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4470  
标签: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三导学案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案(网友来稿)
谭强

      一、学习目标

      1. 找到并理解作者观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 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二、学习方法

      1.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文章。

      2.在自读中质疑提问。

      3.查询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相关资料,做适当摘录或制成电子作品。

      (本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强调让学生养成动笔墨读书的习惯;着重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意识;强调学生在课外拓展学习中扩大知识视野。)

      三、重点 难点

      重点:1.找到并理解作者观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难点: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四、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了解作者。

      2.借助工具书理解和掌握以下词语。

      格物致知 诚意 正心 彷徨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二).技能训练

      1.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朗读课文,

      (2)默读全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完成课后练习一。

      (3)讨论.自学批注的内容,谈出自己的见解。

      2..研读课文,质疑问难。

      (1)精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疑问的语句、内容,并标注符号。

      (2)小组讨论解疑,汇总、概括得不到解决的疑问。

      3.重点细读,讨论交流。利用课后练习二,让学生联系自己学习实际,展开大讨论或辩论,思考:

      (1)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2)联系实际反思自我。

      (3)怎样改进?提出建议和方法。

      4.课外探究学习,拓展延伸课堂内容。

      (1)归纳概括探究主题

      教师将各小组解疑时留下的疑难问题汇总为1—5个探究主题,在班级公示。

      探究学习参考主题:

      ①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差异比较。

      ②儒家思想浅探。

      ③事例证明实验精神在科学发展史上的作用。

      ④东西方学生素质能力比较。

      (2)传授探究学习方法

      教师教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及步骤:A.确定主题;B.查询资料;C.概括结论;D.交流评价。

      (3)划分小组,明确任务

      教师可让学生自由选择探究主题,自愿结成探究学习小组,在课下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因特网等信息资源库,作探究学习,并将各小组自主探究学习成果写成小论文或制成电子作品。3—5天后,可利用语文活动时间让学生交流探究学习成果。

      (解说:学生作探究学习时,教师指导要注意以下几点:1.协助学生完成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不要单打独做。2.帮助学生学会广泛查询、下载相关资料。3.指导写作小论文或解决制作电子作品的技术问题。4.探究题目可能很大,但不要求学生作出全面深入的结论,只要谈及一方面,掌握探究方法即可。)

      (三)自我测评

      1.下面一段话中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

      A.眼光 勇气 毅力B.勇气 毅力 眼光C.毅力 勇气 眼光D.眼光 毅力 勇气

      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个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___和____。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不是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

      作者邮箱: wwwwwllt@163.com
标签: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三导学案设计 应有格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网友来稿)
下一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参考资料(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