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4898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网友来稿)
新宝宝
Ⅰ.课前预习
一、生字
佃 diàn 租种土地:佃了五亩地。
溺 nì 1.淹没在水里:溺死,2.沉述不悟,过分:溺信、溺爱。
辍 chuò 中止;停止:辍学、日夜不辍。
溅 jiàn 液体受冲击向四外射出:溅了一身泥。
徙 xǐ 1.迁移:迁徙。本文用此义。2.调动官职。
睦mù 1.和睦:睦邻。本课用此义。2.姓。
妯娌zhóu lǐ 哥哥的妻子和弟弟的妻子的合称。
二、成语和习语
勉强:①能力不够、还尽力做。②不是心甘情愿的。③使人做他自己不愿做的事。④不充足。⑤将就,凑和。本课用此义。如:这支笔用了多年了,但还能勉强用。
不辍劳作:不停止劳动。辍:停止。如:奶奶是个勤劳的人,晚年仍不辍劳作。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埋怨。任,担当,经受。
宽厚仁慈: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三、理解课文
一九四四年,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去世,朱德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此文。作者从广阔的社会背景去追述母亲的事迹。
仔细阅读课文,思考:课文选取了哪些事例表现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
Ⅱ.课堂讲解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及军队的创建者和卓越的领导人。
(一)重点难点与疑点
1.作者回忆母亲,叙写了几十年的事,时间跨度大,头绪繁多,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很多,作者以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本质特征——“勤劳”作为叙事线索,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为纬线,抓住最能表现母亲伟大性格以及对作者影响和教育深刻的八件事,进行具体生动的记叙。回忆母亲,并不局限在家庭范围之内,而是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追述她的事迹;作者爱母亲,但又不停留在这一点上,而是把爱母亲的感情推广到爱人民、爱党的境界,使之得到升华,从而深化了主题。
2.这是一篇传记性文章,以叙述、描写为主,也穿插使用议论,从而把事件中蕴含的意义揭示得更透彻。本文开头,作者以简洁明确的议论,点明了全文的题旨。结尾采用议论兼抒情的方式,使主题逐步得到升华,主题也得到了深化。
(二)谋篇立意
本文通过回忆母亲的一生,写出了母亲的平凡和伟大,歌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及同情、支持革命等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对人民真挚的爱,表达了作者忠于革命和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三)层次结构
(四)写作特色
本文语言简明朴实,运用了一些看似平常的词语,但以作者的切身感受为基础,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而深沉的感情,读来亲切感人。
二、阅读建解导引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理、管束、管教)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从文中括号内的三个词中选出一个恰当的,打上“√”。
2.文中加黑的词“周济”的正确解释是()
A.对人关怀备至 B.给人物质帮助
C.对周围的人普遍帮助 D.从各方面给人以帮助
3.从文中选出最能概括这段文字所表现的母亲的高贵品质的两个四字短语。
□□□□ □□□□
4.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通读整个文段,可知本段回忆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写出了母亲对作者优良品德的熏陶。这是一个主从结构的语段,这种语段的各个句子,其地位有主有从,能够体现语段中心意思的句子,是文段的主句,其他句子围绕主句展开,则为从句。主句也叫中心句,一般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本段大部分篇幅是谈母亲的,因而容易把最后一句误当作全段的中心句。但联系上文看,母亲作为家庭的一员,在她身上更多地体现出这种有规律有组织的勤劳家庭特点。所有内容都统领在第一句之下,都是围绕第一句展开叙述的,因此中心句是第一句。
展开全文阅读
答案:1.管束;2.B 3.勤劳俭朴 宽厚仁慈;4.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
Ⅲ.课后练习
A卷 教材跟踪练习题
1.阅读题 【Z,13,十二】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 )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1)文段中的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1分)
A.苦痛 B.沉痛 C.哀痛 D.惨痛
(2)文段可分三个层次,请在原文中用“||”标出。(2分)
(3)文段中三个层次的大意分别是:(3分)
① 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4)“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句中的“这”指_________。(1分)
(5)这段文字的表达方式是( )(2分)
A.条理清楚的说明 B.具体生动的描写
C.有感情色彩的记叙 D.充满抒情笔调的议论
(6)这段文字从抒发对母亲的爱升华到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爱。(2分)
(7)文中谈到“无法补救的”和“能做到的”各指什么?(2分)
2.中考题精选(安徽省,1999年,10分)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1)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段从母亲想方设法解决家庭的_________、吃、_________三个方面来表现她的聪明能干。
(3)从第二段内容看,母亲的勤劳对“我”有哪两方面影响?请简要回答。
(4)简要说说下列加黑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①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括号中指出下面句子的表达方式。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
