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208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网友来稿)
安岳县城北九义校 李少雄

      [教学目标]

      1.体会立论与驳论文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学习抓住对方的薄弱环节作为“突破口”,来进行有理有据的驳斥。

      3.体会本文抓住对方论证的错误作为突破口。

      4.积累本文优美而又准确生动的语言。

      5.通过朗读体会驳论文的语境。

      6.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点]

      1.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增强感知、感悟。

      2.品读法。读重点语句,品味其思想内涵和写法。

      3.讨论式。在讨论中互相启发。

      4.探究式。在讨论的基础上,对某个或几个问题变换角度思考,拓展思维。

      5.比较阅读法。在比较中完成对知识的迁移或延伸。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句

      2.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体会反驳技巧。

      媒体设计

      录音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成绩好,分数高,就是优生。反之就是差生。我听见了有同学在下面议论,我说得不对吗?(让学生来反驳教师)

      你们想把我说服吗?那我们就来读读鲁迅先生的文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习这篇文章的反驳技巧。你们才能有充分的理由来反驳我。

      二、初读课文

      I.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并理解下列各字词的含义;

      搽 玄虚 省悟 自欺欺人 渺茫 脊梁 诓骗 怀古伤今 前仆后继 抹杀

      (解说:初读课文,须扫清障碍。可让学生自查工具书解决。)

      2.用圈点法积累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然后在小组上交流。

      3.分小组展开朗读。按要求品读。

      (1)整体感知本文的感情基调——(喜、怒、哀、嘲笑、讥讽等)结合资料库,看看作者写的是什么年代的事?

      (2)划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语句。

      (3)体会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轻重、快慢、高低等语速语调的变化。讨论朗读。

      A.……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从“自夸”一词可以看出作者是什么样的态度?所以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讥讽。)

      B.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C.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D.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肯定、赞扬)

      E.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全文感情的重点句。结合资料库,和你对文章的初步理解,说说“中国的脊梁”指的是什么?然后想想该怎样来读?)

      F.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G.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结合资料库,理解“状元宰相”及“地底下”的含义。然后体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

      从以上句子中应读出对比——你认为应是什么与什么的对比?

      以上的句子就是我们这篇文章的反驳主线。

      4.让学生汇报朗读——学生点评。教师结合(3)指导点拨。

      听录音(或教师示范读)

      5.整体感知,体会鲁迅先生的情感。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代表汇报,教师点拨。

      (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展开全文阅读
      (2)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

      (3)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4)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因为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

      (解说:这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迅速筛选信息,摄取要点。学习议论文,整体把握的方法之一是初读时迅速圈画出观点和论据。)

      6.结合感知,再一次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充分感受了鲁迅先生的爱国热情。在“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上下一片悲观,鲁迅先生洞悉先机,发出中国人应该自强自信的呐喊!“中国的脊梁”终于在1949年把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定格在历史的大舞台。2008年又将是中国的自信点!相信自己。——有多少次挥汗如雨,伤痛会填满记忆,只因为始终相信,去拼搏才能胜利。总是在鼓舞自己,要成功就要努力,热血在心中沸腾,巨人在东方升起。相信自己。哦,你将赢得胜利,创造奇迹。相信自己哦,梦想在你手中这是你的天地。相信自己。哦,你将超越极限超越自己。相信自己。哦。当这一切过去,你们将是第一。

      四、作业布置:反驳提纲:学习好,分数高就是优秀生

      资料库:

      1.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从广义上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杂文短小精悍、写法灵活。鲁迅的杂文有“投枪”“匕首”之喻,由此也可窥见鲁迅杂文风格之一斑。

      2.本文收入《且介亭杂文》,属鲁迅后期杂文。鲁迅写这篇文章之前的一个月,就发烧,“自觉肋痛”,肺病已相当严重。文章写完之后的两个多月,写了《病后杂谈》,还致信杨霁云,自称是在敌人和“战友”的夹攻下的“横战”。可是,健康的恶化和精神的压力,并没有影响他对世事的热忱关注。

      3.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然而鲁迅却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实在难能可贵。

      4.课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把要谈的对象——“中国人”和事件——“失掉自信力了吗”直接放在标题上,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欲望。再则,它以这种问句的形式出现,悬而不论,这是很巧妙的。若用陈述句或反问句,则太直白,没有张力;而现在的标题既有对错误论调的反诘,又有对己方观点的自信,或也包含投向大众的关切和询问……而这几方面内容又是交织在一起的,这就使标题内涵非常丰富。鲁迅向来擅长在标题上做足文章,这篇也是一样。

      5.“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明确:“中国的脊梁”是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下层或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但由于中国长期的专制奴役统治,“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值,至多不过是奴隶”(《灯下漫笔》),许多事情自然无权知道真相。另外,近代以来的许多社会变革多缺乏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发动,这样一来,对于为他们的自由尊严而牺牲的先驱者,他们多半表现出“看客”的心态,不能知道在某种程度上演化成不愿知道丁。对于这一点,文中虽然没有提到,但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不能说没有这个因素。

      6.“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明确:“状元宰相”是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鲁迅曾评述御用文人“他的帮法,是在血案中而没有血迹,也没有血腥气”,他们的功能就是为世道搽上“自欺欺人的脂粉”。“地底下”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因为它来自民众,故称“地底下”,在当时,这股力量指中国共产党。他说:“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这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以为同志,是自引以为荣的。”(《答托洛斯基派的信》)把“状元宰相”、“地底下”相对比,可看出鲁迅的“立人”精神和民本思想。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并理解下列各字词的含义;

      搽 玄虚 省悟 自欺欺人 渺茫 脊梁

      诓骗 怀古伤今 前仆后继 抹杀

      2.用圈点法积累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然后在小组上交流。

      3.分小组展开朗读。按要求品读。

      (1)整体感知本文的感情基调——(喜、怒、哀、嘲笑、讥讽等)结合资料库,看看作者写的是什么年代的事?

      (2)划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语句。

      (3)体会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轻重、快慢、高低等语速语调的变化。讨论朗读。

      A.……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从“自夸”一词可以看出作者是什么样的态度?所以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讥讽。)

      B.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C.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D.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肯定、赞扬)

      E.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全文感情的重点句。结合资料库,和你对文章的初步理解,说说“中国的脊梁”指的是什么?然后想想该怎样来读?)

      F.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G.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结合资料库,理解“状元宰相”及“地底下”的含义。然后体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

      从以上句子中应读出对比——你认为应是什么与什么的对比?

      以上的句子就是我们这篇文章的反驳主线。

      5.整体感知,体会鲁迅先生的情感。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

      (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

      (3)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4)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作者邮箱: shxi7879@163.com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中国人失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作文教学中的悟性培养s(网友来稿)
下一篇:新课标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