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564
标签:
教师随笔
读书之高(网友来稿)
湖南平江一中 吴吉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早已被当作“读书做官论”批倒批臭了,我无意祭起亡灵,再挑起争论。但愚钝如我者却始终心存疑虑 :既然“万般皆下品”,这“万般”里头是否也包括做官呢?如若包括,则做官亦属“下品”,与高高在上的读书有何干系?如若不包括,则读书只不过是升官晋爵的敲门砖或踏脚板而已,至高者乃“做官”是也,岂不胡突抬举读书人哉?
这真是一笔“糊涂帐”了。
自古以来,有人读书想做官,有人读书做了官,有人为做官而读书,我想,这总是有的。中国早就有“学而优则仕”之说,就是现今的读书人,学成之后,立志当“人民公仆”或曰“人民的勤务员”,也绝不是非分之想。现在虽然不再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封建时代,但学得满腹经纶,也应以济世匡民为己任。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我们选拔干部不是要求“知识化”麽?可见在现代社会里,要做官而不读书是万万不行的。这一点,是我们付出了许多代价之后才获得的思想观念上的大进步。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做官”与“发财”是连在一起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所以,真正的文人学士,因为迂腐气十足,不曾做官不会做官或不屑做官乃至弃官不做者倒不在其少。张衡曾“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以及徐九经“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即是佐证。不做官者虽无“倏忽搏风生羽翼”那种扶摇直上平步青云的快意,但也绝无“须臾失浪委泥沙”那样一个跟斗栽倒尘埃的落寞。故而文人们自嘲也罢自慰也罢自勉也罢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实在是好多代文人几经参悟的一种至道。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文学与人生>>中写道:“<<楞严经>>记载佛有一次问他的门徒从何种方便之门,发菩提心,证圆通道。几十个菩萨罗汉轮次起答,有人说从声音,有人说从颜色,有人说从香味,大家总共说出25个法门( 6根、 6尘、 6识、 7大、每一项都可以成为证道之门)。读到这段文章,我心里起了一个幻想,假如我当时在座,轮到我起立作答时,我一定说我的方便之门是文艺。我不敢说我证了道。可是从文艺的玩索,我窥见了道的一斑……”我不敢望朱老大师的项背,这里权当文抄公也来幻想一回:假如当时我也在座,轮倒我起立作答时,我一定说我的方便之门是读书。昔人云:“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确俗不可耐,但那是少数封官赐爵大富大贵之后的读书人对子孙后代的训示,不足以为据。书中有纵横上下的文明历史;有古今中外的圣哲贤人;有启人心扉的高才大智;有博大精深的科学技术;有安邦治国的文韬武略;有修身养性的伦理道德;有五光十色的人生世相;有惊心动魄的朝野纷争;有鬼哭狼嚎的悲惨世界;有撼人心魄的悲欢离合;有咄咄逼人的刀枪戟剑;有优游自得的雪月风花;有涵韵绵长的诗词歌赋;有丰富多彩的天文地理;有远征千年的文物古迹;有各地民族的风土人情……书中那如万花筒一般的无量世界,大有佛家所谓“万法皆空,空而不空”的景象。乃至著书人不畏两肘成胝,读书人不怕口舌生疮。他们钻进书本,就会废寝忘食,“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就会如醉如痴,“宁可食无鱼,不可读无书”;就会超尘脱俗,“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就会宠辱偕忘,“算胸中,除却五车书,都无物”;甚至可以“君子之学,死而后已”,成为书籍的殉道者。
契珂夫的小说<<打赌>>讲了这麽一个故事:一个银行老板和一个有些文化的人打赌,要是他能在一间房子里住满15年,不出门只是看书,银行老板就愿意输给他两百万卢布。读书人答应了,两人签了合约。银行老板在后花园为他准备了一间房门紧闭,只开了一个小窗的房子,饮食用品都从窗口送进去。于是这个人就在房子里静静读书。起初,他要的都是些娱乐性很强的书籍;接着,他阅读古今文学作品;往后,他读历史、传记、自然科学、逻辑学、哲学……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后来银行老板破产了,为了不必为赔偿那笔巨款而打官司,在即将期满的时候,银行老板深夜摸进后花园的小屋里要杀掉那个人,但是发现那人留下一张字条,已经走了。字条上说他已悟透人生,不愿领取巨款。这使银行老板大感愧怍。
这位读书人(现在也许该称博士,专家了吧)大有得真道者羽化登仙的风骨,他参透的禅机是什么呢?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时代,除了读书之外,恐怕谁也给不出答案来罢。
读书之高,高在品位,高在情趣。与不读书者谈读书,只是一种幽默;借不读书者批判读书,则是一种悲哀了。
作者邮箱: wjz1946@sina.com
标签:
教师随笔
读书之高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引爆璀璨的语文教学之花(网友来稿)
下一篇:
论作文三步法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