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645  
标签:教学论文
听唱新翻杨柳枝(教师中心稿)


      ──文言文的翻译

      莱阳一中  

      2004年的《考试说明》已明确要赋予文言文翻译题型以更大的分值,这值得我们重视。在高考试卷中,如果说文言文阅读已经如同金字塔雄立于地球之上般站稳了脚跟,那么文言文的翻译就是它的塔尖,雄据其上而观其基础,察其结构,视其环境,探其重心,应是最恰当不过了。

      文言文的翻译恰是一种既能考查考生对原文的理解,对实词、虚词以及局势的把握和表述能力的综合性良策。正因为如此,它的难度也比2002年以前的“四选一”要大得多。这一题型在2002、2003年 全国高考试卷中均出现过,分值5分,2004年将会变五个 客观题为四个,将其分值移到翻译题中,这就使得翻译分值占整个文言文阅读的1/3强。因而在学习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在文言文翻译中,有几点是需要掌握的:

      一、衡量译文好坏的标准

      以“信”、“达”、“雅”三点作为衡量翻译文言文好坏的标准,已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信”就是要求译文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删,体现了对原文的忠实;“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法或语意上的错误;“雅”就是进而要求译文谴词造句比较考究,文笔优美,行文流畅。对考生来说,“雅”是教高层次的要求。按2004年《考试说明》所要求的以直译为主,考生能够做到“信”与“达”就可以了。

      试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译文,原文如下:

      尚畏超曰:“君侯在外国三十馀年,而小人猥承君后,任重虑浅,宜有以诲之!”超曰:“年老失智。君数当大位,起岂班超所能及哉!必不得已,愿进愚言: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而易败。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

      译文:任尚对班超说:“君侯在外国三十多年,而我接替您留下(的职位),责任重大,而(我的)思虑浅陋,(你)应该对我有所教诲。”班超说:“(我)已经老糊涂了,你屡次承担重大职位,那里是班超所能 赶得上的呢!(你)一定要(我说),(我)愿意(向你)愚荐:塞外的官吏士兵,本来不是孝子顺孙,都是因犯罪而贬谪到边远的地方担任防守的工作;而蛮夷怀有禽兽的心肠,难以对付,容易反叛作乱。现在你的个性急躁,水清就没有大鱼,政治廉明就得不到下属的和谐合作,应该纵逸放荡平易简略,原谅小过失,注重大原则即可”。

      这段译文,大体上忠实于原文,但仍有几处没能符合“信”的标准。如:“君数当大位”中的“当”,译文中译做“承担”,由于宾语是“职位”,这里的“当”翻译成“担任”会更妥帖。“今君性严急”中的“严”并未译出,而只能提到了表“急躁”之意的 “急”。而在“达”的标准上,也存在如下不足,“宜有以诲之”是任尚与班超商量的一句话,语气中有几分请求,可将其译成“你应该对我有所教诲”,意思是 不错的,但语气中多了几分生硬。我们在翻译时不仅要保证译文正确无误,更应力求风格与原文一致。如将此句译成“您应该对我有所教诲吧!”会更为妥当。译文时,也力求简捷。译文中将“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译成“都是因为犯罪而贬谪到边远地方担任防守工作”就不如直接译成 “都是因犯罪而贬谪到边远地方驻防”来得简捷。

      二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2004年的《考试说明》要求在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便是翻译文言文的两种方法。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很不同的表达方法。这两者虽有分别,却又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在难于直译时,辅以意译。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题均出自于史传类文章:如2000年的是《晋书 胡威传》中的段落,2001年的是有关田单的传记,2002年的《李将军列传》,2003年的《裴矩传》。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文章的写作比较平实,文字也相对浅易。这样选文就有利于考生理解原文。《考试说明》中的“以直译为主”,也就把选文界定在史传类文章中了。直译基本可以保证译文的“信”,辅之以意译,又可近乎于“达”。如《资治通鉴》等文不甚深而畅达,且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及人文性的著作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文言文的翻译的这两种方法,我们可以用“对应”“移接”“增补”“删节”“整合”这五个词来加以概括。“对应”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义、语序和句式,逐字逐句地将文言文翻译成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句子,如上文中“君数当大位,岂班超所能及哉!”就可以直译成“你屡次担任中的的职位,那里是班超所能赶得上的呢!”

      “移接”,就是将那些不需要翻译的词句从文言文中直接转移到译句中去。有些文言会出现一些如地名、人名、官名、器物名、书名、字号、年号、国号、庙号等专用名称,这些是都可以融入译句中的。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中加点的部分,都应在翻译时予以保留,直接移接到译句中去。另外,文言文中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如“城北徐公,齐国美丽者也”(《战国策》)之中的“美丽”、“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国语》)中的“子女”,以及在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的成语、熟语等,翻译是也可进行移接。

      “增补”,有些成分在古代汉语中可以不说出来而文意不受影响,但在现代汉语中如果缺少了这些成分,句子就会不通顺甚至会不成句,这些成分就需要在译句中进行增补。如上文《资治通鉴》中的“年老失智”,译为“我已经老糊涂了”,其中的“我”就是原文中所没有的,还有在翻译含有使动用法或判断句、被动句时常常需要补出“使”“是”“被”等。但是,这也有一个原则:在不加成分也能通顺、正确地表达原句的意思时,就不要增补,否则会显得赘余甚至影响文意。


展开全文阅读
      “删节”,就是在不影响文句原意的前提下,删除原文句中的某些词语。翻译时可以删节的词多为发语词、音节助词、结构助词,谦敬词、某些指示代词,还可以是某些虚词等。如“食夫稻,衣夫锦”(《论语》)中的“夫”这个指示代词表示远指,但是指示性较轻,在现代汉语中往往不用译出。再如,“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 逍遥游》)中的两个“也”是个语气词,在这里的作用只是表示判断肯定的语气,可以对其删节而不必译出。

      “整合”,就是依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语言习惯等对译文语序进行调整,各词放在合适的位置。这是译好文言文的最后一步,而它所牵扯到的方面也最多。如:

      宾语前置句,文言文中遇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须放在动词前面,翻译时就须对语序进行整合,如“彼且奚适也?”(《庄子 逍遥游》)中的“奚适”就应译成“去哪里”。还有需要调整宾语的位置的“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和宾语用代词复指”这两种情况,前者如“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 宣公十五年》)中的“无尔诈”要译成“不欺骗你”,“无我虞”要译成“不欺骗我”;后者如“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国语 勾践灭吴》)中的“何后之有”应译成“哪有什么晚的呢?”

      介宾短语后置句。由“于”、“以”等的组成介宾短语,在原文中常用做补语,译时可以改为状语,如:“皆以美于徐公”(《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就应译成“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定语后置句。文言文中经常有定语放在中心语后面的现象,翻译时需按现代汉语习惯对其语序进行整合,如“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就应译成“寻求可以回复秦国的人”。

      另外,还有如主位倒装句、互文等用法,都应对起其语序进行整合。

      应该强调的是,做语序的调整应该是在不得不调整的前提下的,如果必须调整,也有尽量减小调整的规模,这也 符合《考试说明》中提出的要“以直译为主”。

      总之,无论使用何种方法翻译句子,将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都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注重需要翻译的句子本身,而不去顾及上下文,可能会有悖于文章原意。

      
标签:教学论文 听唱新翻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把握重点,巧用方法,搞好中考复习(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大年夜:祥林嫂的自白(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