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969
标签:
教学论文
让阅读走进生活(网友来稿)
胡霞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都以其地位的特殊性占据着语文教学的一片天空,如何通过有限的课堂教会学生阅读,一直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现就我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谈点体会。
一、创设阅读的大环境。
1、让学生走进阅读。
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想通过阅读收到一定的效果,达到一定的目的,必须遵循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采取了多层次阅读的原则。第一步泛读,即浏览,粗知文章大意,理顺文章的字词句。在阅读过程中,词汇的、句法的、语义的知识及背景知识都在发挥作用,并制约着我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第二步,带着问题阅读,即理解性阅读,即要求学生不仅了解字面意义,而且要了解作者的意图、有关阅读内容的文化背景以及作者通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等各方面的知识。第三步,精读,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去发现文章所蕴含的美,然后从美学的角度去欣赏。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到精泛结合,使之互为补充,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课的效率。逐步引导学生走进阅读。
2、让学生热爱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喜欢阅读,有的不喜欢阅读。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又是我在阅读教学中探索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采取了引导学生从美学的角度去阅读一篇文章,尽量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平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经常念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给学生听,并要求他们听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写一篇听后感。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此基础上,我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积极阅读,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读课本,进行自主阅读,避免简单的阅读技能的训练,通过摘抄优美语句或语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文后的习题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使学生逐渐热爱阅读。
3、让学生自觉阅读。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应尽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尽量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觉地去读,去思,而不是简单地给出标准答案,要求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我把自己看作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和援助者,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做阅读的主人。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对于一篇文章的字、词的音和义,我一般都是要求学生课前自查工具书完成;而有关作家作品,则提倡学生查阅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介绍,学生间可相互补充,这样,大大提高了时间的有效利用率,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也达到了预期的阅读的效果。变学生的“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提高有效阅读率。
1、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阅读以理解为目的,推理是理解的核心。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篇的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语言,掌握必需的篇章知识,弄清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帮助他们正确预测,有效推理;同时,在理解过程中,教师还负有启发学生修正或建立理解所需的有关知识结构的重任。在阅读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一个问题,即只是粗略地浏览,不去深究其中的思想内涵,因此在理解上只限于表层。鉴于此,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他们读后至少能提出二至三个问题,然后在问题的引导下再深入研读课文,去获取有关信息,以达到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目的。而带着问题阅读实际上就起着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思考的作用,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有的放矢。
2、缩短阅读时间。目前中考、高考都离不了阅读,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好的阅读效果,必须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平时就一定要对学生进行限时阅读训练。我所采取的方法是利用课堂4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一篇文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写提纲,或提出几个问题,或写一篇读后感等等。坚持一段时间后,大多数学生基本上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目标。
3、学会提炼中心。阅读理解是阅读活动的本质特征,达不到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就谈不上阅读效果。一个缺乏阅读理解能力的人在进行阅读时,轻则出现阅读效率低下,重则根本看不懂所阅读的材料,或者不能有效地从中提取所需的信息,成为“功能性文盲”。缺乏对所阅读的材料的理解,就谈不上对它的更进一步加工。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中,第一,我要求学生读后抓住第一感觉,并把这种感觉付诸笔端。因为第一感觉往往是最真实的,只要抓住了它,理解所读材料就显得不是想象的那么难了。第二,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圈、点、勾、画以及做旁批,及时保留阅读时所获得的有关信息。第三,学会找中心句。这要根据所阅读材料作出具体要求。
三、读写结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做到真诚地生活。
1、读与写的关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而读与写是相辅相承的,大量阅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大量写作也能促使学生多去阅读。从初一开始,我就采取了读与写相结合的阅读方法,有意识地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每天必读一篇课外文章,读本就选取课本的配套阅读教材,读后必做读书笔记;写作方面要求学生从写一句话开始,到初二时则写成日记。通过长期的读写训练,有些学生反映,多读的确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写作能力。以前是不想写,现在是很想写;以前只限于一般的浅显的读物,现在则一步步走向深入。阅读的兴趣大大提高,《读者》、《青年文摘》等都成了学生的精神大餐。学生学习的态度及心理都呈良好的趋势向前发展。
2、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言、诗化的意境、丰富的人生哲理,对于陶治性情、完善人格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不管读哪类文章,我都要求学生用审美的观念去发现其中的亮点,去找出自己认为最好的语句或语段,即使只有一句,也算有收效。同时,学会去体验生活,用心去观察生活,善于去发现自己身边以及大自然中的各种美好事物,积极地去认识它们并抓住它们(因为“美是一项最难以捉摸的特质,它是那样的微妙,以致看起来好像是在快要抓住它的那一刹那间又给它逃跑了。”),获得心灵的愉悦和丰富的审美享受。除利用书本上的优美的文章对学生进行“爱”、“美”的教育外,我经常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我向学生举过这样三个事例:
展开全文阅读
事例一:一次我去校门外的餐馆吃饭,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一对父母正坐在桌前,桌上有一袋核桃,父亲正拿着一把小铁锤敲着核桃,母亲则细致地剥着,并把剥好的桃核放在一个小口袋中。父亲高兴地对母亲说:“这样孩子吃起来就方便多了啦。”
事例二:也是在那家餐馆,一母女俩正坐着,桌上有一个保温桶,只见母亲拿过一只碗,从桶里舀出一碗鸡汤,端给女孩,女孩从容地喝着。喝完后,母亲又给她盛了一碗,女孩说不想喝了,母亲则坚持要她多喝一点,女孩接过鸡汤,喝了一两口,随即推给母亲,“你把它喝了吧。”母亲默默地端起了鸡汤。
事例三:在一个冬天的夜晚,大概十点多钟,我从办公室出来,一个人走在黑漆漆的石板路上,冷风呼呼地吹着,好多人家都关门休息了,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当我走到一户人家门前时,只听“啪”的一声,路灯亮了,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这么晚了,才回去?”我向她投去感激的目光,什么也没有说。我想,她所要的也决不是我的感激吧。这以后的路,我走得特别稳,不仅仅是有了一盏路灯的照明,而是心中有了一盏永恒的路灯,它一直照着我前行的路。
举出这三个事例后,我对学生提出要求,让他们去思考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并想想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然后对所获得的美进行再创造,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美,世界的美以及创造的美。懂得怎样去读生活这部深厚绵长的书,真正让阅读走进生活。
作者邮箱: huxia@cqbxzx.com
标签:
教学论文
让阅读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考试倾向性移民--目睹成人高考之怪现状
下一篇:
发散性思维训练:联想与想像(教案)(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