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910  
标签:教学论文
情感趋向与选择阅读文体测试(网友来稿)
丹江口市一中:赵成

      一、散文阅读

      等 待 春 天

      澜 涛

      我童年是在一个林区小镇度过的。

      我9岁那年,妈妈病逝了。我尚不清楚死亡究竟意味着什么,尚不知道伤心,只是因恐惧大人的满脸阴云而哭嚎。此后,做教师的父亲既要照顾班上的40多名学生,又要照顾我和妹妹。父亲一切家务都要从头学起,即使他常常手忙脚乱,我和妹妹仍不免衣衫不整,面黄肌瘦。每每在炉火上烘烤满是冻疮的手脚时,我便忍不住流着泪想妈妈。

      两年后的那个秋天,继母走进了我们徒有四壁的家。

      怀念母亲的日子我的心灵渐渐被一层硬壳遮挡起来,我变得比同龄孩子敏感偏激、冷漠刁顽。继母,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是巫婆的化身,虽然我和妹妹的衣裤变得整齐洁净,每天都可以及时吃上热饭热菜,可我的内心仍固执地拒绝着她,直到那场山火烧来——

      大火烧到小镇的那个晚上,风很大,父亲随单位组织的灭火队上山扑火去了。继母领着我和妹妹早早就躺下来。我睡得正酣时,突然被继母摇醒,窗外通红的火光和噼啪 的炸响声让我立刻从睡梦中清醒过来,未等我和妹妹穿好衣裤,继母便背起妹妹,拉着我的手往外跑。我完全被继母一脸的惊恐和呼啸的火声吓呆了,第一次顺从地任由她牵扯着。

      大火疯狂地追逐着我们,很快我就气喘吁吁了,继母也急促地喘息着。跑到一个砂石堆上,继母放下妹 妹,一边叫着让我和妹妹把头低下,一边跪下去用双手发疯般地扒着砂石。坚硬的砂石因日久天长已凝结成厚厚的硬壳,很快继母的手就流出了血,可她却丝毫不知,依旧不停地扒着,疯了一样。扒出两个坑后,母亲把我和妹妹的头按下去,随即又用双臂紧紧护住我们的头,伴随着火舌的呼啸,空气中掠过一股皮肉的焦糊味。

      一个火头过去,又一个火头眼看就要到来,趁着两个火头之间的空隙,继母拉着我和妹妹就跑。等跑到人群聚集的小河边时,继母、妹妹和我的衣衫都已被燎上点点火星,不知谁喊道:“往身上撩水啊!”继母就没命地往我和妹妹身上撩水,突然,妹妹惊恐地指着继母的手喊道:“手,你的手!”我们这才看到继母双手的指甲已经脱落,白骨裸露。继母先是一惊,继而撕下手背上已翻起的皮,接着,她晕倒在水中。

      那一刻,年幼的我知道了什么叫心疼,那不是一种心情,那是实实在在的疼痛。扑向昏迷中的继母,我和妹妹第一次哭喊出“妈妈”两个字。继母在我和妹妹的哭喊声中醒来,嘴角挂着笑,眼里却闪着泪花。

      我15岁那年,父亲和继母分手了。法官问我是跟父亲还是跟母亲,我看到继母满眼的无助与凄伤,我问她:“妈,你肯要我吗?”她一下愣住了,然后重重地点着头。于是,我留在了母亲——我的继母身旁。

      继母在一家鞋厂做临时工,工资很低。为了多点收入,每天下班,她还要到一家服装店取回裁好的裤料,常常加工到深夜。长期的劳累使她病倒了,我翻出继母攒的钱,要送她去医院,继母却怎么也不肯,因为那些钱是我下学期的学费。于是,我决定放弃读书,偷偷跑到一家酒店做杂工。继母找到我,再三劝我回去读书,见我不从,继母扬起手,手掌打在我的脸上时,继母的泪也落了下来。

