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2030
标签:
教学论文
宝黛初会时的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网友来稿)
江苏省扬州邗江甘泉中学 汪桂祥
学生把人物的外貌描写得比较象,就不错了;如果能把人物外貌描写得形神兼备,那就需要较高的文学修养;曹雪芹《红楼梦》中展现的人物形象,让人觉得人物外貌描写还应该有更高的境界值得去追求。
以下引用《林黛玉进贾府》“宝黛初会”中对宝玉、黛玉的外貌描写进行分析,让人不得不对曹雪芹的艺术表现水平拍案叫绝。
引文一:黛玉眼中的宝玉——
“①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锦缎粉底小朝靴。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③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1、引文①外貌描写的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1、从上到下,由头饰、衣褂到鞋靴;2、这样描写符合黛玉的观察顺序,条理清晰。如果从下往上描写,则与黛玉大家闺秀的身份不符。
2、引文②外貌描写的顺序有什么特点?六个比喻中重点应该是哪一个?“目若秋波”为什么放在最后写?
答:1、先用六个比喻具体描写宝玉的面形、面色、鬓发、眉毛和目光,再总写宝玉顾盼神飞的多情公子的神态;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若秋波” 应该是 六个比喻中的重点。宝、黛目光的交汇,导致二人情感激荡,一见钟情;3、放在最后写非常符合当时黛玉的心理,黛玉何尝不想一眼就看宝玉的眼睛,但她是一个女孩子,贾府规矩大,她“处处小心,时时在意,不敢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因而她不敢造次张扬,在把宝玉全身上下打量一番之后,才把目光落到宝玉的脸上,目光落到脸上后,又不好意思直接看眼睛,而是看脸形、脸色、鬓发、眉毛,一阵外围游移之后,黛玉的目光终于锁定到宝玉的眼睛上。在让人领略宝玉风流潇洒的同时,分明又让人听到了黛玉的心灵律动!
3、“面如桃瓣”是否与前面的“面若中秋之月”显得重复而可以去掉?
答:不可去掉。这不仅不重复,而且正反映了曹雪芹的匠心独运之处。可以想象——就要见到异性哥哥的眼神了,怎不让人害羞?黛玉还是回看了一下宝玉的脸色,似乎是为下一步下定决心看眼睛而蓄势。这样,不仅描写了宝玉的肖像,黛玉心灵的涟漪、娇羞的情韵也得到了完美的展示。
4、引文③写宝玉“项上”的“一块美玉”,是否应该紧接着“金抹额”后写,这样可不是从上到下条理清楚吗?
答:原处理颇为得当。这里不能仅仅考虑到条理清楚的问题,还要考虑到这块玉是最能体现宝玉特殊来历和特殊身份的物件,《红楼梦》下文中有许多故事情节都是围绕这块玉展开的,放在最后写它,可以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引文二:宝玉眼中的黛玉——
“①两弯似蹙非蹙(捐)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②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1、引文①外貌描写的顺序有什么特点?引文①的描写与引文②的描写之
间是什么关系?
答:1、先写眉眼,再由面部写到全身,转而又回写目光、气息,从细部、局部到全部,又回到细部,符合宝玉对黛玉的观察顺序;2、引文①以眼神为重点,侧重具体描写,引文②从神态、行动和心理方面进行总体描写。)
2、引文②外貌描写是完全顺着宝玉的观感写的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1、不完全顺着宝玉的观感写,如“心较比干多一窍” ,则完全是作者的主观评价;2、艺术源于自然而又应该高于自然,作者没有必要拘泥于宝玉的审美观照,这里略带一点作者的主观感受,正是恰到好处,便于对黛玉多愁善感的形象进行全面刻画,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总之,比较曹雪芹对宝、黛外貌描写,可以发现以下的不同特点:对宝玉的外貌描写主要是通过黛玉的观察来写,目光在宝玉周身打量、游移,最后才落到宝玉的眼睛上,显示了黛玉的多情而害羞;对黛玉的外貌描写主要是通过宝玉的观察来写,目光一开始就直指黛玉的眼睛,显示了宝玉的多情而率真。少男少女对异性处于朦胧的感觉状态,对这种特殊的个性心理描摹得如此微妙,曹雪芹实在又称得上是一位心理学的大师。
此处与其说是人物的外貌描写,不如说是人物的心理描写。这里以极少的文字表达了极其丰富的文学内涵,起到了一石数鸟的作用。玩味至此,能不让人惊叹曹雪芹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鬼斧神工的艺术功力吗?如何写好人物的外貌,我们应该从曹雪芹这里悟到些什么!
2005-2-16
作者邮箱: yzwangguixiang@sina.com
标签:
教学论文
宝黛初会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高考满分作文非常解读之语言妙笔生花篇(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高考常考50道名言警句默写大练兵(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