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高考范文
阅读:1019
标签:
高考范文
04年高考作文评讲(网友来稿)
黄淑观
一,简述班级情况
1、拟题——题目较新颖
举例 霍金:《上帝的窗户》《一米阳光》《一根手指的力量》
宝钗:《宝钗鸣冤》《梦回红楼——话宝钗》
曹操:《一代枭雄》 鲁迅〈枪杆=笔杆〉
作文题目新颖独特,引人入胜。方法:运用修辞手法。
途径:引用古今歌词、诗词、俗语、警句或对它们加以化用。
举例〈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任是“无情”也动人〉即是引用作品中的原句。
2、文体——有创新
出现小说、游仙、续写等形式
二,入题
1、从感受较深,材料占有较多的人物入手。
霍金:精神事迹 孔子:思想(仁、中庸) 鲁迅:可结合他文学上的成就,他的文学精神来阐述
文学形象可从作品入手,自选角度发表观感,比如对曹操、宝钗可做翻案文章,从作品中挖出他们值得人称赞的一面。
2、参考文体
(1)人物评论、文学评论、随笔、杂感、读后感、或者整体评价、也可就人物的某一点进行分析。
如苏轼可对其周期境遇坎坷时的心境做评价。
(2)从人物思想、品质、性格的某一点生发开去,进而联想、类比联系实际,论述其现实意义。
霍金可从他不屈不挠的精神联系现实 孔子则可以从他的思想联系现实意义(中庸思想在现今的可行性)
(3)编述人物故事、虚构新编故事,根据某个人物曾经经历过的一个真实(或传说)片段、轶事。
〈大殿之上〉黄鑫,提问他对此小说的构思经过。
(4)人物独白,第一人称自叙、自辩的写法。〈宝钗鸣冤〉提问他的构思思维,为何想为宝钗做翻案文章。
三,破题
选取角度,论证角度要结合观点、需有针对性,不能泛泛而谈,否则主题不明确,论证分散、仅浮于表面
如有的同学写曹操,既描写政治上的文治武功,又叙写其文学成就,把曹操的一切事迹都统纳进去,胡子眉毛一把抓,导致主题不明确、论证分散,而且不够力度。而有的同学却很好,能抓住他作为奸雄和能臣这一争议性的观点,自组材料加以论证,这就一针见血,把曹操的性格特征写活了,也较深度的挖掘了人物形象,而不是一些流于表面的东西。
所以我们必须恰当选取角度确立论点,再结合观点选取材料。
四,选材
选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材要精,即要精挑细选,而非记帐式,全面概括。如有些同学像在讲故事,把曹操的生平像记帐式的写出来,有的连公元XX年都出来了,还有的把曹操由谁收养而改姓都一清而楚,这些作品上记载的比你们写的更详细,写作文不是让你们照搬著作。
2、选材要典型,即要一举中的,有针对性,有利于突出表现人物。如我们有的同学写曹操就抓住“曹操煮酒论英雄”“败走华容道的三声大笑”“任关羽千里走单骑”这些典型事例来体现曹操的内在品质,选材就非常合宜。
3、选材要准确,有的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到“因其母亲姓鲁,他的笔名才叫鲁迅吧!”还有,我们先请问一下同学:“鲁迅是怎么去世的?”有的同学为了使鲁迅的形象更加光辉,把鲁迅先生的去世经过设定为鲁迅在狱中为不屈服于统治者,自尽而亡,看来我们同学的想象力还是挺丰富的!
4、选材要新颖、不落俗套,不人云亦云、千篇一律。
如鲁迅如何三改志向,先到哪里读书再到哪里读书,然后为何从文,这大家已耳熟能详,若再大段叙述,就显得过于繁琐。我们若用“弃医从文”“三改志愿”来概括,不是更简洁明了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5、材料组织要有艺术性
有的同学写宋江全文叙写宋江生平,从他的仗义疏财到逼上梁山最后招安服毒,一切的经过详详细细,说完了也就完了,最后只用“他的事迹永远激励着我们”结尾,也算表达了立场。不过这些事迹〈水浒传〉的详细程度应该有过之而无不及,要了解这些我去看书就好了,不需要你们详加叙述。
如何做到选材组织材料要有艺术性,那就得用修辞手法加以概括,让这些事例简洁明了又具说服力。举例高考满分作文〈忠与义的交织〉中的归纳宋江事迹的片段。
6、材料组织要有连贯性。选材要围绕一定的主题
有的同学叙述曹操,先写他的文学成就,又转而叙述曹操的性格多疑,后又评价其文治武功,最后又提及其文学成就,没有明确主题,就像在玩拼图凑材料。
展开全文阅读
7、最重要一点是材料必须为观点服务。
要抓住论点组织材料,运用材料来论证说明,也就是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罗列堆砌材料,最重要要有自己的观点。
六,语言组织
班级情况:普遍较乏味,语言较平白通俗,需运用文学方法加以修饰。如排比、引用、对偶等。
如〈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中的语言就淋漓尽致,又高度概括了曹操的文治武功,使曹操的形象更显丰满。举例其中高度概括的段落。
七,鉴赏高考满分作文
〈人生的斗士〉其中抓住两件事例来体现霍金不屈不挠又乐观向上的精神,一是他在残疾后不自暴自弃对科学界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另一个对记者问题的回答所体现的那种特殊的人格魅力,更体现了霍金那种斗士的精神。
〈任是“无情”也动人〉语言上具独特性,如重温红楼,韵味绵长,又为宝钗做翻案文章,立意新颖。 作者邮箱: Huang_shu_guang@163.com
标签:
高考范文
04年高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宽容〉序言》(网友来稿)
下一篇:
高歌一曲颂英雄——浅谈边塞诗的“英雄本色”(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