹地对美国国务卿的无礼进行了反唇相讥。当下便博得了满大厅的笑声,一场外交冲突就在笑声之中化解了,刚才紧张的气氛又变得和谐融洽起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晏子使楚》一文,看看晏子是如何机智巧妙地挫败楚王的。 听讲

      2 课文朗读

      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是朗诵,朗诵就要注意读音的准确、语音的停顿,同时更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请问下列句子各应读成哪种语气?

      (1)吾欲辱之,何以也?

      (2)齐人固善盗乎?

      (3)所以然者何?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表面上是要明确4个句子的语气,实质上要理解这4个句子分别在各个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1)句是疑问语气,楚王的目的是栽赃陷害,当众侮辱晏子。(2)责问的语气,楚王把矛头指向所有的齐国人,一个"固"字更是对齐国人的极大污蔑。句(3)是晏子对生于淮南、淮北的橘"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产生的原因的自问自答,是设问语气。句(4)是晏子对晏子反问楚王"民生于齐不盗,入楚则盗"的原因,暗含"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之意,反问语气。

      3 理解内容

      依据页下注和手头资料,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对于重点字词要注意积累,目的在于运用。 学生活动,交流

      4 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词语积累,能流畅地说出文章的基本内容。

      教学

      反思

      第九课时 晏子使楚(2)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有问必答

      (1)老师出题,学生抢答。

      (2)学生出题,学生抢答。 一问一答,目的是复习课文字词的读音和释义,能进一步熟悉课文。

      2 模拟表演

      分成若干组,再现晏子使楚的情景。目的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重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讨论,交流,表演,评价。

      3 分析人物

      ①晏子在楚国严辞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

      ②晏子说话有何技巧?

      ③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④由晏子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交流

      4 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的短文,思考并 回答文后的问题。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仕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晏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仕:做官。仄陋:狭窄,浅薄。四维:从周围扶助。弼:纠正,辅佐。

      ①晏子为什么要逐高缭?

      ②"左右"为什么要劝谏晏子?

      ③晏子用人的目的是什么?

      ④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学

      反思

      第十课时 诵读欣赏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学生交流

      2提出朗读要求,开展朗诵比赛 学生参与,评选最佳选手

      3完成练习

      ①诵读《把牢底坐穿》,完成练习

      ⒈他们为什么"愿把牢底坐穿"?

      ⒉"今天,我们坐牢了。坐牢又有什么稀罕?"表示他们对革命有怎样的认识?

      ⒊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读出革命志士的壮志豪情。

      ②诵读《花》,完成练习

      ⒈诗人反复写"我爱花",实际是表达他怎样的情感?

      ⒉"即使花苞被摧残了,但是更多的/更多的花在新生。"诗句的含义是什么?

      ⒊"我爱花,我愿为祖国/开一朵绚丽的血红的花。"诗人为什么要在结尾一句的"花"前面加"血红"二字? 学生当堂完成,相互交流

      ⒈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⒉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要革命,要扭转颠倒的乾坤,要打倒不合理的一切,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

      ⒊(略)

      ⒈实际是表达他对坚强的生命无限热爱的感情。

      ⒉个人的生命可以被消灭,但革命的意志是毁灭不了的,革命自有后来人。

      ⒊表明了诗人随时愿意为革命事业流血牺牲的决心。

      教学

      反思

      第十一、十二、十三课时 单元作文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第一课 1、导入

      详略安排适当是优化结构、突出主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本单元作文的重点。那么,作文时如何才能做到详略得当呢?请同学们阅读短文《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2、明确了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重要性后,我们就来看一篇具体的作文,看看人家是如何做到有详有略的。

      请同学们阅读《详略不得悖文题》(见附录)一文,相信你会有所收益。 阅读,思考,议论

      第二课 写作实践,自评 写作,自评

      第三课 互评,作文讲评,好文章推荐。 互评,听读

      教学

      反思

      第十四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教学

      步骤 活动过程 备注

      1 了解信息,收集有关背景资料。

      2 小组讨论,制订"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计划",落实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及安排。

      3 仔细参观,摘抄重要的文字资料;认真听取介绍或报告。

      4 访问与基地相关的人员,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

      5 整理资料,写出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深刻的感受。

      6 以班级为单位,举办"祖国母亲,我爱你"专题汇报会

      7 就专题汇报会的情况,写一篇通讯,在校内外有关媒体上报道。

      教学

      反思

      附录:

      详略不得悖文题

      【原文展示】

      归 途 [宋明娟]

      上完这节课,我就可以回家了。唉,怎么还不下课呢?(开头包含必要的交代和铺垫。)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我把书包往肩上一甩,三步两步跑下楼来,驾上单车,飞也似地冲出校门。(一连串的动词,具体而又形象。)

      我穿过拥挤的人群,突然一下子撞了前面的老太太一下。老太太回头望着我,说:"孩子啊,你骑车可一定要注意点啊!撞着了人可不是好玩儿的呀!"我抱歉地一笑,赶紧向前骑去。("撞人"旨在突现"我"心情急切,但老太太的话不够口语化,不符合情景特点。)

