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1810
标签:
备课资料
亭亭枇杷,绵绵深情——谈《项脊轩志》的诗意美(教师中心稿)
——谈《项脊轩志》的诗意美
瑞泉中学
明代归有光的《顶脊轩志》,是一篇借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文章通过记叙项脊轩——作者当年的一座书斋,生动地追溯了青年时代刻苦好学的生活志趣,并由此引出自己同亲人——祖母、母亲、妻子的一段“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往事,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文章由物及人,即事抒情,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于一炉,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笔墨纡徐平淡,悱恻动人。读之,如品佳酩,余香久在,回味无穷。
《项脊轩志》全篇洋溢着浓郁的抒情气息,形成了赏心的诗意美。
这种诗意美,首先表现在寓情于景,创造出物我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作者写项脊轩,修葺前,窄小、破旧、昏暗,简直不堪人居。后来稍经修葺,旁边种上花草树木,屋中书籍满架,竟成了理想的书斋。作者欣然自得,“偃仰啸歌”,从中发现了无穷的乐趣和诗意:“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一个多么恬静、悠闲、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作者甘于清贫,乐诗书以自娱的性格和志趣,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这种诗意美,也表现在即事抒情,以传神的笔勾勒人物的音容笑貌,把读者带进一个可感可泣的境界。对于母亲的回忆,是借老妪之口说出来的: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作者幼年丧母,对母亲的慈爱难有什么记忆。这里由老妪口中说出,极为真实自然。母亲听见孩子呱呱啼哭,即赶来叩门,问饥问寒,这本是生活中常见的事,可惟其常见,才非矫情,才见真情。而老妪所叙,是乃“姊”沐母爱之事,对于幼年丧母的作者来说,更能感到亲切温暖,这其中又有多少眷念呵!作者没有描写母亲的肖像和心理,而母亲的神情姿态却跃然纸上。仅仅这样一个场面,就把母亲疼爱儿女、儿女痛悼母亲的感情,写的那么深切感人。
这种诗意美,还突出的表现在文章结尾处安排的一个美丽的抒情特写镜头上: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是此文最为人所称赏的一段,无一字言思念,而思念之情表现得极为诚挚动人。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是妻死之年所手植,睹物思人,怎不黯然消魂!枇杷树送走了多少寒暑秋冬,经受了几番雪雨风霜,如今青枝绿叶、郁郁苍苍,俨然一突兀挺立的碑石,长久地悼念着长眠于地下的亡妻!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年年岁岁,陪伴着古旧的项脊轩,莫非它也象主人一样,不能忘怀逝去的年华和昔日的悲欢?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呵,浸在一汪似水柔情之中,摇曳着满腹绵绵不尽的思念。
标签:
备课资料
亭亭枇杷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荷花,伴我成长(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课改课堂教学的反思(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