      这是继母惟一一次打我,却让我更深地体会到了母爱的浓厚与深重。第二天,我一面流着泪一面背起了书包。

      继母却终因体力透支太大而躺倒了。一天,继母喝下半碗粥,似乎兴致很好,问我还记不记得我小时候,她嫁给父亲之前的事,她想听一听。我明白,继母是想知道生母和我的关系,是惟恐她爱得不够啊!而生母在我的记忆里惟一清晰的是,每当春天到来时,我总要折几根柳条回家,生母用手撸下树皮,剪成一寸多长的段,并在较细的一端削成喇叭状,一只柳笛就做好了,我便连吹带跑地疯玩起来。生母去世后,我自己做的柳笛却怎么也吹不响,便再也没玩过柳笛。继母听后,笑着说:“妈也会做柳笛,等春天到了,妈做给你……”于是我心中升起一份渴望,这渴望关乎天长地久,山重海深……

      北国的春天总是来得太迟,继母终于没能等到春天,我也没能再次吹响柳笛。春天的时候,我将继母的骨灰埋到家乡的山上,紧挨着生母的坟头。一个人能有如些深爱他的继母,真是一种无比的幸福。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成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柳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展开全文阅读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①用精炼的语句概括这两篇文章的主旨。

      ②这两篇文章都是以记叙的方式来表达“母爱”这一古老而永恒的话题的,主旨虽大同小异,但是写作的表现手法却各有千秋。请归纳出这两篇文章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③仿句:

      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

      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丝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母亲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不辨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

      母亲是

      母亲是

      母亲是

      感 谢 生 命

      李 丹

      那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我漫步在北京朝阳门外大街上,忽然发现天空中浑然不觉地飘着许许多多纤维状的白色物,一大片一大片,像下雪似的,但又比雪花更绵薄更柔软,纷纷扬扬,连天扯地。

      我没见过这种东西,不觉诧异,还以为是附近有什么工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由吃了一惊。但看到街上的人们,穿行在这种漫天漫地的乳白色雾中,一副毫不介意泰然处之的样子,任它轻轻地飘在身上,缓缓地从身边擦过,静静地落在脚边的地上,漫不经心地挂在林荫道的树枝上。一时间,大街上像披上了一层薄如翼的白纱。

      时间从春延至初夏,一连好几个月,这些棉絮似的东西,一直在天地间不舍昼夜地飘扬,飞舞旋转,像白云撩动天际,像仙女翩翩起舞的裙裾,铺天盖地弥漫整个京城。我不知它来自何方,也不知北方特有的长风,将它一丝丝、一缕缕地飘送到城外的哪一个山谷,哪一块草地,哪一片湖海。

      后来,有人告诉我,这是杨絮。依靠风力在传播种子。

      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植物自己播种生命的方式,我完全被震惊了。

      我的心里简直承受不住这份欣喜和敬仰之情。我无比喜悦地伸出一只手,只一瞬,便有一片悄悄地落入我的手心,像一朵小小的白云,载着希冀的梦幻。我和忍惊扰它美好的梦境,松开手,让它随风飘去。我看见它像一羽洁白的翎毛,在风中纷飞旋舞,一忽儿上,一忽儿下,一忽儿在工,一忽儿右,像在向我招手,又像在微笑。很快地,它与天空中无数羽毛交融在一起,带着一粒种子的希望,飘向它梦幻的草地与湖畔,去撒下一地可见的生命。

      因为有了它,这世界才变得如此盎然,充满着活力和勃勃生机。

      谁见了这种场面也不会无动于衷,谁都不能不被这种生命不计成本、不惜一切代价的付出和投资所感动。在它辛劳的飘散中,仿佛听见有一种声音在殷切地呼唤,那是它在呼唤每一粒种子落入黑乎乎的泥土,绽出一枚嫩绿的新芽,在春天时疯长,散发着生命的芬芳。这是它的心愿。但是这些成千上万飘飞着的杨絮,也许只有一颗种子能够遇到一片沃土,助它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浓荫蔽日的参天大树。而其余的种子,因为土地的贫瘠,尽管艰难地生长,终究无法蔚然成荫,便早早地夭折在胚胎中。但它依然如故,年复一年,像候鸟一样,在这个季节从不失约地如期而至,自始至终不间断地潜心这项不靠在的生命工程的创造与劳动,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我在惊叹这种奇妙无比的生命创造时,又为造物主非同寻常的姿态和慈母般的无私奉献情怀深深折服。

      我在想,杨絮日日夜夜不知倦怠地飘送,是因为它生命本能的使然,还是一种强烈生命意识的觉醒,想在创造中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伸葆有一份永恒?是它深谙生命的无常,才将自己所有的精髓毫无保留地撒向人间,最大限度地展示一种生命过程,还是它将生命的价值,隐逸在这令人感泣的茫茫无际的生命绝唱和制造里?