      真不明白今天哪来这么大劲儿,车轮在不停地转,越转越欢,我已遥遥领先。

      "咔嚓",怎么了?见鬼,链条掉了。我急忙跳下车,摆弄起来,可半天也没弄好。"怎么啦?我来帮帮你!"我抬头一看,原来是老同学戴文强。他三下两下就把我的车子弄好了。我跳上车,又向前冲去。(由轻快、高兴陡转为焦急,心情变化且文见曲折。只是本段写得过于简略,渲染不够。)

      一路急驰,我竟也不觉哼起了不知名的小曲儿:"真呀真快活……"("哼曲儿",孩子们非常典型的高兴之举。)

      啊,快了,快了!村口站着的是妈妈。"娟儿,回来了!"妈妈向我挥着手。(这一段表明是亲情在召唤着"我"。)

      回到家里,我放下自行车和书包,直奔饭桌。哇,这么多可口的菜!("回到家里",表明已不再是"归途"上的事了。文章循此继续叙写下去,实为离题。这是本文的重大失误。)

      "娟儿,快吃。在学校总是吃冷菜,在家可得多吃点,身体是学习的本钱。"妈妈一边往我碗里夹菜,一边抚摸我的头,"看,又瘦了。"

      "知道,妈,您也吃呀!"我看着妈妈日益消瘦的脸庞,深陷的眼窝,霜染的白发,心里一阵酸楚。(这一段和上一段侧重表现母爱的无私。下一段侧重表现父亲的关爱。若硬要表现父母之爱,宜于将有关情节插叙在"归途"中间。最好还是舍去。)

      "现在学习抓得挺紧吧?可不能松劲儿。要注意身体,离期中考试不远了。"爸爸的话很平静,却饱含着无限深情,很深沉。

      多好的父母,多好的家啊!我想。

      【升格点拨】

      《归途》(原稿)这篇文章选材有生活气息,笔端流露着真情实感。但作者在写作中过于讲究叙事的完整,结果导致详略失当,湮没了文章的重点。

      以时间、地点等为标题的作文,对文章的写作重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必须是在相应的时间或地点发生的事。"归途"二字作为标题,要求我们应该将归途中的所为所见所思所感作为叙写的重点。

      《归途》(原稿)详写了发生在家中的"餐桌关爱"一事,即使在生活中确有其事,但它显然不是"归途"上发生的事,与题目要求相左,因此必须大胆舍去。

      本文的修改,应该将选材和详写锁定在"归途"中。宜用"'我'的心理活动变化"作为线索,选好典型细节,调动多种描写手段,强化心理活动描写,以收到切合文题、突出重点、感染读者的良好效果。

      【升格佳作】

      归 途

      嘿,上完这节课,就可以胜利大逃亡--回家喽。

      最后一节课可真有魔力,不知是我屁股上长了刺儿,还是怎的,辗来辗去就是坐不住。趁老师不注意,偷偷瞅瞅窗外,唉,打铃人被鬼抓去了?

      "丁零零……"打铃人终于从地狱归来!我把书包往背上一甩,三步两步冲下楼,驾上单车,飞也似地冲出校门。

      在清脆的铃声中快速穿过拥挤的人群,猛地刹车停在那个时髦女郎脚后跟处,擦了旁边的老太太的胳膊,"现在的孩子……"未等老太太摇头叹气地说完,我早已扮个鬼脸,抱歉地一笑,溜之大吉。

      今天的天气随人心,阳光明媚好个春,太阳公公笑咧了嘴,春风婆婆乐懒了身。蜜蜂"嗡嗡"地飞在路旁异常耀眼的油菜花间,小鸟叽叽喳喳的声音今天怎么变得如此悦耳?春姑娘最善解人意,把归途装扮得如此美丽。真不明白今天哪来这么大劲儿,车轮在不停飞转,越转越欢,我已遥遥领先了。

      "咔嚓",怎么了?见鬼,链条掉了。我急忙跳下车,摆弄起来。看着别人哼着小曲急驰而过,脸上不觉冒出了汗珠。越急越出乱,非但车没骑好,还摔了一跤,车把也歪了。脸上汗珠越来越多,竟不断往下滚。啊,来了救星。老同学,帮帮我吧!巧手人到底能干,没几下就弄好了。我连声"谢谢"也没说,跳上车,冲向前去。

      一路急驰,我竟也不觉哼起了不知名的小曲儿:"真呀真快活……"引得过往的行人纷纷扭头望着我。我才不管那些呢,"时人不知余心乐,南腔北调表我心"嘛!

      ……

      噢,快了,快到家了!看见了,村旁的大柳树下,依稀站着一个人。不用问,那就是我最亲爱的老妈!

      "妈妈,我回来了!"我用力一踩车蹬,急速向村口冲去。

      【评析】

      围绕"我"的心理变化过程,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景物映衬等手段,将"我"在归途中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思刻画得具体而又感人。"瞅窗外""掉链条"等情节使文章行文曲折跌宕。文章中以短句为主,与本文或急切思归、或轻快而行的内容相映成趣,别有情味。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浅谈学生产生独特体验的引导(网友来稿)
下一篇: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