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1039  
标签:教师随笔
王熙凤与她的服饰(网友来稿)
衡阳铁路第一中学 甘小明

      王熙凤是《红楼梦》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她个性鲜明,既能干精明,又贪婪阴险,是美和丑的和谐统一,是天使和魔鬼的化身。

      王熙凤是在《红楼梦》的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出场,作者对她的服饰、语言、动作、表情等方方面面都做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把一个精明能干,见机逢迎、魅力四射的王熙凤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曹雪芹先生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在“恭肃严整”与“放诞无礼”的对比之中,通过林黛玉的纳罕和贾母的打趣表现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在见黛玉的过程中,王熙凤由喜而悲,又由悲骤喜的表演,揭示出她在贾母面前得宠的原因——工于逢迎,机灵善言;而问黛玉及回王夫人的话又把她精明能干的个性刻画得淋漓尽致。这段描写表现出了曹雪芹先生高卓的艺术技巧,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并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之中。但人们在分析这段文字时,常常容易忽视对王熙凤的服饰的深入分析,认为此处王熙凤的穿戴可用珠光宝气四字概括,表现的是她的俗气和贪婪,对于这种说法,我觉得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在《红楼梦》第三回中,作者借林黛玉之眼对小说中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在黛玉的眼中:

      (王熙凤)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挽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红楼梦》第三回

      我们再来看看贾宝玉在黛玉眼中的最初形象:

      (贾宝玉)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红楼梦》第三回

      叔嫂俩的打扮都称得上是流光溢彩,光彩夺目,十分抢眼,无论是头上戴的,身上穿的,还是一些佩挂的饰物,都是做了一番精心的挑选,花费了不少的心思的。但贾宝玉是外出到庙里还愿,穿戴必须隆重,以显其心诚,所以,当他再次出现时,服饰就变得随便多了,褪去了“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只穿了一件“银红撒花半旧大袄”;而王熙凤盛装只是为了迎接投亲的林黛玉,按理说,王熙凤是林黛玉的表嫂,是长辈,迎接黛玉不必要如此隆重,我们比照一下王熙凤在家平时的穿戴,如第六回中见同是投亲的刘姥姥:

      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

      家常穿戴,尊贵中透出的利索。这样,对王熙凤的初见黛玉用心打扮的一番心思就不难理解了。林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的女儿,林黛玉进贾府也是遵贾母之意,黛玉在贾母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王熙凤不可能不抓住这个机会向贾母大献殷勤,盛装相迎,嘘寒问暖,在对黛玉表示关心爱护的同时,使得贾母大悦,而王熙凤在贾府的特殊地位与贾母对她的宠爱是分不开的。可见,王熙凤的这身装扮是煞费了一番苦心的,不能简单地套用“俗气”二字。

      再者,这一回作者是借黛玉之眼来对贾府中的主要人物做介绍,是对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形象补充。王熙凤和贾宝玉的盛装出场,作者还有另一目的。在林黛玉今后的日子里,王熙凤和贾宝玉是对她的影响最大的两个人。王熙凤掌管着贾府的财权,“不把众人放在眼里,挥霍指示,任其所为,目若无人”(《红楼梦》第十四回)在众人心目中,她就是“权”的化身,大观园中一切难以处理的事情只须交付凤姐就能迎刃而解。而贾宝玉“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红楼梦》第五回),最是博爱,而这份爱又有一个全新的性质,正如鲁迅先生说言:“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在大观园的姑娘们的眼中,贾宝玉就是“情”的化身。让林黛玉魂牵梦绕的是一份脱离世俗的真挚的“情”,而让林黛玉最终魂归离恨天的又是现实中冷酷无情的“权”,情与权的冲突,也就是贾黛爱情与世俗之间的冲突,在这里,作者巧妙地把矛盾的双方同时呈现出来,同时给了林黛玉,也给了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在花团锦簇、温柔富贵之中,隐含的是“风刀霜剑”(林黛玉《葬花词》),是“狂飙”“骤雨”(贾宝玉《芙蓉耒》)。所以,我们在对王熙凤进行分析时,不能忽视她的服饰中透露出的信息,更不能主观臆断,随便以“俗气”“贪婪”等词来加以概括。

      《红楼梦》对王熙凤的服饰作细致刻画的地方只有三处,一是见黛玉,一是见刘姥姥,一是见尤二姐,而在元春省亲、除夕大典、元宵夜宴以及个人寿宴上都未做服饰描写。只有细加分析,才能体会出作者的匠心。笔者认为,见黛玉,王熙凤彩绣辉煌,俏丽中透出骄奢,突出她的地位;见刘姥姥,王熙凤雍容华贵,利索中透出精明,显示出她的才能;见尤二姐,王熙凤楚楚动人,清素中透出杀机,表现她的阴险。三处描写看似闲笔,其实各有用意,共同完成了对王熙凤的形象塑造。

      作者邮箱: hyxiaoming@21cn.com
标签:教师随笔 王熙凤与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想象•夸张•激情——李白浪漫主义诗风摭谈(网友来稿)
下一篇:中学作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初探(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