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备课资料
阅读:2085  
标签:备课资料
谷定珍老师散文集《谷园春草》一书出版
老师的作文,专家的点评,修改的范例,学习的捷径

      谷定珍先生编写的《写作》教材——《谷园春草》

      已经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著者:谷定珍 男 1953年10月生,温州市区人。

      1982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于温州中学,任教研处主任、支部委员。2000年8月调任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副校长、支部委员。兼任浙江省中语会理事,温州市中语会副会长,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会理事,温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温州市音乐家协会会员。2004年9月,温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温州市名教师”称号。

      写有《一种特殊的主谓短语》、《论全句修饰语》、《课堂教学表达基本功》、《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写作水平》、《例话结尾》、《无韵之离骚》、《昙花小考》等论文,刊《温州师范学院学报》、《浙江师范大学学报》、《北京写作导报》、《全国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教案选》等。其中《一种特殊的主谓短语》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全文转载。

      从教二十多年以来,积极进行文学创作,在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杂文等文学作品逾百篇。探索执著追求语文“艺术教学”的最高境界,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

      体例:

      《谷园春草》收入了谷定珍先生发表在报刊上的散文、杂文51篇。

      每篇文章后,都附有“专家点评”和“作者手记”。分析作品,评论得失,介绍写作背景,说明写作原由等。

      专家分别为著名教育家、作家、报刊编辑等。

      如于漪先生、林炜彤先生、唐承斌先生、唐郁文先生等。

      如张思聪先生、朱月瑜先生、许宗斌先生、王手先生等。

      如张鹤熊先生、池方浩先生、张茂松先生、谢作黎先生等。

      如金辉先生、黄泽先生、瞿炜先生、程绍国先生等。

      全国著名教育家刘征先生为此书题写书名。

      全国著名教育家王尚文先生、全国一级作家戈悟觉先生为此书作序

      浙江教育出版社 定价:15元 购书热线:0577—88219850 邵小姐

      ————————————————————————————————————————————————————————

      德性问题

      谷定珍

      老舍先生曾经述说过自己在抗战中一次表演相声的经历:“那位捧家由于心太慌晕场啦,不小心,一抬手,一举扇子,一下就把我戴的近视眼镜给打掉了。哎!这下可热闹了,台下听相声的还以为是段子里原有的规定动作呢,于是便鼓掌叫起好来,还一个劲直喊,要求再来一个——再打掉眼镜哪……这可真是,哪儿的事啊!”

      读了这段话,我终于明白:相声演员往往“手足相残,同室操戈”,根子在于观众爱看!“听众”也罢,“看客”也罢,就图个“好玩”。听说大街上汽车撞翻了,房子着火了,小姐晕倒了,大妈被骗了……有趣,有趣!罗马的大斗兽场上,奴隶与奴隶为活命相互杀戮,血肉横飞;西班牙的斗牛场里,硕大的公牛被斗牛士们团团围住,剑剑刺来,鲜血湿透了土地……好哇!好哇!

      阿Q正是这样,“你们可看见过杀头么?咳,好看。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阿Q被砍头时,看客们也跟了一路,“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

      看来,幸灾乐祸,人之天性。“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坏给人看。”毁坏了,便可笑。邻家一小孩,仅四岁,时大哭不歇,众人无措;一叔叔进屋,将凳子椅子全部打翻,小孩即哭止,旋拍手大笑。《二十四孝图》,叙老莱子“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奇怪,七十岁的儿子“跌仆地,作婴儿啼”,九十多岁的父母居然忍心得以“欢娱”。卓别林扮演的“流浪汉查利”,总是倒霉,便引人发笑;阿Q,总是倒霉,便引人发笑。

      否则,有人就不笑。二千七百多年前,有一个宠妃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便举烽火擂大鼓,“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诸侯们千里跋涉狼狈不堪赶到骊山脚下才发现上了当,“褒姒乃大笑”。无独有偶,一千五百多年后,有一个唐玄宗的宠妃杨贵妃爱吃荔枝,玄宗便派快马日夜兼程,大汗淋漓连滚带爬送上骊山,“一骑红尘”终于换得“妃子一笑”。

      人家倒霉了,才可笑。尚未倒霉则想方设法使他倒霉,便也可笑。传说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嫁给秦少游,一胎生下两子,满月酒席上,一先生看着苏小妹怀中的双胞胎问:“这两个孩子哪一个是先生的?”苏小妹即答曰:“管他先生后生,都是我儿子!”如今,酒席之上,聊天室里,贫嘴斗嘴相互占便宜,充盈于耳,应源于此。

