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备课资料
阅读:2166  
标签:备课资料
挑战权威,点击现汉:《点击现代汉语词典》即将付梓((网友来稿)
陈林森

      前言

      近一年来,我在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http://www.ruiwen.com)上有几个大的动作:(一)2月28日发表《常用熟语精编》;(二)6月28日发表《常用新成语精编》;(三)8月1日发表《中学生词语联韵》;(四)自8月18日至9月22日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在该网站发表《点击〈现代汉语词典〉》近百条。以上各类文稿,各家语文网站纷纷转载。其中,转载《常用熟语精编》的网站不下20家,数以万计的网民点击或下载了这一资料。现在,通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我的《点击〈现代汉语词典〉》(原定名)书稿已初具规模,目前约1500条,近35万字。

      2002年,江苏一位教育界的朋友,惠赠我一本吴再写的《词谏》,使我大开眼界。这本书当时被誉为挑战《现代汉语词典》的“奇书”。但当时并没有在它的启发下,步吴再先生的后尘,去做为《现代汉语词典》“挑刺”的工作。我当时忙于搜集流行词语,几乎在第一时间购买了《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版增补本。2004年第7期《咬文嚼字》杂志刊出《“点击双典”开栏启事》。这里所说的“双典”系指《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李行健主编)。这个拟议中的专栏,其宗旨是提高辞书质量,提倡正当竞争,围绕这两部词典的具体条目开展讨论。这个启事,好像点中了笔者的穴位一样,或者说同笔者的“贼心”一拍即合,完全没有充分的思想酝酿和前期准备工作,我就投入了“点击”《现代汉语词典》的“战斗”。当时正是暑假期间,我就一边通读《现汉》,一边圈出我认为有问题的地方,一边写出初稿。为了对自己有压力,为了及时检阅研究的成果,也为了能及时得到必要的反馈,我把有一定份量的篇什,先行投到“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逐天逐篇发表(每天一条或数条)。同时,我把自认为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篇什,随时用电子邮件投到《咬文嚼字》。当然,和以前一样,屡投屡败,屡败屡投,两个月内投了不下20篇。我和法轮功练习者一样进入了痴迷状态。直到《咬》第11期侥幸发了第一篇《称谁阿姨》,我的带有相当盲目性和非功利性的研究(攻击)现行权威辞书的工作,始终紧张而有秩序地进行着,“痛”(我取“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之义,见《现汉》第1268页)并快乐着,与世无争地在词汇的天空翱翔着,就像我们的宗兄景润先生在美丽绝伦的数学王国遨游……在这个过程中,我基本上养成了鸡蛋里挑骨头,眉毛里觅虱子,甚至搞他一把“文字狱”的阴暗心理,惟恐天下不乱,巴不得《现汉》的编者全是“弱智”,《现汉》的每一个条文全是漏洞百出、破绽累累。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一个老三届出身,只有区区大专学历,没有任何学术背景,勉强懂得一国语言,身处南方小县城的中学教师,更没有官方或民间的一分钱资助,凭着一颗偏执的心,企图向中国现代汉语辞书最高权威“叫板”,岂不是正像挥舞着长矛、同风车搏斗的那个“堂”什么来着?岂不是狂妄或者更应该叫“傻冒”吗?(为了这一研究,我购买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版、《中国成语大辞典》等十几部辞书。)

      现在我郑重地向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的版主——敬爱的尹瑞文先生,向各位网友,说明我的计划如下:我决定从现在起,也就是从2005年年初开始,在本网站上系统抛出我的批判《现代汉语词典》的研究成果,计划每周发稿一次(初定为星期三),每次刊完一个字母所辖之下的所有条文(这点受到吴再先生《词谏》的启发),预计于五月底或六月初全部刊完(有效字母23个)。文稿按《现代汉语词典》(正文中一律简称《现汉》)的页码顺序,主要针对相关词条提出笔者的修改或补充意见。或释义不当,或收例不妥,或注音存疑,或语法有误,或知识硬伤,或思想僵化,或前后矛盾,或结构不调,或定义不严,或措辞欠佳,或旧枝不芟,或新芽未绽……有话则长,无话则休,有的放矢,心平气和,虽曰批判,实是商榷,美芹之献,引玉之砖,志在补天,非存歹念,若有疏缺,愿闻良言!本文稿刊出以后,如反响不良,批评盈耳,笔者将金盆洗手,偃旗息鼓,自动中止在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上继续刊出的打算,再行磨砺我的这一把钝剑。如果我的这份资料或书稿,能够见容于版主和网友,那就是我的又一个也是最大的动作,可以预见,它将会在语文界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节省网友们宝贵的时间,在发给网站时,本人对原稿作了一定的删节,主要是对那些内容相对次要的、缺乏论证的、意见可能还不够成熟的、文字还不够令人满意的条文,临时性地作出的删节。显而易见,这样做的另一个目的是“藏拙”。