      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人类的生命史。

      圣经上说,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亚当和夏娃。耶和华用地上的尘土造出亚当,又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条肋骨造成夏娃。因为他们在伊甸园偷吃了禁果,才繁衍了人类,夏娃是众生之母。而唯物论者认为,人是由类人猿衍变而一为。人类的生命究竟是以何种形式转化而成,我们从何而来?已成为千古之谜,不得其解。尽管截今为止,世上已有无数学者写下煌煌巨著对生命的奥秘这个深奥的哲学问题进行最权威的论证和阐释,却没有一种答案能够令人完全满意和毫不置疑地信服。

      其实,对于人类生命的起源,不是人类学家的我们,是用不着在这件事上刨根问底纠缠不休的。真正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于:在大自然生命的启悟下,我们应该懂得怎样感谢生命,珍惜生命,把握生命。

      自古以来,一代一代的人去了,一代一代的人又将生命延续、传承了下来。从医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生命不过是父精母血基因密码的一次偶然组合,至于为什么在这一个特定的时刻孕育了你,而不是在那一个时刻,为什么把你组装成这番模样,而不是那番模样,这其中一定有道理。也许这就是人的生命如此纷繁奇异却又无法被人破译的奥妙所在。

      由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对生命投之以虔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畏。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只有一次。即使在人生的道路上,事业、前途、爱情、家庭都如泡沫一样破灭了,也不必悲观,不要绝望,只要一息尚存,一切都会慢慢地好起来。要知道,生存本身就是一种资本,一种幸运,一种对不公命运勇敢的挑战和蔑视啊。

      感谢生命,赋予我像杨絮一样纯洁而质朴、异常珍贵而不懈追求的存在。

      ①“万物复苏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展开想像的翅膀,用百字以内的文字加以具体描绘。


展开余文
      ②作者对杨絮的情感变化一波三折,先仰后杨,请找出情感变化的脉络。

      ③本文由杨絮起笔、升华到生命意义的深层思考,转入到对人类生命史,人类个体生命价值的论述,得出什么结论?简述之。

      二、小小说阅读

      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

      杨汉光

      我把母亲接到城里住,她的一亩三分责任田就租给同村的张六叔耕种,田租是每年300斤大米。

      开始,张六叔把上好的大米送进城来,煮出的饭又软又香。母亲说,张六叔心眼儿好,做什么事都不会亏待人。可是两年后,张六叔送来的米就不好了,煮出的饭粗糙无味,难以下咽,我不想吃这种饭,叫母亲也不要吃,但母亲照吃不误,她说吃老六送来的米,就想起乡下的田。张六叔又一次送米来时,母亲抓起一把米,看了看问:“老六,我租给你的田专出这种糙米?”张六叔不好意思地说:“这种米是在城里便宜买的。现在种田不容易。”母亲说:“我知道种田难。这样吧,那田租减一半,你以后每年送150斤米给我就行了,但一定要我那块田种出的大米。”张六叔非常感谢,立即把糙米拉走,改送好米来。

      大约又过了两三年,有一天,张六叔空手来我家,对母亲说:“老嫂子,这田是越种越难种了。你是不是再减点田租?”母亲笑一笑说:“老六,我不跟你说田租了。我的田你照种,送多少米来随你的心意,十斤八斤也行。吃一点乡下的米,我心里舒坦。”

      此后,张六叔真的每年只送几斤米来。我说:“这个老六叔,也太吝啬了。”母亲说:“不要多讲,随他。种田苦,你看他头发都快白完了,老得多快。”

      谁知,老六叔还不知足,这年冬天,他进城来对母亲说:“老嫂子,种田实在难啊!要贴百把块钱给我,我才敢种你的田。”一向宽容的母亲也捺不住性子了,她没好气地说:“老六,你不要得寸进尺。天下哪有倒贴钱租田的道理?这田你不种就算了,我另租给人种。”

      张六叔说:“那你就租给别人种吧。”

      我陪母亲回乡下的老家,处理那一亩三分田。我许多 年没有回老家了。看见村里新建了一些小洋楼,原来最穷的刘二叔也住上了洋楼。母亲说:“刘二叔心眼儿 好, 我们就把田租给他种吧。”