      这是为什么?其实,人类生存的艰难,私有制的产生,导致了必须争先不能落后的忧虑和恐慌,激发了将生活资源最大限度地占为己有的强烈欲望,积淀为排斥他人维护自己的本能。从生活资源极度匮乏的远古时代到生存空间日趋狭小竞争日趋激烈的如今社会,这副德性已经深入人类的骨髓,成为潜意识,渗透于人们的思维和行为。


展开全文阅读
      所以有人动辄鼓吹“竞争”、“淘汰”;常常玩弄“二桃杀三士”的把戏,营造了人人自危的惶恐与惊悸,实际上,就是利用了人类的这个弱点。因此,我们还真得要不时地提醒自己,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让宙斯的金苹果魅惑了自己。

      ————————————————————————————————————

      明 白

      温州中学 谷定珍

      以前,大概是三十多年前,听同学说,外国人用的笔叫作“原子笔”,永远写不完,比我们那老要吸墨水的钢笔强多了。偶尔有一个同学拿了一只“原子笔”到教室里来,“我外公的哥哥从外国带来的,”大家都围着看,“啧,啧,上面还有洋文……”后来才明白:什么原子笔,不就是圆珠笔吗?

      以前,听说外国人的手帕不用棉布,用纸做的,惊讶极了:纸也是可以做手帕的?后来才明白:不就是几毛钱一包的餐巾纸吗!

      以前,听说外国人去拜访别人时,总要先打一个电话,跟他约好时间;到时候,门铃“叮当”一响,来了:何等斯文何等绅士风度。不像我们,来了也不打一声招呼,说来就来,人还在大街上就喊开了,把门擂得山响……后来才明白:那时候,俺们不是还没装电话吗!

      以前,常常在电影里看到,外国人好大方,把小轿车当道具,撞碎了压瘪了掉沟里了爆炸起火了……后来才明白:这些大多是报废了的;况且,他们的小车就跟我们的自行车差不多。我们不是早上被偷了一辆下午就去又买了一辆?

      以前,什么都觉得外国的好,“嗬,真漂亮,穿得像外国人一样。”后来才明白:世界大着呢,多少老外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瞧,洋人都到咱这儿打工,还得咱们国家批准呢。

      几十年的工夫,咱们总算明白了不少。可是,世界大着呢,事儿多着那,您能什么都明白吗?

      听了一些商家承诺,便飘飘然地以为自己成了“上帝”了,便飘飘然地以为“要什么就是什么,欢喜谁就是谁”了,最后倒霉的肯定是你这个什么都不明白的“上帝”。

      忙着报名参加“告别三峡游”,真以为三峡工程一截流,奇丽风光就一去不复返了;后来才知道,即使三峡工程建成,三峡风光也几乎毫无影响;何况现在离水位升高还有十来年呢。

      总以为中国足球队雄赳赳,气昂昂,一定会把野心狼们打得嗷嗷直叫唤;想不到,屡败屡战屡战屡败输得惨而又惨,让咱们国人的承受能力一次又一次见长。

      听单位里王主任说以后不要称官职应该随便一点,便傻呵呵地忘记了自己的腿子的身份没大没小叫起了“老王,老王”……甚至到时候糊里糊涂吃了亏还不明白那儿得罪了人家;翻了翻《三国演义》才明白,“丞相非在梦中,君在梦中耳”!

      孔子说,“四十而不惑。”可是,这说的是二千五百年前的话,说的是二千五百年前的事。现在的世界哪能这么容易让我们弄明白?

      的确,这世界就是有点儿让人不明白,大千世界,林林总总,是是非非,善善恶恶,真真假假,没有一双慧眼,谁看得清?连郑板桥这样的聪明人都弄不明白了才说“难得糊涂”。看来,活到老,学到老,还真没错。既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不明白,更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明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也。”如果以为已经年届“不惑”,该什么都明白了,那只能说明仁兄您可真的还有点“不明白”。

      (1108字)1997年11月26日星期三 08:46 PM

      ——————————————————————————————————————

      万般皆上品

      谷 定 珍

      老人总舍不得把没用的东西扔掉。父亲可谓典型:一幅旧挂历,一封旧信笺,甚至一段铅笔,一把小刀,都收藏得好好的。父亲常常对我说:“世上的东西总是有用的。”

      今天,读到了报纸上的一段话——“什么是垃圾?许多人的回答是:生活中没用的废物。其实,专家指出,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我不禁为之一震了:垃圾不是废物,垃圾是资源。资源之所以成为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

      世上有多少东西被放错了位置而成了垃圾啊!

