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698  
标签:教学论文
参加语文新课改同步研讨会有感(教师中心稿)


——兼谈语文教学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   

最近,我参加了我市初中语文新课改同步研讨会,有幸观摩了我市三位女教师执教的三节语文课。这三节课都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位老师讲的是鲁迅的《风筝》;第二位老师讲的是泰戈尔的《金色花》;第三个老师讲的是作文课《我爱我家》。三位女老师用那富有磁性,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引导孩子们走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道路上。师生互动时而如潺潺溪流、时而似滔滔大河、时而像江河呜咽、时而如惊涛拍岸,再配以精美绝伦的课件,催人泪下的教师下水文,可谓高潮迭起,精彩不断。听课的老师无不啧啧称赞,我的情绪也高涨起来,每堂课结束的时候我都和其他听众一起报以热烈的掌声。回家之后,我余兴未消,眉飞色舞地向我的教小学的妻子叙述着。妻子问我:“你的课能上得这样吗?”我自叹不如地说:“我再学10年也达不到如此高的境界!你看,就那凄凄惨惨的诵读我一辈子也学不来!学生都被感动得流了泪呢!”不知为何,我突然感到很憋闷,我的耳边萦绕着妻子的话:“你的课能上得这样吗?你的课能上得这样吗?”我陷入了沉思:我上的课为什么就不能感动得学生流泪呢?我的脑海里反复映着那三节课——我回忆着、思索着、反思着------。我想从里面吸取养分,洗洗脑,以便有朝一日机会来了,也参加个大赛,拿个大奖。

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精彩片段映上脑海:第一堂课讲的是鲁迅的《风筝》,提到鲁迅,《东方时空》的主持人“名嘴”白岩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这个民族抛弃了鲁迅,我将选择离开------”一上课老师就投影出示:考考你,看看谁最聪明——世界上偷什么的贼最可恶?当时我想:“不错!开篇不俗,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一生答:偷“时间”的贼最可恶。一生答:偷“理想”的贼最可恶。一生答:偷“梦”的贼最可恶。老师马上多媒体出示:偷梦贼!接着引入正课:“今天我和同学们学习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风筝》,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鲁迅是‘偷梦贼’吗?读完课文后一生答:“鲁迅是偷梦贼,因为他无情的践踏了他弟弟的风筝,虐杀了他弟弟的梦,所以他是偷梦贼。”老师首肯!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偷梦贼”一词被学生使用了28次。坐在我后面的一位听课的老师小声嘀咕:“怎么能给鲁迅冠以‘贼’的帽子呢?”我亦有同感,却不明白上课的老师这样引导的用意,也不知道这节课结束之后学生对鲁迅是一个怎样的态度。如果“偷梦贼”一词在学生的头脑里扎了根开了花,误导了鲁迅在学生心中的价值评判,其危害不言而喻。紧接着的下一个教学环节即让我感到高兴又痛苦。高兴的是我的确从中受益匪浅;痛苦的是我对鲁迅的情感、态度、价值评判被这个环节彻底颠覆了。教师投影出示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人物批注——从多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人物进行评论,以表达读者的情感。为醒目区分不同的人物,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不同的比喻;2.不同的标点符号;3.不同的色彩;4.不同的乐曲。第一个发言的学生说:“我选用的方法是不同的比喻——哥哥是老鹰,弟弟是小鸡,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弱肉强食”。第二个发言学生说:“我选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色彩——哥哥是黑色,弟弟是绿色,黑色一出来,便掩去了生机盎然的绿。”接下来有的学生说哥哥是豹子,弟弟是羊;有的说哥哥是闹钟,弟弟是熟睡的婴儿;有的说哥哥是猎人,弟弟是百灵鸟------。最后一个学生选用了第一种方法,他说:“哥哥是箭,弟弟是心,哥哥这支箭射中了弟弟这颗心。”老师纠正说:“不是射中,是穿透。”并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颗心,心的下面用白粉笔点了六七个点。当时我想:“这个地方要是用红粉笔画会更好。” 那时只沉浸在学生的精彩表述之中,无暇他顾,现在想想那时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多么可笑,多么残忍阿!如果把鲁迅说成“偷梦贼”还可原谅的话,那么把文中的“哥哥”说成刽子手、屠杀者、恶魔的象征,把“弟弟”说成任人宰割,仁人欺凌、任人蹂躏的象征,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原谅的。不管课堂设计多么艺术,学生回答多么精彩,师生交流多么默契,课堂毕竟不是演戏,语文教学毕竟担负着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式的熏陶。文中的“哥哥”和“弟弟”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他们兄弟之间的误会只是人生历程上一个美丽的插曲,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弟弟”之所以全然忘却了,是因为 “哥哥”当年的“虐杀”并没有给他留下刻骨铭心的创伤。可在我们师生口中兄弟手足之情荡然无存,竟幻化成恶狠狠的“箭”穿透血淋淋的“心”。这种可怕的比喻,如果在学生心中扎了根、开了花、结了果,我们岂不成了罪人了吗?可上课的老师却浑然不觉,下面还有一个我,陶醉在学生的“精彩”回答中。我不知道这堂课结束之后学生的情感到底有没有受的伤害——这种无形的伤害学生又怎能觉察呢?事实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免和老师、和父母、和同学、和同事、和朋友等亲近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误会,他(她)会不会也像文中的“弟弟”一样完全忘却了呢?忘却的可能性不大吧!因为今天我们当老师的已经在他(她)们的心中播下了仇恨的种子。这对他们的一生又是一种怎样的戕害呢?我实在想不透的是:难道我们的老师当真就不明白这一点吗?

