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275  
标签:教学论文
建议重新规范常用文言句式(网友来稿)
江西省清江中学 李弗不

      人教版(最新版)高三册语文课本的两个古文单元后面有“常用文言句式”的专题简介,它把中学阶段常用的文言句式归纳为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变式句。并再把变式句进一步分为:主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和介词结构后置句。

      我认为这样规范不太合理,应该去掉其中的“疑问句”一条,并把“变式句”里的四小点提升为四大点,直接称呼四大点的句式,不再说什么“变式句”,和前面的三大点并列,重新规范为七种文言文常用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主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和介词结构后置句。

      为什么把“疑问句”去掉呢?我个人认为,讲古文句式,没有必要把“疑问句”包进去。

      首先,因为这种句式比较简单,一眼便能望知。如其列举的一些例子:

      谁为哀者?

      独五人之佼佼,何也?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且焉置土石?

      ……

      它不都是句末带有疑问号的么?只要一看到“?”号,谁还不会说出“疑问句”呢?这种句式还用得着出题来考么?除非你故意把句末的“?”号去掉来考学生,这样考又有何意义呢?你与其设如此笨拙的题目考学生,还不如灵活变通一下,设为疑问句里的两种:设问句和反问句,去考学生呢。但设问句和反问句,现代汉语里已经讲得够多的了,古文句式里就没必要再讲了,既然是古文句式,那总得和现代汉语句式有些不同吧?如果古文句式和现代汉语句式一模一样,又何必专辟“常用文言句式”来介绍呢?

      其次,这种古文“疑问句”中还可能含有其他句式,比如“蹈死不顾,亦曷故哉?”(张溥《五人墓碑记》)就含有省略的成分在里面,它省略了主语“五人”,是“(五人)蹈死不顾,亦曷故哉?”那说它是疑问句,还是省略句呢?抑或是兼有二者呢?很不好界定。同样,这种“疑问句”还可能兼有被动、判断或提宾等的成分,也是不好界定的。譬如:“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子何恃而往?”“微斯人,吾谁与归?”“不然,籍何以至此?”这些句子实际上都是宾语前置句(即提宾句)。那说它们是“疑问句”呢,还是“宾语前置句”?抑或是兼有二者呢?

      此外,人教版(最新版)高三册语文课文《五人墓碑记》后面的练习第三题(第100页),更是把“感叹句”和“双重否定句”也归纳进文言句式了,这会不会扰乱文言句式的“秩序”?我看,完全没必要这样设题考学生,完全可以把什么“感叹句”和“双重否定句”从“常用文言句式”里删去。清楚而明确地界定“常用文言句式”就为七种: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主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和介词结构后置句。这样老师们才好明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哪些是“常用的文言句式”,学生们也就能够在答此类题目时,心中有数。否则,这本书这么说“常用文言句式”,那本书又那么说“常用文言句式”,老师和学生都会无所适从。

      作者邮箱: heeyoo8877@yahoo.com.cn
标签:教学论文 建议重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道士塔》“教师教学用书”的五大疑问(网友来稿)
下一篇:处于危险之中的中国基础教育 张文质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