      世上又有少人被放错了位置而成了垃圾啊!

      远的且不论,看看当今教育界,常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班级里有许多“垃圾生”。当然,即使恨铁不成钢,也只是仅仅称为“差生”、“学困生”。其实,怎么称呼并非主要,深入研究一下本质原因倒是当务之急。

      的确,目前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也实在不低。如果有人通过统计比较一下:自古以来,这种孩子占当时人口的比例,哪个朝代最多,就可以看出哪个朝代愚公多哪个朝代智叟多,当然,这绝非太容易。不过,如果问如今的家长,他们肯定都会说今天的孩子聪明。“我那孩子,读书不行,可是打游戏机,打遍文化宫无敌手。谁说他笨?我看比那只晓得砸缸的司马光聪明多了。”“我的女儿,唱歌跳舞演讲主持,样样拿手,就是数学成绩怎么也上不去。”“我的儿子精通电脑,前天还获得了网页大赛一等奖。可一写作文,他的头就大了。”的确,许多学校运用了心理学的方法测试智商,也发现这类学生中许多人的智商决不比别人低。

      可是,他们为什么成了“下品”了呢?其实,所谓“下品”,往往是以他的学科成绩为衡量标准的;二,大人往往只怪孩子:懒、笨、不思进取。其实,孩子错误的根源应该在大人身上。究其实,是强求一律的教育方法违背了人的发展的规律使他们成了“下品”。

      “教学之法,本于人性。”(宋·欧阳修《吉州学记》)人性各异,焉能一律?博古通今无所不知者,四海之大,能有几人欤?熟读五经,精通六艺,依然是二十一世纪的培养目标?“圣人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 宋·朱熹《四书集注》)俗话说,“行行出状元”,所谓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自我发展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其实,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懂得“因材施教”的道理,可是,无情的现实却常常使孔圣人的谆谆教诲成了一句大而无当的空话——我们的教育方法往往以单一的标准衡量“丰富多彩”的学生!

      只要我们把资源的位置放错了,就必然产生垃圾;只要我们把学生排成长长的一条纵队,加入“过独木桥”的数百万大军行列,就必然产生众多“孙山之外”者。——唯有读书高,则必然万物皆下品;

      为了我们的孩子,把“纵队”改成“横队”,让所有的学生齐头并进,如何?把“必修课”改成“选修课”,给孩子一个选择学习的权利,如何?办一所艺术中学,让中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塑造美的灵魂,如何?……我想,到那一天,孩子们就可以“各得其所,各尽其才”了,岂不“行行出状元”了?岂不“万物皆上品”?


展开余文
      “世上的东西都是有用的”,今天觉来,父亲的话的确很有道理。我们的孩子将来都是会有出息的,谁能保证他们当中将来不会出现杰出人物?只要把他们放回本来的位置,他们就能从沉重的阴影下走出来,走向充满阳光的明天。

      故曰:万般皆上品。 (1300)

      ————————————————————————————————————————————————

      幽默属于谁

      谷定珍

      我常常奇怪:四川人讲话怎么那么幽默?一友说:天府之国,生活优裕呗。想想也是,四川重庆、成都一带就有很多的茶馆。但是,上茶馆的,固然三教九流,尊卑长幼,无人不有;但是,居多的应该还是普通百姓,达官显贵是不应该到小茶馆里与下里巴人一起说古论今嬉笑怒骂的;“老爷”总是不苟言笑的。而普通百姓则常常以调侃而关心家事国事,以笑语擦去烦恼痛楚,贫嘴张大民就是靠他的贫嘴,而使一家老小“幸福地”活下来了。所以,匈牙利著名小说家莫里兹说:“穷人在想哭的时候也是常常笑的。”

      看来,幽默当属于咱们普通百姓。

      家父医术精湛名闻东瓯,且幽默诙谐,妙语迭出。一次,家父一位老友笑对家父说:“谷医师,你家送来的蝤蠓一定多得吃不了,下次带几只给我下酒吧。”过了几天,家父在路上买了几个油卵,如约而至,进门便说:“我家的那几个大蝤蠓昨天都跑光了,只生下了几个蝤蠓卵,现在只好把蝤蠓的卵送给你了。”惹得一屋子的人大笑不已。

      昨天,在家父的藏书中发现了好几本古代笑话录,许多段子上,家父都用笔作批。其中一则的确令人回味无穷:杭州飞来峰下有冷泉亭,亭悬一联云:“泉是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佳对也。或批其旁曰:“仰钱塘县查报。”家父在其旁批曰:“妙!”