B卷综合应用创新练习题
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N,8,九】
〔甲〕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30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乙〕太阳在天上的时候,常常背着一缕白云。
我小的时候,阿妈常驮着我。她像一匹马,把我捆到她的背上,驮着我上山下地干各种活。
山路细细的,像竹蔑儿一般;太阳暖暖的,像阿妈的心一样,阿妈走在山路上,边走边搓棉线,山路长,没有阿妈搓出来的棉线长。
每天每天,太阳在天上照着,很耐心;每天每天,阿妈在山上劳作,很辛苦,很辛苦……
我长高了,阿妈驼了,矮了。
许多夜晚,我仔细琢磨着一个道理。那时小的,长大了;那时大的,长小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后来,我久久地盯着山里的太阳,终于明白了这个又简单又不简单的道理。
(1)〔甲〕文的体裁是_________,〔乙〕文的体裁是_________,两文的主题都是_________。(2分)
(2)〔甲〕文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乙〕文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1分)
(3)〔甲〕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乙〕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2分)
(4)两文都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其作用是_________。(1分)
(5)〔甲〕文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乙〕文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2分)
A.烘云托月 B.托物喻人 C.画龙点睛 D.寓情于议
2.中考题精选(哈尔滨市,2000年,15分)
父亲
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
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当官,挣老鼻子老鼻于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摸到我脚趾。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等着父亲回家。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天老爷,别下雨,包子馒头都给你。”心里酸酸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回来。
展开余文
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
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______ 给了他的孙子孙女。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一天。看着孙子孙女围着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
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到了童年。
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不久,父亲中风了。
人老了就怕得这病。我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毛笔楷书回了信。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
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父亲不断呻吟:“疼死我了!”“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地看我,然后转过头去。
l985年暑期,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行前我去看望父亲。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
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了。_________中突然听到一声“崇昌一一一”,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灵坐起,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一看表,刚好10点。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发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 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上……
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相应的横线上。(只填序号)(1分)
A.慈祥 B.慈善 C.慈爱D.慈悲 E.朦胧 F矇眬 G.依稀 H.模糊
(2)作者说“父亲也是母亲”,第二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点?(2分)
(3)“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句中的“这样”指代的内容是_____。(2分)
(4)“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而“我”却分明听到父亲的呼唤,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理?(2分)
(5)“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请举出文中的两个事例概括说明“孝子”的表现。(2分)
(6)文章结尾处写到:“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说说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7)本文与朱自清《背影》很相似,在内容上它们同是写___,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一致的。不同的是《背影》处处紧扣父亲的背影,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而本文则侧重写 , 体现了父恩难忘。(2分)