      我和母亲走进刘二叔的家里,说想把田租给他种。可我们还没讲完,刘二叔就摇头柜绝了。母亲说:“老二,你听我说完。我是送田给你种,并不收田租,一年只要两斤米,吃一口家乡饭就行。”刘二叔说:“老嫂子,要米你就拿,你的田我却不敢种,一年苦到头,连小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我两年前就改跑生意不种田了。你看河对面,野草长得最高的那一块就是我的田。”我向门外望去,小河两边茫茫的田野上,确实东一块西一块地长着高高的野草。

      我和母亲再也不敢提租田的事。母亲老了,已经没有能力回乡种田。我们也不得不像刘二叔一样,让那一亩三分田生长野草,另外再拿钱交公粮、水费和这种费那种费。

      第二年夏天,母亲一个人悄悄地又回老家去。我不放心,追到老家。那时正是收割稻谷的时节,田野上打谷机响个不停。母亲顶着烈日,在她的一亩三分田上割野草。我站在田边问:“妈,你干什么?”母亲说:“这么肥的田,丢荒可惜啊!”母亲连头都不抬一下,双手颤巍巍地割着野草。我理解母亲对土地的深情。我不忍心劝阻母亲,但又不愿让她受苦,于是只好走下田去,递给母亲一瓶矿泉水,接过她手里的镰刀。

      从此,我每年都请人耕种母亲的一亩三分田。虽然田里的收获远不够我支付工钱,但我依然坚持下去,只为让母亲能吃上自己田里的米。

      ①这篇小说围绕母亲的“一亩三分田”展开了怎样的情节,请分条概述。

      ②小说中刻画的母亲和张六叔的形象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结合文中的材料,分析他们的人性之美。

      书 的故 事

      许申高

      我在深圳给小有名气的“大款”方先生开车期间,他正追着一位姓申的女大学生。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方先生终于与申小姐有了第一次约会。共进行餐后,申小姐接受了方先生的进一步邀请,坐车来到了方先生的住处——位于龙化的一幢豪华的别墅。

      下车后,我们看见门柱上斜靠着一个懒洋洋的乞丐。他身上裹一件脏兮兮的棉衣,瑟瑟发抖地望着我们。

      心情很好的方先生赶紧走上去问他:“你是不是想吃点什么?”

      想不到乞丐回答道:“这会儿太阳很好,我吃饱喝足了,只想在您这儿晒会儿太阳,还想……”

      “还想什么?”方先生从口袋里掏出一百元钱,晃动在乞丐眼前,调侃地追问道:“别难为情,尽管说吧,我会满足你的。”他料定一个乞丐的要求不会特别难以应付。

      “我想……”乞丐支吾着,最后鼓起勇气说,“您千万别笑话我。您可以想像我的日子,饭是每天都能吃上的,只可惜好长时间没读读书了,总想讨一本看看,可是一直难于启齿。您能不能让我进您书屋里,随意挑一本书呢?”

      方先生一下子愣住了。一方面,他惊奇于这个乞丐非同寻常的奢求;另一方面,他羞愧自己满足不了这个乞丐这一简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申小姐目睹了自己的窘迫!

      乞丐也看透了方先生的尴尬,急忙说:“天底下没书的人很多。只是,我没想到这家房屋的主人也会没有。不好意思,打扰您了。”说罢,抬腿欲走。那溢于言表的鄙薄与不屑令在场的人都很难堪。

      一直在一旁不动声色的申小姐急忙走上去,将随身携带的一本文摘读物递给乞丐,和颜悦色地说:“也许,你会喜欢这本书,不妨读读吧。”

      乞丐接过,连声道谢,然后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读了起来。

      这天送走申小姐后,方先生满腹心事,看来,他想博得申小姐的满意尚有一定的障碍。

      不久的一天,方先生突然作出决定,“阿伟,送我去书店。”

      在书店经理室,方先生将一张两万元的支票拍在办公桌上,对接待他的小姐说:“愿意与我做成一笔大生意吗?”

      小姐说:“当然愿意。不过,我们这儿没什么大生意可言,只有书,您任意选吧。”

      方先生将支票推置小姐案前,说:“我才懒得选,拜托你了。下午两点,我来取货。”

      小姐惊奇地盯着眼前这个财大气粗的人,不知如何应付。当方先生准备掉头而去时,她才醒过神来追问道:“您想要一些什么呢?”