      解此“妙”者,当属智者也。幽默不同于滑稽。滑稽不免庸俗肤浅,幽默却属深刻隽永;前者多凭热烈之强辩,后者则需学识和颖悟;滑稽常令人马上发笑,笑过而已,幽默而使人品之思之,回味无穷,……幽默者如是,欣赏幽默者亦如是。

      可见,幽默当属智者。

      常常惊叹外国人的幽默,其实,看看古书,则可见中国人之幽默自古以来就决非人下。如:

      明陈全误入禁地,为中贵所执,全曰:“小人陈全,祈公公见饶。”中贵素闻其名,乃曰:“闻汝善取笑,可作一字,能令我笑,即释汝。”全曰:“屁。”中贵曰:“此何说?”全曰:“放也由公公,不放也由公公。”中贵笑不自制,因放之。

      听说今天北京老百姓求交通警察放人时,还用此招:“您就拿我当个屁——给放了吧。”

      看来,幽默也属中国人。

      (829字)

      ————————————————————————————————————————

      自 己 去 看

      谷定珍

      至今难忘二十多年前在大学里看日本电影《望乡》的盛况:学生食堂的厨房里,一台十四寸黑白电视机摆在高高的桌上,热汗气大葱味鱼腥味酱油老酒气都搅和一起,越过前面同学的肩膀我才勉强看到了雪花闪烁的屏幕——一男一女正襟危坐,严肃认真地告诫此刻在电视机前面伸长了脖子的全国人民,要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要防止中毒……时隔二十年,那一男一女喋喋不休的许多话,我都记不清了;但是,影片中那撕心裂肺的哭声,却至今留在我的脑海中:年迈衰老的“阿崎婆” 捧着女记者送给她的新毛巾,伛偻匍匐在地板上,深致谢意;突然,头埋在了毛巾上,抽泣着,呜咽着,后来,越哭越响,不能自已,终至号啕痛哭,仿佛把自己一生的屈辱痛苦羞耻仇恨都倾泻在这惊天动地的一片哭声中——看了这个镜头,我们倒从内心深处痛恨那吃人的资本主义社会。

      今天看来,自然讥笑当时杞人忧天者的荒唐;可在当时,谁也无法不得洗耳恭听这真诚的告诫!八十年代初期的年轻人,像极了久居笼中的小鸟,门儿突然打开,难免一愣而不敢飞出,只是歪着小脑袋,眨巴着眼睛,好奇地观望着这笼外的世界。这时,耳边就会响起谆谆告诫:“全世界还有多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啊……”

      我们老百姓自然需要有人指引方向指点迷津——从小到大,我们的耳边常常充满了形形色色的告诫:证券交易所是最肮脏的赌场,民主竞选全都是骗人的勾当;西装革履烫发旗袍很可能是堕落的开始,靡靡之音肯定会消磨我们的革命斗志,至于养花养鱼养鸟养狗那绝对属于“胖得发愁的资产阶级们”干的……

      久而久之,终于让我落下了个毛病:读文学作品,总难以感受作品深蕴的情感与优美的语言,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决不能让以才子佳人的闲情逸致掩盖了剥削阶级的罪恶本质。听音乐,也变得敏感而机械了,听施特劳斯的《维也纳森林》,眼前无法呈现茂密的森林碧绿的草地蜿蜒的小径与奔驰的马车,只是不厌其烦地告诫别人,英国号其实是由牧羊人的号角演变过来的,可见劳动创造了艺术!甚而至于喜欢把什么都“看穿”了:看着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常常独自嘀咕着,“别看他加里森一个人摸着黑进了德国人的弹药库好象很可怕,其实在他前面站着的人多着呢,导演啦摄影啦灯光啦一大帮的人啊,怕什么怕?骗人的东西!”结果,害得妻子与女儿都不让我一起看电视了。

      但是,最近,一部的《大宅门》,又把我拉了回来。

      大宅门,高台阶,透着老北京的独特韵味;妩媚醉人的京胡,铿锵有力的戏剧锣鼓,道尽了人生的坎坷与辛酸;片尾曲的女声独唱,高亢悲凉回肠荡气,“无悔一腔血,有意济苍生”;看得牵肠挂肚,看得沉醉忘情——全然忘了百草厅里头其实也满站着导演、摄象、灯光,更全然忘了白家大宅门的一砖一木也都沾满了咱劳动人民的血汗!