      我要声明的是,“今人嗤点流传赋”,“不废江河万古流”。即使我评点《现汉》一千余条全都站得住脚,也决不能动摇《现汉》的权威性和典范性,《现汉》也仍然是白璧微瑕(当然,如果有谁连“微瑕”的存在也否认了,那决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何况这一千余条,依我的水平,有十分之一站得住脚也就不错了。食客的评头论足动摇不了厨师的崇高威望。观众的指手画脚损害不了演员的光辉形象。再说彻底一点,“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鹰有时比鸡飞得还低,但鸡却永远无法飞得像鹰那么高!”破坏容易建设难。“事后诸葛亮”虽然也有一点用处,但与“事前诸葛亮”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在把《现汉》作为研究对象时,我心中是没有“权威”概念的,我与它是平等的对手。但是,我在平日的教学工作和研究工作中,依然奉《现汉》为圭臬,基本上惟《现汉》是从。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我只不过是凭一位语文教师,一位语文工作者的天理良心,凭着对汉语的执著的热爱,凭着对《现汉》的更高的期望,凭着对汉语规范化标准化的神圣的责任感,自觉承担起一份其实不堪重负的责任而已。“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存在那么几只蚍蜉,对于大树,岂不是“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么?

      当然,和其他先生的研究成果一样,不可避免地借鉴了前贤和他人的一些养料,有的注明了,有的未及注明,敬请当事者原谅。另一方面,在研究过程中,我也广泛征求了许多朋友的意见,有的朋友身居海外,也用电子邮件的形式,给我送来了宝贵的意见。我向一切对我的研究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可借鉴意见或有启发性思路的朋友、先生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展开全文阅读
      我现在想到的书名是《词榷——挑战权威,点击〈现汉〉》。希望能有热心的读者能为我设计一个更好的书名。我的联系方式:

      固定电话:0792-2663853

      手机:13879287453

      电子信箱:xzcls48@yahoo.com.cn

      通信地址:江西省星子中学10-10信箱(邮编:332800)

      2004/12/24

      A

      【阿飞】(P1)指身着奇装异服,举动轻狂的青少年流氓。〖评〗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当前几乎为零,盖因人们对穿着打扮、行为举止的宽容度加大了,对“流氓”的界定更严格,在口头和书面使用“流氓阿飞”的机会也更少,“文革”期间城市街道设立“打击流氓阿飞、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简称“双打办”)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今人们看惯了各种“奇装异服”。穿一件露背装,着一条紧身裤,没有人会把他当作“阿飞”。可能考虑到这个释文的欠妥,后出版的《汉规》对“阿飞”的解释修改为:“指穿着打扮怪异、举止轻狂、作风不正派的青少年。”给这部分人摘掉了“流氓”的帽子,增加了“作风不正派”的限制语。但“作风不正派”的说法似已不合时宜。众所周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作风不正派”专指男女关系不正当。在性禁锢的年代,这是一个能置人于死地的罪名,是一个侮辱性的称呼。建议将“作风不正派”改为“行为不端”。虽然“不端”与“不正派”在词典里是同义语,但“不端”毕竟涵义宽泛些,不会使人光朝男女关系上想。而且用“行为”代替“作风”,“操作”(假如有这种“操作”需要的话)起来方便一点。考虑到社会的发展变化,可循例在句首加“旧”字,点明这个概念现已基本不用。故新释文为:【阿飞】旧指穿着打扮怪异、举止轻狂、行为不端的青少年。