      “只要是书,只要有名气。”方先生头也不回地说。

      下午两点,我们驱车来到书店。那位小姐将支票还给方先生,并说:“很抱歉,我们经理不想接受这笔生意。”

      方先生再一次愣住了。他咆哮道:“你们的经理呢?让他出来见我。”

      “不必了。”小姐笑笑,“我们经理看过支票,就知道您是谁了。他要我一定转告您:本书店没一本可以束之高阁的废书。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都有情有独钟的恋人,最终总会归其所爱。”

      ①本文通过主人公方先生“恋爱”一事,道出作者对“书”的认识,其中有两个中心情节请概括分析。

      ②乞丐在求得仅能维持生命的饭食外,却希望时时有书读;方先生财大气粗,却对“书”毫无兴致。原因何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社科文阅读

      数 字 电 视

       要说数字电视,就不能不说数字技术,因为数字电视是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制作而成的一种电视。数字技术是将原来的模拟信号用“0”“1”来表示,它的最大特点是所制作的产品体积小、信息量大、功能全、效果好。以DVD数字视盘机为例,在同一个12厘米大小的盘上,其单面的容量相当于光盘的7倍,且音质与图像清晰度是普通光盘所无法比拟的。

       数字电视与传统模拟电视有天壤之别,传统的模拟电视最大的缺陷是光电信号抗干扰性能差,表现在屏幕上就是图像色亮串扰,不够清晰。而数字电视的最大特点是与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数字电视是计算机化的电视。数字电视通过数字信息传输,从节目制作、传输、接受和显示,其工作原理与现在的电视都不一样。也就是说从电视台的演播设备、差转设备、摄像设备,到消费者家中的电视接收机以及与之配套的录像机、影碟机、卫星接受天线等等与模拟时代均不是一回事。普通模拟电视是一个单方向向观众灌输电视节目的机器,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而数字电视的功能则是双向的,人们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发给它,成为参与者。它所用的数字技术使其能够一通百通,人们不仅可以通过数字电视欣赏到电视灵像等娱性节目,而且可以通过数字电视实现微机、互联网、电话、电子信箱、电子游戏、家居购物、理财、沙股等许多领域的功能。数字电视取代模拟电视是家电工业一个划时代的革命,就像彩色电视机取代黑白电视机一样势不可挡。

       数字电视的研制和开发成功,促进了广播电视、通信和计算机的会聚与融合,带来了多个领域的革命性变化。

       现实生活中的,数字技术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你能写出你身边使用数字技术的产品吗?你知道它们的原理吗?请试着写出来。


展开余文
      唐诗的任侠精神

       汉魏以来,游侠形象开始在诗歌里崭露头角。但是,直到唐代,尤其是到了盛唐时期,对游侠的赞美才如奇峰突起,成为全社会普遍的歌唱。唐诗中的任侠精神,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它随着唐诗高潮的到来而扩展成为诗坛上的一代风尚。

       所谓任侠精神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下面数端,即:排难解纷、效功当世的襟怀;轻财好施、重交谊重恩义的操行;“不衿其能,羞伐德”的风度;尚武轻儒的意识,以及豪荡使气,不以礼法为意的个性。所有这些,曾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它们在盛唐诗歌中不仅得到了全面的歌颂,而且由于它们和时代的进步理想相结合相渗透,因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健康、生动、有力。

       盛唐诗歌对“尚武”精神的赞美,闪耀着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这和“轻儒”的意识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从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而对豪荡使气、磊落不羁的性格的推许,也是和反礼法、反权贵反教条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的。诗人对游侠形象的集中歌唱,以及对生活中的侠义精神的开掘和赞美,表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它显然并非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所尽能规范和牢笼,但它构成了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的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却是无可置疑的。

       任侠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但是,盛唐的诗人们所以不约而同地从任侠风气中吸取诗情,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唐诗中任侠精神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富有开拓精神的性格,一种强者的性格,它以其富于展望的清醒信念,直面现实的斗争意识,敢说敢为的豪爽意气,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最富有朝气气的青春时期。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力的美,运动的美,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淋漓元气的历史明证。这正是构成唐诗永久魅力的奥秘之一。

      