      耳边的告诫依然响起,但这回,我可没听他们的,只管自己一集接着一集地看下去!越看越为之叫好,真想像白景琦那样,大褂一撩,拍案大叫,“赏!”看完了四十集,闭目深思,终于明白了一个理儿:“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得自己去看!

      提供点评材料:

      读钱钟书的《围城》,见一妙语,补录于下:

      从前愚民政策是不许人民受教育,现代愚民政策是只许人民受一种教育。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街都是圣人

      谷定珍

      福建泉州开元寺的天王殿石柱上,悬着一副木刻对联。南宋朱熹撰,弘一法师书――“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可是,怎么可能满街都是圣人?我们一直都以为,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哪能那么容易成为圣人?自古以来,只有孔子才被人称为圣人,连孟子还只能称“亚圣”啊。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不做坏事。”毛主席把“做好事”分为两种,一是“做一件好事”,一是“一辈子做好事而不做坏事”。我们一直也都以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做到的,是凡人;一辈子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却非常难,只有圣人才行。很显然,我们的“一直都以为”很可能有问题。

      凡人与圣人,自然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即使凡夫俗子如我辈者,一辈子岂止做过一件好事?工人农民解放军,学者医生教师,司机空姐警察,三百六十行,不都天天在工作,天天在为人民服务,天天在做好事吗?做了这么多好事的我们怎么就只能算一个凡人而不能称之为圣人呢?八百多年前的朱老先生大约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撰此以批评谬误且激励后人。我看,“人皆可为尧舜”,只要做了好事的人,哪怕只仅仅做了一件好事的人,就是尧、舜、孔、孟。毛泽东不就曾以雄健的诗句高度赞美埋头苦干做好事的人民吗?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其实,仔细看看我们的身边,真的“满街都是圣人”。

      一个女工,管仓库的。一天,一个工友来领一个灯泡,说家里的灯泡坏了……她非常为难,最终还是给领去了。但是,心中一直很不好受,公家的东西怎么可以让私人拿回家去呢?下班回家,一进家门,衣服也没脱,就靠到沙发上,叹着气,饭也不想吃。妈妈发现了,关切地进屋询问。她低下头,捂着脸,很伤心地哭了……妈妈抚着女儿的肩,轻轻地说:“傻孩子,明天你去买一个灯泡,放回去,不就好了吗?”第二天,女儿照妈妈的话做了,愁云一扫而尽,心中万分舒畅,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一个老教师,每次总是带一只调羹上食堂吃饭,起初,我还以为他是出于卫生的考虑,便问他,“你为什么不用食堂的一次性筷子?”他说:“我反对使用一次性筷子,可反对不了。那我就从自己做起。”“哦!那么多的人天天消耗那么多的筷子,你节省一双,有意义吗?”他微微一笑,举起那只银色的不锈钢的调羹,对着太阳光,照了照,擦了擦,平静地望着前面的路,说:“节省一双,也好。”

      一个老人,接到了送来的快餐盒饭,总记得对送外卖的说一声,“谢谢。”收到了信和报纸,总记得对邮递员说一声,“谢谢。”对送水的,对送奶的,都记得恭敬地道一声,“谢谢。”每天晚上看完了《新闻联播》,也总记得从沙发上欠身对电视上的播音员道一声,“谢谢。”

      一个丈夫,每逢深夜回家,从不轻轻地开门进房――他怕吓着已经睡下的妻子――总是在院里用力地先咳嗽几声……

      一个酷爱读书的军人,常常到附近学校的图书馆借书,图书馆的阿姨很喜欢他。因为,凡是经他读过的书,都会变得非常整洁。图书馆的书,由于看的人很多,书页的角往往会卷起来;他却总会在读书的同时,把这些卷起的页角,认真地一一整好了,压平了,再把书送还给图书馆。

      这些,仅仅是我所知道的故事,世界上应该还有很多很多我并不知道的这样的故事。真的,不必总是仰慕英雄豪杰名人伟人,倒更应该常常静下心来,低下头来,看看我们的身边。那么,你就会惊喜地发现,朱熹说得很对,“满街都是圣人。”

      
标签:备课资料 谷定珍老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高考作文之生动描写出文采(教案)(网友来稿)
下一篇:泪水 忧患 良心——《泪珠与珍珠》的另类解读(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