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741  
标签:教师随笔
比昂斯蒂恩·比昂松(上)


                    生平 

  比昂斯蒂恩·比昂松于1832年12月 8日生于挪威一个叫克维尼的小村庄,是比德·比昂松和艾丽丝·诺德拉克的长子。比德·比昂松的父亲是农民,他本人是教区牧师。母亲是音乐家理查德·诺德拉克的一位姑妈。很多人注意到,比昂松似乎是从他父亲那儿继承了道德观念,人母亲那儿继承了艺术才华。他的童年在挪威乡村度过,使他心中产生了对乡土深沉持久的热爱。 

  比昂松在莫尔德镇上读完小学后,于1850年到奥斯陆上中学,他的同学还有亨利克·易卜生和约那斯·莱伊。比昂松在学校成绩不太好, 不过1854年还是勉强通过学业考试。 在奥斯陆期间,比昂松对戏剧产生了浓厚兴趣,交为几家出版社担任文学和戏剧评论工作。比昂松的文学生涯始于1857年的历史剧《战役之间》。从1857年至1859年,比昂松在卑尔根的挪威国家剧院任舞台导演。1860年, 比昂松第一次居留欧洲大陆并在罗马度过了大部分时间。 他于1863年回到挪威,随即担任克里斯蒂亚娜剧院的导演。1866年到1871年,他任《诺斯克福报》编辑。1874年,比昂松在奥勒斯塔购置了房屋并安了家,这便成了他以后毕生活动的主要基地,尽管他又到过罗马、巴黎,在那儿住过更长的时间,甚至还去了一次美国。 

  比昂松毕生关注政治和社会问题,多年来他作过多次政治演说。19世纪60年代,比昂松鼓动建立挪威国家剧院,并组织运动,为挪威在挪瑞联盟中争取更大的自由。在丹麦—普鲁士战争中他支持丹麦,不过后来又敦促斯堪的纳维亚与德意志之间实现和解与合作。

  70年代,比昂松经历了一场宗教危机并与教会决裂。80年代,他花了大部分时间与放荡的不道德行为作斗争,并支持妇女运动。90年代,比昂松一直站在挪威人要求解散挪瑞联盟运动的最前列。

  在晚年,比昂松又是政治上无权无势的人们的代言人。在著名的德雷福斯案件中,他挺身为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辩护。他为被压迫民族积极活动,如斯洛伐克人、卢斯尼亚人、捷克人、芬兰人。比昂松是一位和平主义者,千方百计寻求开展一场国际和平运动。 

  比昂松在自己的国度广受爱戴。1903年他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许多人把他看作是挪威的无冕之王。后来他健康状况恶化,便赴巴黎求治,于1910年 4月26日在巴黎写作一首将要题为“善行拯救世界”的诗时去世。 

 

标签:教师随笔 比昂斯蒂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标题:比昂斯蒂恩·比昂松(下)
下一篇: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