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506  
标签:教师随笔
培养信息素养五步方略(教师中心稿)
(在2004年<中国教育创新研究>9月期上刊登)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心得

      江阴市璜土中学(邮编214445) 范国伟

      关键词语: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标准 信息资源 信息意识 信息的获取

      信息的加工和表达 信息技术的运用 信息素养的过程评价

      人类正经历着一场巨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人类正以惊人的加速度走出工业文明,步入信息时代,信息帮助人们更真切地了解世界,促进了社会的向前发展。信息社会呼唤信息教育。教育信息化程度是抢占教育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为赢得这一先机,我们应充分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再者,教育信息化容量大、传输快、效率高的优点,进入这一制高点对于具有较强工具性的中小学语文学科而言尤为重要。

      联系社会,剖析现状,纵览当前语文教学,虽然一面已重视素质教育,一面却仍然往往以“本”为本,片面强调了语文的学科性与思想性,过重重复的“语文作业”负担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路,导致学生对于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的薄弱。比如,一些学生不知去哪里查找资料,不知查哪些方面的资料;一些学生查到资料后,不知道哪些对自己有用,哪些对自己没有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常见学生拿出自己查到的资料照本宣科地机械宣读;常见学生能够选出相应的资料,却无力针对资料谈自己的理解等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迫在眉睫。结合我平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做法,我认为培养提高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可以从以下五个步骤来进行:

      (一)信息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信息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并对于积极查找信息资料的学生进行鼓励,经常这样,会在班级内形

      成主动去查找信息资料的氛围和良好的意识。

      当指导学习《苏州园林》一文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苏州园林的人文美,但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中国,还有许多被世界

      遗产委员会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人文景点。去查查资料吧,下节课告诉大家好吗?看谁知道的最多。” 短短的几句话,明确了查找资料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去查找有关信息。课后,他们通过多种途径,不仅了解到中国有许多世界文化遗产,还了解到了中国有哪些世界自然遗产,还有学生说像西安碑林西安古城墙、福建客家土楼、江南水乡城镇(苏州周庄、同里)、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等也已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这样既让学生提高了信息意识,更拓展了学生关注社会的视野。

      (二)信息的获取

      学生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有:(1)从教材中捕捉信息:如预习揭示、课文的批注、文中的课下注释、课后练习等。(2)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资料;(3)在家庭藏书中寻找;(4)到书店查阅;(5)从报刊杂志上了解;(6)从广播电视节目中收听收看;(7)向他人咨询等等。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学生还可以去网上浏览查找信息。

      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如何积极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有效信息。

      (三)信息的加工和表达

      当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到信息之后,还需要把各种信息进行有效及时的加工,并把它表达出来。这时,我经常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摘抄下来,或者用笔勾画出来。

      例如,在教学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这一课的时候,学生收集到了很多的资料,但不可能在课堂上让学生把这些资料一一地全部读出来,那就必须选择一些最有价值的资料,我就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有关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让学生从中领会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明确:出发时--茫然、恐惧;到达芦荡时--害怕、胆怯;安顿之后--感受孤独;时间一久--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暴风雨后--坚强。指导学生紧扣文章主旨,把握文章主线,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选择加工。

      另外,有些学生对于收集来的信息资料只能照本宣科、不加取舍地机械宣读,这是不行的,必须让学生学会对资料进行消化吸收后学会表达。我曾每星期让学生围绕一个专题收集整理论据材料,为了避免学生机械地搬抄,我每天利用课堂前5 分钟,让学生轮流脱稿讲述收集整理后的材料,并就材料信息交流各自的感想看法,有时则结合写作,围绕一个题目写作文。这样不光强化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锻炼了学生整合课内知识与课外信息的能力。

      (四)信息技术的运用

      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可以化静为动,化腐朽为神奇,化天涯为咫尺,可以提供形象、生动的多感官刺激,从而丰富感性认识,启迪思维,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广泛,其重要作用也越来越为大家所认识。但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装点门面者有之,欣赏娱乐者有之,随意滥用者有之,退避三舍者有之。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最重要的是根据阅读教学的自身特点把握好“度”, 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偏“左”或偏“右”都会导致教学效果的降低。

      例如,《鸟的天堂》一文中描写大榕树上鸟的热闹非常美,“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到这一段文字的语言美和事物美呢?考虑到班上学生对大榕树和无数只鸟的场面缺乏必要的审美感性认识,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用录像展现大榕树的茂盛和飞鸟的多,但录像内容并没有涉及树丛中具体的鸟,而是定格在大榕树的全景图,并不时有许多鸟飞出来。然后结合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美。接着,他并没有播放录像,而是充分让学生想象美,创造美,感受美。只是播放了一段群鸟活动的录音,然后提问:“同学们,请你们长上想象的翅膀进入榕树丛中,你们就会发现非常美的景象!”于是,学生想象后尽情地描述想象中的美景……这一课例中,教师坚持了两点,一是紧密结合录像与语言文字感受美,二是当信息技术手段展现的美不能超越学生美的“最近发展区”的时候,让学生去想象美,创造美,进而欣赏美。而不是教师滥用信息技术,大包大揽,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展开全文阅读
      (五)信息素养的评价

      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对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很难看到有效评价的身影。即使有,大部分也表现为教师为了阐明某个观点让同学间互评后的总结式点评,评价方法单一,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忽视对语文综合素质的评价,更多的则直接采用传统教学中的试卷式或测验式的总结性评价。

      实践中,我首先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如进入网上论坛、公开答辩、分组辩论等,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我往往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评价这节课上哪些资料用得好,从而加深学生对处理信息过程的认识;还要对这节课运用信息资料过程做一个引导性评价。例如,可让同学们说说,哪些同学在信息的收集、加工等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是大家需要努力的方向。因为有具体的事例,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通过带领学生不断重新回顾信息运用的过程,通过具体的发现查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发现和表达能力,还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结束语:培养信息素养正在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逐渐加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信息素养必将是现代人的另一个重要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关系到中小学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要使学生成为出色的终身学习者和未来劳动者,就必须让他们现在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并认真不断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信息的机会,研究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方法策略,这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一项新的使命。

      该文被"全国教育理论研究与创新成果评审"评为一等奖

      参考文献:

      ①谌业锋《课程改革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②《信息能力:创建学习和伙伴》p.67(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出版)

      ③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④王吉庆编著,《信息素养论》p.166(上海教育出版社)

      ⑤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管理委员会《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思考》

      ⑥史晓宇《论信息素养及其培养》(《电化教育研究》2003.1.)

      
标签:教师随笔 培养信息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激发兴趣 培养语感 ——浅谈诗歌教学 (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