      【阿门】(P1)基督教祈祷的结束语,‘但愿如此’的意思。〖评〗《现汉》在引号的用法上,基本不执行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而且没有在“凡例”中作任何说明。突出地表现在对双引号和单引号的使用,《现汉》的处理方法明显地与国家标准相对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1995年12月13日发布,1996年6月1日实施)规定: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但是《现汉》1996年7月修订第3版却与该标准相反。如:“但愿如此”在此是第一级引用,本应用双引号,却用了单引号。又如:【八仙过海】谚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各显其能”)’,比喻……(第16页)此处“各显其能”是第二级引用,本应用单引号,却用了双引号。另外,有的该用引号的地方却没用,造成词典行文的自相矛盾。例如:【侜张】……也作诪张。(第1635页)对比:【诪张】同‘侜张’。(第1637页)此外,《现代汉语词典》在它的非正文部分之间,也存在着引号用法不一致的情况:如有的以单引号为正,有的却以双引号为正。例如: ……如‘好’hǎo和‘好’hào,‘长’cháng和‘长’zhǎng。(第2页,凡例,暗码)又如:……1960年印出“试用本”征求意见。(第1页,前言,暗码)上述情况的确让读者陷入“无所适从”的困难境地,特别是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混乱,也给研究工作者在需要引用《现汉》相关文字时带来了麻烦。例如拙著就在原则上不顾《现汉》的错误用法,而将引文中的引号恢复到正确状态,以保持本书自身形式上的一致。也许有人会说,《现汉》容量较大,为了节约篇幅,减轻读者负担,不得不把双引号改为单引号。但这至少要在凡例中作出说明。但愚以为即使作出说明仍然不行,因为这是一个不值得提倡的先例。此例一开,国家标准就打破了一大缺口。因为,如果是为了节约,那么,改双引号为单引号不如干脆不用引号来得彻底,反正都是罔顾国家法规。但倘若《现汉》这么做,其他辞书一律“废除”引号你也没有法子。国家法规岂能想用就用,不想用就不用?再说,除《现汉》之外的其他一些权威性工具书,如《新华字典》、《辞源》、《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等等,它们在引号用法上都是“中规中矩”的。我们认为,作为以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为己任的《现汉》的编者,对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或标准,不但必须无条件地贯彻执行,而且必须模范地贯彻执行。这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维护国家法规的严肃性,维护《现汉》作为捍卫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最具权威性之一的工具书形象的重大问题,即使是要付出全部改版的重大代价也在所不惜。

      【阿Q】(P1)A Qiū,又A Kiū 鲁迅著名小说《阿Q正传》的主人公,是“精神胜利者”的典型,受了屈辱,不敢正视,反而用自我安慰的办法,说自己是“胜利者”。〖评〗(一)关于“阿Q”的读音,目前有两种,一是在朗读、教学和一般场合,人们都读A Kiū;二是在由小说《阿Q正传》改编的戏剧、影视中,演员根据鲁迅在小说中的提示和生活原貌,通常读A Guì(阿贵或阿桂)。在任何场合从未有人取A Qiū的读音。A Qiū的读音,是按照《汉语拼音方案》字母表所规定的名称读音来读的,这种发音虽然在学校里学过,但从来没有人在实际上使用过,在日常生活、教学、广播电视中,对拉丁字母,人们都习惯于采用英文字母的读音。这个大气候,谁也无法逆转。汉语拼音字母名称音,除了小学生唱唱《字母歌》外,实际上形同虚设。按照从众的原则,建议取消“A Qiu”的读音,只取“A Kiu”的读音。(二)“精神胜利者”的提法罕见使用,建议弃“精神胜利者”而用“精神胜利法”,释文第二句话相应调整为:“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生活中人们一提及阿Q,就自然想到“精神胜利法”;反过来,一说起“精神胜利法”,就必然记起阿Q。笔者从百度搜索中查寻,“精神胜利法”可找到14600个结果,而“精神胜利者”只得到174个结果。(三)最后,阿Q值不值得立条目,还是个疑问。如果仅因阿Q是不朽的文学形象,那么中外作品中的不朽形象多矣,为何阿Q才有资格跻身于语文辞典?张飞、猪八戒、林黛玉、哈姆雷特,在这部词典中都没有一席之地。诸葛亮入了《现汉》,那是因为他的名字代表了足智多谋的人,是智慧的化身,有“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事后诸葛亮”等熟语广为流传,“诸葛亮”成了有独立意义的造语成分,有了明确的比喻义。但阿Q之所以为人们所称引,则完全是由于他的性格特征——阿Q精神,即精神胜利法。作为人名的阿Q并没有像诸葛亮一样成为独立的“词”。在《现汉》中,同样带前缀“阿”字的人名,阿斗的确有资格入语词词典,阿Q却没有。因为有“扶不起的阿斗”“把群众当阿斗”这样的成语,使“阿斗”成了懦弱无能的人的代称。阿Q并不是一个“类型”的代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某一类人具有阿Q的性格,他是人类共同的弱点,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智者、愚人,中国人、外国人,都可能沾染阿Q的精神特征,都可能有阿Q的影子。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阿Q并没有成为自足的造语成分。阿Q的名字,可以收进文学辞典或百科辞典,却不宜收进语文辞典。这正如毛泽东、邓小平的名字可以放进历史辞典或百科辞典,“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才适宜收进语文词典。所以,建议不收“阿Q”,而改收“阿Q精神”。