3.中考题精选(安徽黄山市,2000年,14分)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中已经饱尝了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_____(强健、强壮、健康)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_______(勉励、鼓励、激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______(珍贵、贵重、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____(普通、平凡、平常)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1)第一自然段加点的“这”指代什么?写在下面。
答:______
(2)文中□处的标点符号依次是□□□□。
(3)在文中横线后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打“√”号。
(4)用曲线(“ ”)在文中划出作者把对母亲的爱推及到对人民爱的句子。
(5)“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答: 。
(6)上题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不能互换,为什么?答:_____。
(7)“她只是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一员”强调了母亲的____,而“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突出了母亲及劳动人民的 。
4.作文 [Z 50 四十五]
妈妈,谢谢你
参考答案及点拨
A 卷
1.(1)C;(2)……补救的。||……历史。 ||我用……(3)①抒哀痛之情;②高度评价母亲的价值;③表达自己的决心。(4)我将继续尽忠于……能够过快乐的生活。(5)D(6)民族人民 党;(7)见母亲一面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2.(1)母亲是个好劳动。(2)用穿(二者不可颠倒)(3)一是使我养成了劳动的习惯,二是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4)①说明从无例外,强调母亲一贯勤劳能干。②说明“我”的行为是自觉的,主动的,表现出母亲勤劳的影响力很大。(5)议论
B卷
1.(1)回忆录 散文 歌颂母爱(2)甲:叙述、议论、抒情;乙:叙述、描写、:议论、抒情(3)甲:比喻;乙:比喻、反复、对比(4)真实感人,便于感情的抒发;(5)D B
点拨: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有利于知识能力的迁移,应该力求全面准确地解答。(1)题考查文体知识,(2)题考查表达方式,(3)题考查修辞知识,(4)题考查写作特点及作用,(5)题考查表现手法。可以运用对比类推的方法。
2.(1)C,F;(2)抱我串门;背我看病;搂我入睡(3)“我”没买西瓜,空手去看病中的父亲;(4)对父亲的牵挂和思念(5)连夜给父亲买抢救药;写信求药方;为父亲按摩;“我”在奔丧中的表现(举两例即可)(6)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表达作者对父亲的一种内疚、遗憾的感情,(7)回忆父亲的往事“我”孝与不孝的表现
3.(1)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2)。:?_____(写“句号、冒号、问号、破折号”也可)(3)强健、鼓励、宝贵、平凡(4)第三段“我将继续尽忠于……快乐的生活。”(5)抒发了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由爱好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到赞颂劳动人民,感情升华了,主题深化了。(6)前者表示已过去,后者表示现在和未来,所以不能互换。(7)平凡伟大
4.例文
妈妈,谢谢你
在我刚上初中的时候,我的成绩很差很差,又因为我性格孤僻,不善言辞,所以老师不喜欢我,同学们也不和我玩。我坐在教室的右墙角,那里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我像一只孤独的小蜗牛,在自顾自地爬来爬去……那时的我,已知道什么叫自卑,于是我不再乞求老师的爱,因为我懂得,阳光不会照耀到每一个角落。
一次期末考试,我被”烤”得好惨好惨。晚自习过去,天又下起了小雨。我拿着倒数第八名的成绩单,一个人在行人寥寥的大街上走着,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雨越下越大,豆大的雨点打在我的脸上身上,也打在我僵硬的、冰冷的心上。我突然想起一句话:“和着雨季哭,心里会好受些。
我不知道是怎么回到家里的。妈妈,你看到我那个样子,连忙帮我擦去脸上的雨水,帮我倒热水洗脸洗脚。看到你为我忙碌的身影,我的心早已碎了,鼻子一酸,泪水又下来……也个知过了多久,我才低着头说:“妈妈,老师叫你去一趟,这次在倒数20名的家长都要去”我愉偷地瞟了你一眼只见你一脸的茫然,没有说什么,打起雨伞就出去了。我心里害怕极了。我想着老师会用鄙视的眼光看着你,用轻篾的口吻谈论着我,而你却赔着笑脸。我觉得天昏地暗了。
展开余文
没想到,真的没有想到!妈妈,你一进门便对我说:“老师说你不笨,只是头脑没开窍,她相信你会成功的!”噢,我的心里一阵激动。抬起头,看着妈妈,它的脸从来也没有这么和蔼过,“相信”两个字象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颓丧的、幼小的心灵,于是我精神振奋,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了。于是我变了,上课也敢举手回答问题了,也敢问同学题目了,老师在班会上第一次表扬了我,我的成绩直线上升。
又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了,当我拿着第6名的成绩单给你看时,你笑了,说:“噢,上次你们老师叫我去是动员你留级,我就不相信嘛……”啊!下面的话我再也没有听下去,早已泪流满面。是你的谎言使我进步了许多,我多感激你啊!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妈妈,你给我的恩爱太多了,我永远忘不了,我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你。在这里,我要深情他说一声:“妈妈,谢谢你!”
简评:本文通过记述妈妈对自己的关切和鼓励,表达了小作者的真挚的感谢之情。文章在简洁的叙述中饱含着真挚的亲子之爱、感激之情。文中间有议论抒情,安排得十分得体,文笔流畅,结构清晰,有一定文采。
作者邮箱: zxb_19770825@sina.com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回忆我的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网友来稿)
下一篇:
满井游记(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