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教学设计
阅读:1404  
标签:教学设计
从菲尔茨数学奖看我国的奥数热(网友来稿)
宁波北仑白峰中学 陈荣森

      创立于1932年的菲尔茨数学奖历来有“数学中的诺贝尔奖”之称。它是由加拿大数学家约翰·菲尔茨的名字命名的,授予取得杰出成就的40岁以下的数学家。首度颁奖在1936年,每4年颁奖一次,每次不超过4人。该奖项被认为是数学家的最高荣誉。从1936年共15届的评奖中,获奖人数为45,其中美国有16人,法国8人,英国7人,苏俄5人,日本3人,比利时2人,新西兰、意大利、德国、瑞典各一人。从获奖人数看,美国独占鳌头,雄居榜首,显示出美国数学家在数学领域的强大实力。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历来非常注重数学教育的大国,却连一个获奖的数学家都没有,这不能不让国人感到惋惜。身为国人对中国学生偏好竞技数学的认识应该是非常深刻的:中国学奥数的人不可谓不多——据统计城镇中小学学生受过奥数训练或参加过奥数竞赛的达82.79%;学奥数的时间不可谓不早——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甚至有的城市在幼儿园就开办了针对竞赛的奥数班;学奥数的热情不可谓不高——广州某名校招200个奥数生,居然有2万多个家长排队报名。真可谓有“全民奥数”的热情了。

      其实奥数是源于1935年由苏联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的中学数学竞赛,只不过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而已,当时目的有两个:一是发现人才,特别是智力超常的儿童;二是加强青少年的交流,取长补短。然而一次这样有益的活动,后来居然演变成众多国家的数学爱好者特别是中国的家长和学生奉为倾注精力的圣坛,完全背离了原来举办数学竞赛的初衷。

      依笔者看来,奥数这么热,不外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个人的或民间机构或地方上某些教育单位借助天然赋予的言语权故意夸大奥数的益智作用;二是有些家长确实从小孩学奥数当中尝到了甜头,获得了比没进过奥数班的学生更多的升学优惠权,其他家长群起仿效;三是一些出版社、书商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故意言过其实地宣传奥数的应试作用,将奥数商品化。这些因素无疑为奥数的不健康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热衷于奥数的家长和小孩,到底有多少人是真正喜欢数学而把它作为自己今后奋斗目标的?据笔者对本校正在学奥数的学生抽样调查,喜欢数学的学生不及所调查学生的三分之一,而将把数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目标的居然没有一个人能作肯定的回答。由此不难看出,绝大多数中小学生学奥数只是短期行为,并没有长远规划,这样只凭孩提时候短暂的热情与喜好或者是因父母强迫所学,这样的先天缺陷,必然少了坚定有力的后继努力和终生的奋斗精神做支撑。因而纵使有庞大的学奥数群体,也只是银样蜡枪头。菲尔茨数学奖要与中国人结缘,也就非常困难了。

      从基础教育看,我国的中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普遍比美国学生要高,这是有据可依,有典可查的。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奥数大国却未能产生过世界级的数学大师和世界水平的数学成果,这不能不让人想得更多些。在笔者看来,我国学生的奥数热,绝大多数人是为了一个切近的功利目的,并非是为了今后选择数学作为自己的专业,也不是选择数学作为自己的职业,更不是选择数学作为自己的研究事业,纯粹是为了竞赛,为了升学,为了今后的生存。虽说数学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模式,是许多学科领域发展的基础,可对众多的中国学生来说,现在跻身奥数,无非是作为进身的阶梯和将来作为生存而提前获取优惠权的手段,一旦目的实现,那本已对奥数无兴趣的心理便会抬头,甚至全盘抛掉,哪里还有什么创造的欲望和创造力的提升。在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在南洋模范中学报告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奥数’这么热,是有些人一心想获奖,一心想发财”所致。

      可能有人会说,我国的陈景润不是有“陈氏理论”立于世界数学之颠吗?不错,陈景润的成功只是在数学某一分支领域的成功,他是终生磨一剑。同样,我国很多中学生奥数爱好者在多次国际竞赛中获得的辉煌成绩,也是有预知结果的过程演算,并非是数学创造。再者,我国虽是奥数大国,但只是竞赛大国而非数学创造大国。我们很多教育工作者为了建立这样的竞赛大国,是以牺牲学生的其他活动的机会,透支其他能力的发展潜能为代价的。因此,我国学生的“奥数热”所付出的是时间和创造力的代价!

      值得拍手称快的是,有些地方的教育工作者现在已经意识到奥数热带给学生的诸多不利因素,因此果断取消了奥数的成绩可以作为升学的种种优惠条件。

      看来奥数热真的该降降温了。

      写于2004-11-7

      
标签:教学设计 从菲尔茨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下一篇:中学美育的发展趋向及其对策(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