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课堂实录
阅读:5367
标签:
课堂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课堂实录
深入比较,把握规律——《荷花淀》教学片段实录(教师中心稿)
重庆市渝北中学校 刘祖平 段成素
【导言】
《荷花淀》描写荷叶、荷花的文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已经学习过的《荷塘月色》中的相关语段。于是,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深入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实录】
多媒体展示:1、“她们奔着那不知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荷花淀》)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塘月色》)
师:这两个语段有哪些相同点?
生:描写的都是荷叶、荷花。
师:这是说的描写对象。还有呢?
生:都用了一些新颖贴切的比喻。
师:既然有这么多相同点,把它们的“岗位”互换一下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行。它们的作用不同。
师:作用有什么不同?依据呢?
生:《荷塘月色》的语段抒发的是作者淡淡的喜悦。段前“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就是依据。
师:从语段的描写本身能找到依据吗?
生:能。“亭亭的舞女的裙”“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都是非常秀美的喻体;而“袅娜”“羞涩”原本又都是用来描写女子姿态、神情的词语。这些描写很适合表现淡淡的喜悦。
师:《荷花淀》的语段呢?
生:“铜墙铁壁”和“监视白洋淀的哨兵”都显得很有力度,充满了阳刚之气,适合战争题材的小说。
师:能联系上下文具体说一说吗?
生:暗示下文所写的发生在这里的一场伏击战。
师:还有什么作用?
生(沉默)
师:我们知道,“花”一般是用来比喻象征女性的,那么“荷花箭” 比喻象征课文中的哪些人?
生: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青年妇女。
师:粉妆玉琢般的“荷花箭”都成“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了,作者这么说,想预示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青年妇女会怎样呢?
生:预示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的成长道路——从普通劳动妇女成长为坚定的抗日巾帼英雄。
师:有依据吗?
生:有。课文的最后一段写到:“这一年的秋天,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师: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皆情语。”写景是表情达意的需要,目的不同,所写的景以及写法往往也就不同,不能为写景而写景。还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吗?
生:为抒发离愁别绪,柳永描写“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冷落凄凉之景。
生:为烘托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和周瑜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苏轼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奇壮丽之景。
【后记】
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思维的基础。”要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教师就要善于选取相关的教学资料,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由此及彼、求同求异,拓展延伸、组合积累,从而让学生牢牢掌握规律性的东西。这与《语文课程标准》尝试“进行比较研究”的要求也是一致的。
标签:
课堂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课堂实录
深入比较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咬文嚼字——《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片段实录 (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排除法巧理思路——《拿来主义》教学片段实录(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