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阅读:1869
标签:
作文指导
用好课本 充实内容——话题作文内容充实、材料丰富考点例析(教师中心稿)
【方法概述】
"内容充实,材料丰富"是高考作文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重要方面。怎样写出内容充实、材料丰富的作文就成为高考考生较大的难点。"用好课本,充实内容"不失为一种充实话题作文内容的实用方法。这种方法一般是根据话题内容的要求,选用、仿用、变用课本中的有关词句、典故、人物、事例,以此揭示话题主旨和自己的见解。这样的作文往往因为其有真正的厚度而获得好评。
了解了这样一个充实文章内容的方法,我们来看一次作文训练。
【训练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这则手机短信原本是用来表达爱情的;但是,用它来描述文化与生活的关系,不也很贴切吗?在生活中,我们也许很难清晰的阐述"文化"的内涵,也很难清晰的界定文化的领域,但它却实实在在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
试以"文化与生活的关系"为题写一篇话题作文。文体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方法分析】
这个话题要求学生学会用理性思维的方法辩证地分析文化与生活的关系。文化与生活到底有什么关系?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文化,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①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②考古学用语,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③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从以上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与我们课本材料的联系:语言文字是一种文化、书法艺术是一种文化,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历史古迹是一种文化,音乐舞蹈是一种文化,民风民俗是一种文化,社会心理是一种文化,科学知识更是一种文化……,再来思考每种文化形态与生活的关系,我们就很容易发现原来他们的关系就是:生活是文化的源泉,文化产生于生活;文化离不开生活,生活更需要文化。下面就举我们非常熟悉的文学作品的例子来说明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方法示例】
爱文化,也爱生活
双峰六中110班 毛永银
曾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女主人公从小就产生了当作家的梦,发表了很多文章。但,不幸的是,她生活在农村。于是,她就拼命奋斗,终于有一天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住进了南方的一个大城市。而正当她满怀激情地想大力创作一番时,她蓦然发现:此时已经才思枯竭。于是她放弃了大城市的优越生活,回到了家乡。文章的末尾,作者这样写道:我不得不放弃这条看似平坦的道路,因为我的激情离不开纯朴的家乡。看到这个结尾,我的心猛的一颤:是啊,特定的文化是需要特定的生活的,或者说特定的生活孕育出特定的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辞官归隐,仅仅是因为厌恶官场的黑暗生活吗?不,还因为他是一位文人,他的创作只能属于自然。仔细体会他的诗吧,若不是那恬静的田园生活,又怎能留下“心远地自偏”的悠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和“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的欢快?
被誉“诗史”的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歌,浓缩了唐朝由盛到衰的历史。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却始终关注百姓,曾发出了“朱门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感叹。“国家不幸诗人幸”,杜甫用不幸的一生树立起一座唐代诗歌的丰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更映照出诗人宽广的心怀。
江南水乡的美景,孕育了孙犁《荷花淀》清新的风格;黄土高原的雄浑铸就了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的质朴。莫泊桑不去体会下层劳苦人民的生活,于勒这一形象也不会那样生动;巴尔扎克没有对资本主义的清醒的认识,葛朗台的形象就不会如此传神……
所有的一切,都说明文化与生活象鱼与水一样,是息息相关的。生活为文化提供了源泉,而文化又时刻改变着生活、丰富着生活。我们热爱传统,是因为它有灿烂辉煌的文化;我们拥抱现实,是因为我们在创造更加辉煌的文化。
生活,召唤文化;文化,需要生活。我,爱生活,也爱文化。
【文章简评】
这篇学生习作较好地阐述了文艺作品和生活的关系,即文艺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特定的文艺作品产生于特定的生活环境。作者选取的材料却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荷花淀派代表作家孙犁、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等,这些例子基本上都来自课本。例子一经作者引用就成了她自己的语言,或具体引用,或概括引用,各尽其妙,各得其宜,使整篇文章内容充实、材料丰富、观点鲜明、意境深远,是一篇较好的考场作文。
【方法总结】
1、平时要注重书本知识的积累。对课文中出现的文化文学常识进行整理归类,对典故、名人轶事、古典诗文进行熟记、背诵,对某些文笔流畅的语句进行记忆,对一些特殊文章的结构进行理解。
2、经常有意识地仿写课文中的一些意义隽永的句子、段落;改写、扩写、缩写课文中的某些情节;改编课文中某些典故中的故事。
3、找准课本知识与话题的结合点,分清文体,恰当使用。
标签:
作文指导
用好课本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老师,请给你的学生一份宽容(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重视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重在教者(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