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045
标签:
教学论文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艺术运用例谈(网友来稿)
山东省北镇中学 杨宝山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告别一支粉笔走天下,只落得两袖清风一身粉笔末的形象,应该适应教育媒体的现代化趋势,把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制作课件、运用网络,达到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所需要求。
对教学媒体的选择问题,教育专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很多原则。其中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罗伯特·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中提出了教学媒体选择的三类要素:媒体的物理特性,学习任务的特征,学生的特点。那么相对于我们要谈的“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问题,就应当相应的考虑三个方面:多媒体的特征,语文学科的特点及某一具体课时的学习任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在语文学习中的心理特点。
一、多媒体的特点
多媒体以其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可以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融入情景,就能更好地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
多媒体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多写,问题也无需重复,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能增大容量,提高效率。
利用实物投影仪可以直观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更方便了师生交流,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语文学科特点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但是如果不能合理的利用,艺术的使用,也会产生不和谐的效果。多媒体使用的过程中要始终立足于语文学科的特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把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作为应有的教育目的,必须把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价值观念作为应有的教育目的,必须把工具性和人文行统一起来。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整合“语文的积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巢宗祺)。
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时不要流于形式,只玩花样,不求实效;不要忽视人文性,忽视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也不要忽视基础,舍本逐末,忽视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训练,总让学生丢掉课本抛弃语言看屏幕,违反语文学科的特点,违背以认识教材为基础的规律。
三、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把握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充分认识到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意识到科学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学会学习的重要性,贯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在多媒体技术运用过程中不要过于机械,限于程序化,没有开放性,这样教师成了“播映员”,课堂缺少灵活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违背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原则。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探究学识、研究性学习更无从谈起。
因此,针对上述的种种因素,我认为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逼真的教学情景,增大课堂的容量。同时,在制作过程中,时刻注意课件的开放性,灵活性和科学性,遵从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出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能够贯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先进理念和原则。
四、教学示例
我根据上述思考,试制的多媒体课件《故都的秋》获得滨州市高中语文课件大赛一等奖,被推荐参加了山东省首届语文课件大赛。在《故都的秋》设计运用中,力求体现这些原则。
课件导入部分向学生展示秋景图片,营造秋的氛围,从直觉形象上给学生以感染。同时,引导学生发掘秋的丰富内涵,回忆诗人墨客对秋的感悟和赞叹。既诱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入了一种情景,无论是从直觉上还是理性认识上启迪深化学生对秋的认识和感悟。为学生下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课件的设计严格遵从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调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通过教师的配乐诵读,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阅读和感悟上,又可以通过相似的音乐背景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诵读之后,为进一步感知课文,充分阅读文本,设计了整体感知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课件的处理注意了开放性,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提出两个关键性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合作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加以整合,从而整体上把握课文,深入的理解课文。在课件的设计中,考虑到多种媒体的运用,在学生讨论列出自己的结构图之后,切换到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成果,并让学生自己解说,同时教师可以追问一些重要问题加以引导(如开头结尾写南国之秋的用意和作用,文中议论部分的作用等)。从而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其中,使用课件时,教师对重要问题的追问也可体现出课件的开放性,而且在课件的设计中没有给出什么所谓的“标准答案”,为学生的“仁智各现”提供前提,展示学生的鲜出明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展开全文阅读
在整体感知,深入把握文章的基础上,课件根据本文的教学重难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听说读写等多角度完成学习目标。文章的首要目标就是学习借鉴“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课件设计的第一个探讨问题就是从引导学生对这种守法的“感知体悟”到消化吸收,在组织这一问题的研读讨论中,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感知能力、评价鉴赏能力,又可以锻炼写作表达能力。第二个问题是引导学生从具体感知文章入手,认识散文“形散神聚”的艺术手法,通过学生的讨论研究,可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第三个问题是深化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同时涉及到文章作者、写作背景等内容,课件设计给出学生提示,但并没有直接给出相关资料,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们共同提供,以培养合作自主意识,教师准备的相关材料可以给学生展示,也可以不展示,视学生探讨情况而定,这也体现出课件制作的灵活性开放性。
深入探讨,把握学习重点之后,课件设计了能力训练,这是对学习重点的巩固和提高,既把握了学习重点“情景交融”,又引导学生亲自实践,切实提高能力素质,使课文的学习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真正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组织教学活动。
总之,课件的设计基本体现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独特优势,同时又和语文学科的学习特点学习规律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展示出语文学科多媒体使用的艺术性。 作者邮箱: tree_ybs@163.com
标签:
教学论文
多媒体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我的日记之《高级保姆》(网友来稿)[推荐]
下一篇:
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和巩固(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