      ①“任侠”精神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来全面、准确的加以概括。

      ②唐人诗句中体现“任侠”精神的诗很多,请展开联想,从你所学的诗句中写出体现“任侠”精神的诗句,越多越好。

      四、议论文阅读

      (一)概括,归纳下列句子所反映的观点:

      (1)贝多芬弹钢琴的时间长了,手指发热,就在凉水里浸泡。水经常弄到地上,从地板缝流下去,引起房东叫喊,令他搬家。

      (2)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子里的窗帘、衣架、橱柜、镜子上挂满写有词语、资料的长纸片,以便随时看到、记忆。

      (3)居里夫人在巴黎大学时,晚上在图书馆用功,经常到后半夜两点多钟,有时饿得竟晕倒了。

      (二)下列材料,乍看起来毫无联系,既无共性,又没有两极,试分类,概括综合材料反映的观点:

      (1)鲁迅——牛。鲁迅先生说: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的是牛奶和血。他又在一首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居里夫人——蚕。居里夫人很赞赏蚕的那种精神:那些蚕细心地工作着,不懈不怠,令我大受感动,我看着他们,觉得我跟他们是异物同类。

      (3)杜甫——松。唐代诗人杜甫以种松伐竹的日常生活情况喻自己扶善嫉恶的胸怀: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4)王昌龄——冰。唐代诗人王昌龄以玉壶中的冰自比,喻自己心灵的纯洁,决不因遭贬斥而改变志节。

      (5)关汉卿——铜豌豆。我国元代伟大的戏曲家关汉聊,为了表白自己不同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敢于刺虐,拿铜豌豆自比。他说:我却是蒸不熟、煮不烂、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颗铜豌豆。

      (6)恩格斯——山泉。他的诗中写道:一股汹涌水流,呼啸着独奔出山谷。松树在它面前倒下,它就这样给自己冲开一条大道,我也将和山泉一样,给自己开辟一条道。

      五、诗歌阅读

      白 桦①

      叶赛宁

      在我的窗前

      有一颗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辉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

      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悬崖边的树

      曾 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颗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象要展翅飞翔……

      ①诗人从不同角度描写“白桦”它的高洁品格有 突出它的美

      的风韵的有 。

      ②悬崖边的树塑造的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这一形象有什么特点,概括说明。

      ③将两诗从内容和情感上作比较,有何异同。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①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自己的理解。

      ②王安石评此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中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体现了王的评价。你有这样短暂而永恒的细节记忆吗?请用50字以内叙述出来。

      咏 月

      残月如弓,新月如眉,满月如镜,美丽的月亮是历代诗人笔下多情之物。古人咏月诗不可胜数,而尤以李白为多,李白全集中与月有关的诗达320余首之多,如珍珠串串,亮星颗颗,引人瞩目。

      你看他,“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把盏豪饮,尚要“举杯邀明月”;花前小酌,但见“月光明玉盘”;旅途伤感,“我寄愁心与明月”;忆昔怀旧,“卷帷望月空长叹”;访友归途乃“山月随人归”,冥冥梦里是“湖月照我影”;送客远行,恭请明月“与人万里长相随”:遥想诤友,更是“登舟望秋月”;言志抒怀,“欲上青天览明月”;就是夜半醒来,见银辉满地,也难捺激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一生坎坷,因而常以月寄心。因报国不成,心情惆怅,他咏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见江岸纤夫,劳役惨重,他吟道:“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过蜀山旧道,行路艰难,他叹道:“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在李白的诗中,月光是“蟾蜍”,是“顾兔”,是“玉盘”,因此常对月生情。他叹“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写的是“弄月”;问“秋山绿萝月,今夕为谁明”,写的是“问月”;常“醉起涉溪月,鸟还人亦稀”,写的是“步月”;亦“琴弹松风里,杯劝天上月”,写的是“饮月”,连给儿子取名也叫“明月奴”。

      李白一代诗仙,咏月诗字字玑珠,本身也如皎皎明月,高悬诗坛。

      读完李白的咏月诗,一定会想到其他文人有关咏月的名言名句,请写出来,五句以上。

      作者邮箱: zc13986871525@yahoo.com.cn
标签:教学论文 情感趋向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国事”与“国是”(网友来稿)
下一篇:数学尖子为何优势不再学习新教材死记硬背吃不开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