      【阿姨】(P1)①〈方〉母亲的姐妹。②称呼跟母亲辈分相同、年纪差不多的无亲属关系的妇女。③对保育员或保姆的称呼。〖评〗义项②“(跟母亲)辈分相同”所说不妥。所谓“辈分”,是家族、亲属中的世系次第。一个无亲属关系、认识或不认识的妇女,你何以判断她跟母亲辈分相同或不相同?实际上,“阿姨”和“叔叔”一样,是当今人们(主要是未成年人)称呼无亲属关系、跟父母年龄相仿的年长者的通称,它是不管“辈分”或者说不受“辈分”影响的。反过来说,如果有辈分可以比较,那就是有家族或亲属关系。比如某一妇女,跟母亲辈分相同(姐妹、堂表姐妹、妯娌、姑嫂等关系),那么,不论她年龄大小,你也得按辈分和亲属关系称呼。其中该叫“阿姨”(或姨妈,此处按①的解释)的,即使年纪比母亲小得多、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甚至比自己小的,还得这么叫。生活中不乏城里人回乡,按辈分管年龄比自己还小的人称“毛叔”“细姑”的现象。在小说《秋天的饥饿》中,写到“我”在三年困难时期到姥姥家蹭饭吃,“我”姥姥家坐了十个姥爷(按辈份叫的),他们共生下34个子女,“有些奶头都没离的娃子,我也得叫人家舅舅和姨妈哩……”(《草原》2003年第3期)这就说明,在亲属中,非得按辈份叫,这时是不管年龄的。简言之,是亲属就按辈分,不是亲属才按年龄。所以,《现汉》解释中用来修饰“无亲属关系的妇女”的“辈分相同”四个字是多余的。建议《现汉》将该义项改为:“称呼跟母亲年纪相仿的无亲属关系的妇女。”


展开余文
      【哀】(P2-3)〖评〗有一个词不知当收不当收,就是“哀家”,旧小说中用于后妃的自称,在古装影视剧中人们也经常听闻。它有没有历史根据是一回事,它的使用又是一回事。

      【哀的美敦书】(P2)最后通谍。[哀的美敦,英语ultimatum]〖评〗这种早期的音译词现在早已不用了,在历史教材和国际新闻中都只用“最后通牒”。当删。

      【哀毁骨立】(P3)形容遭父母之丧,因非常悲痛而消瘦变样。〖评〗这个成语过于古奥,现已很少使用,似以不收为好。

      【爱】(P4)①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②喜欢。③爱惜;爱护。④常常发生某种行为。〖评〗应加一个义项:吝啬,吝惜。可以单独作一条,并注明是书面语;也可以与第③条合并。否则无法解释“爱财如命”中的“爱”。

      【爱美的】(P5)指业余爱好者。[法amateur]〖评〗该词毫无实用价值,应赶紧删去。

      【安土重迁】(P7)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评〗释义欠准确。成语出自《汉书·元帝纪》永光四年诏:“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土”指乡土、故土、故乡,不应解为“一个地方”。《中国成语大辞典》解释是:“安于故土,不愿轻易迁居他乡。”如:“我们那里的人都安土重迁,出门十五里就要写家书的。”(汪曾祺《落魄》)“中国农民自古安土重迁,老人们落叶归根的意识更是根深蒂固,要让他们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繁衍的故乡,自然难舍难分。”(《新华日报》2004/1/9)