休息10分钟后,由第二个老师讲《金色花》,老师带领学生品读课文后,让学生以“我多想变成——”为题给妈妈献上一首歌。教师投影出示:

                            妈妈

                            我多想变成------

                            为您-------

                            为您------  


展开全文阅读
学生思索后一生吟诵到:妈妈我多想变成/一把大大的太阳伞/为您挡挡风/为您遮遮雨

又一生吟诵到:妈妈我多想变成/一方花手帕/为您擦擦汗/为您揉揉眼

-------

此时学生兴致勃勃,讲课的老师也颔首微笑,我禁不住为老师的如此精湛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如此精彩的回答而喝彩。这时讲课的老师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也写了一首歌颂妈妈的诗,想不想听?”学生异口同声的答:“想!”当时我想:“这可能又是一个精彩的环节!”我精神一振,抬起头来竟发现她满脸痛苦的样子:脸耷拉着,眉头紧锁,嘴向一边撇着。我很是为她担心,莫非病了?就在我疑惑之际,我的耳朵传来了抑扬顿挫夹带着哭腔吟诵:

献 给 妈 妈 的 歌

当我离别故乡的时候/您在村口的树梢下/眼泪悄悄地流/那晶莹的泪珠/是心灵的牵挂/是心底的挽留/当我踏上归途的时候/故乡的妈妈哟/您是否还在树梢下等候/银霜可否染白了你的头发/您为儿女操碎了心/女儿的爱却都给了学生/女儿拿什么报答您/可您却说/妈就是再辛苦/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心里也高兴/妈妈/您太辛苦啦

    歌词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吟诵声情并茂,催人泪下,我的心不禁悲凉起来。看看四周听课的同仁脸上满是凄然,听课的学生也是满堂静穆。不久,便爆发了雷鸣般的响声,讲课的老师霎时满脸生辉,连连道谢,心满意足的下了课。我突然想到讲《风筝》的老师也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临下课时,有一个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老师投影出示了一句话:自省!如果说世上有一种最可恶的贼就是“偷梦贼”的话,那么世上有一种最宝贵的品质就是自省。老师写了一首诗,送给大家,以此共勉。

自    省

自省是墙角的花/默默的在午夜开/自省是悠长的笛声/静静的把懊恼清洗/自省是一座桥/搭起了沟通丝带/自省是天上的满月/渐渐的亏/又渐渐的圆

我不禁一颤,眼前浮现出当时上课老师朗诵这首诗的情态:阴着脸,皱着眉,悲悲切切吟诵着,吟诵着------。这首诗难道不是一首赞美自省的诗吗?非得这样读才能以情感人吗?莫非第三节作文课《我爱我家》也有这一套?果然如此!相同的是一样的表情、一样腔调、一样的感人;不同的是不再是诗,而是散文——一篇字里行间洋溢着敬父、爱父的散文。三节课结束后,教研室的领导总结说:“在刚刚结束的省优质课评选活动中12节课有5节课感动了学生,感动了评委------,这是我市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今天三位老师的课难能可贵是都能做到以情感人,尤其是下水文的朗诵,催人泪下------。”我恍然大悟:三节课的亮点在设计上都走的是催人泪下的路子。语文课上的以情感人无可厚非,可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非要上得哀哀切切,凄凄惨惨?更何况这三节课的情感内涵难道只有上得如丧考妣般的催人泪下,才感动学生、教化学生吗?我遇上了从教以来最大的困惑,我打电话向大学的老师请教,我把情况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一口气问了很多问题:“一堂语文课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您对这样的课作何评价?我为什么上不出这样的课?”我的老师在电话的那头沉默了------,许久,才缓缓道来,似乎一边思考着一边说:“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不好说,不过我告诉你,人的感情是复杂的,不仅仅是“哀”,还有“喜”、“怒”、“乐”-----还有悲喜交集,哭笑不得、爱恨交加------。一堂好课绝不是仅仅赚学生几滴眼泪,以情感人是无可厚非的,但要根据具体的课文的内容来决定,比如《周总理,你再哪里》这首诗就可以就应该上出“哀”;《天净沙 秋思》应该上出“悲”;至于《金色花》和《风筝》不应走悲哀的路子;《风筝》一课那样上误导了学生的情感。罪过!这样的课上不出来也罢!我认为课宁愿上的平淡些,也不能误人子弟啊------!”

标签:教学论文 参加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创新教育刍议(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让学生学会“发现”(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