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1992  
标签:备课资料
《石钟山记》与风水相吞吐释义(网友来稿)
四川省万源市中学 郭世光

      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必修)所选苏轼的《石钟山记》,课本未对“与风水相吞吐”中的“与”作注,常使学生难于准确理解,笔者建议给它加上注解。

      “与”应释为“以”。这种用法不乏其例,如,《礼记.玉藻》:“大夫有所往,必与公士为宾也。”《辞海》就把这句中的“与”释为“以”。这句话可译为:大夫要前往什么地方,一定让公士担任傧相。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简明古汉语字典》也选取了两条把“与”释为“以”的例子:

      ①《韩非子.难一》:“将治天下,释庸主之所易,道尧舜之所难,未可与为政也。”意思是:将治天下的时候,就阐释连昏庸的君主都认为容易明白的道理,谈论尧舜都感到难办的事情,不能够让这种人来主持政事。

      ②《史记.货殖列传》:“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与决断。”意思是:智慧不足以随机应变,勇不足以果敢决断。

      事实上,古诗文中“以”“与”互训的情况很普遍。如:《论语.微子》“而谁以易之”,“某不与易也”,“以”“与”上下文异文同义。又,柳宗元《梦归赋》:“罹摈斥以窘束兮”,“水汩汩以漂激”,“心回互以壅塞”。“以”犹“与”,并列连词。

      “以”“与”的用法极为灵活,具体翻译时可根据语境变通处理。细察“与风水相吞吐”这句话,“吞吐”的主语不应是“风水”而应是前一句“空中而多窍”中的“窍”。据此,“与”可训为“以”,解释为“把”,这句话也就可以解释为:(石窍)把风和水一起吞进吐出。

      作者邮箱: wyguoshiguang@yahoo.com.cn
标签:备课资料 石钟山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殷雪梅崇高师德震撼人心 十万群众痛别人民好教师(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滕王阁序》“山原旷其盈视”中的“其”(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