      【按部就班】(P9)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学习科学知识,应该~,循序渐进。〖评〗“按部就班”既有褒义用法,也有贬义用法。从网上搜索发现,贬义用法约占20-30%,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中性用法(不带感情色彩、没有评价倾向)。贬义的含意是:按常规办事,缺乏创新意识。以下是贬义用例:“有的时候我们认知经典解读经典的过程有点像小女孩儿切苹果,按部就班绝对保险却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换个角度一不留神便可能切着手指并且还有可能被父母老师训斥一顿,然而往往就在不按部就班之时能够有所发现。”(《人民日报》2001/2/2)“要努力打破按部就班、跟进式、渐进式发展的常规,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和改革。”(《求是》2003/4)“不少人都很详细地说明了自己的姓名、专业、特长、得过什么奖之类的,这在我看来,全是些没有什么新意的按部就班,我别出心裁的自我介绍赢来了考官们关注的目光。”(《羊城晚报》2004/12/24)还有一个问题是,“按部就班”能不能写作“按步就班”?“按部就班”源出陆机的《文赋》,其中在谈到写作过程时说,经过构思,“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部”有“门类、类别”的意思;“班”是“位置、地方”的意思;整体意义就是“选择考虑适当的事义与确切的词句安排布置在适当确切的地方”(参看《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后人截取“按部”与“就班”,并将二者合在一起构成固定的四字格成语,用来指“按照一定的条理和顺序做事情”,不限于指写文章。因此,从理据上说,应该写作“按部就班”。你在电脑上打字,写成了“按步就班”,电脑会自动为你纠正。《现规》特别强调:“部”不要误写作“步”。但是“部”的含义不易把握,人们容易写成“步”,“步”理解成“步骤、程序”比较容易理解。从网上搜索可知,“按步就班”确有不少用例。各种成语词典的说法也不一致。从实际出发,目前以允许两种写法并存为宜。

      【案例】(P10)某种案件的例子:经济~/~分析。〖评〗《现汉》把“案例”解释成“案件的例子”是片面的,这只是该词外延的一部分。案例可以指各行各业的典型事例,如“营销案例”“教育案例”“客户案例”“成功案例”等。“案”不一定都指案件,如“个案”就是指个别的、特殊的案件或事例。“案例”并非都与司法有关。例如:“上述现象背后,是日本人将武士对于主人的忠诚转变成了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进而建立起全社会的工商信用,这可谓是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来完成现代化转型的成功案例。”(《南风窗》2004/10上)

      【暗度陈仓】(P10)(典源略)后来用“暗度陈仓”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评〗《现汉》只收“暗度陈仓”,不收“暗渡陈仓”,是认为只有“暗度陈仓”是正确的写法。但历来两种写法并存。例如《元人杂剧钩沉·千里俐行》:“他更有韩信般暗度陈仓道,准备着大会垓十面将军吊。”又如《金瓶梅词话》七○回:“此是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也有写成“暗渡陈仓”的。如清朱佐朝《轩辕镜》传奇:“军情事,令所当,须教暗里渡陈仓。”再如《群音类选·桃园记》:“就是韩信暗渡陈仓道,有贼来犯着,杀得他怎生逃。”那末,是不是用“暗度陈仓”是对的,用“暗渡陈仓”就错了呢?两者都没有错。古时“度”与“渡”在作“过”解时是相通的。“暗度陈仓”或“暗渡陈仓”的“度”和“渡”都是作“过”解的。用“度”或“渡”都解释得通。现代汉语用于时间概念一般用“度”,用于空间概念一般用“渡”。“陈仓”是个地名,是空间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用“渡”更贴切。《中国成语大辞典》就是以“暗渡陈仓”为正条。此外,说这个成语“多比喻男女私通”也不符合语用实际。笔者在新浪网搜索,输入“暗度陈仓”,得到11682个结果,查看其中前10页(150条)内容,没有一条属于“男女私通”。所以只能说“也比喻……”,或去掉这句话,因为“男女私通”也可包括在“暗中进行某种活动”之内,不必单独提及,何况当今社会对此类现象变得越来越宽容了,这类陈旧的典故难以负载人们的多元化观念。

      【凹】(P12)〖评〗有“凹版”“凹面镜”“凹透镜”“凹陷”四个词条,应加一“凹凸”。释义:①表面高低不平的、有凸起也有凹陷的:~不平/~花纹。②形容女性身材:~有致。(注:字目下“~不平”的例子可删去)

      【傲世】(P14)傲视当世和世人。〖评〗“当世”(当代)除了“世人”还有什么呢?难道还要某人傲视山上的石头、田里的野草吗?只需解释“傲视世人”就行了。

      【骜】(P14)〈书〉①骏马。②同“傲”。〖评〗“骜”表示骏马的意思现在不用了,这属于古语词;但它作为普通语词现在仍然有生命力。高中语文教材选收了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有一句话出现了“骜”这个字:“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课文对“桀骜”的注释是:“形容性情倔强。骜,不顺从。”(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这样,《现汉》的解释与中学语文课本的解释产生了冲突。请问我们听谁的?

      作者邮箱: xzcls48@yahoo.com.cn
标签:备课资料 挑战权威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诗之美 贵委曲——谈谈欣赏诗歌的实用方法(之二)(网友来稿)
下一篇:生动语句何处来——作文修改例谈(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