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764  
标签:教学论文
引导学生变苦写为乐写(教师中心稿)


      两年前,笔者曾在所接任的班级进行过一次调查:“你认为语文学习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结果让我大吃一惊: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作文最难。

      一个中学生,要他(她)用自己的母语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按理说不应该是一件难事,可为什么竟被我们的学生视为语文学习中的头号“敌人”呢?难道真象有人说的那样,是因为学生缺乏知识储备,没有写作的“源头活水”?我认为不尽然。一个中学生,至少也有十几年的人生阅历,也上了十几年的学,应该对生活的博大有过一些了解,对世上的真善美假丑恶有过一些认识,对人生的意义也有过一些思考;同时也接触了古今中外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加上现在和各种先进的传媒的亲密接触,他们储存的信息量应该是很丰富的,至少写一篇几百字的文章是不应感到困难的。也许又有人说是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辨能力制约了他们的写作水平。应该承认,中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时期,要他们对纷繁芜杂的社会作出全面而正确的判断是不太现实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学生遇到他们感兴趣和敏感的问题,往往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甚至语出惊人。这说明他们并不缺乏一定的认识水平和思辨能力。那么,为什么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都已具备,而写作的实情又常常不尽如人意呢?我认为,学生写作时,常处于被动的──“要我苦写”的状态,而没能唤起他们的写作动机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恩格斯曾经说过:“就个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这说明了人的行动总是由一定动机引起的。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在写作过程中,动机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用系统论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学生的写作活动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认知系统和动力系统就是组成这个系统的两个子系统。认知系统相当于执行者和操作者,动力系统相当于发起者和推动者。学生的写作过程就是这两个系统协同进行的活动。没有认知系统的活动,写作目的就无法实现;没有动力系统的活动,写作活动就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因此,如果教师安排写作过程时,既注意发挥认知系统的功能,同时也重视发挥动力系统的功能,即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我要写”的状态,动力系统就会发挥指引方向、集中注意、添加活力的功能,“苦”写就会变成“乐”写。反之,写作无异于一种苦役。因为没有动力,就没有兴趣,如果没有兴趣,也就没有智慧和灵感。而我们的写作教学的模式后者居多。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也就不足为怪了。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变“苦”写为“乐”写呢?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不断对学生进行写作目的和自信心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人的行为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每次写作训练之前  ,若能向学生明确写作目的,明了训练任务、意义以及本次训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就能引起学生对写作的重视,诱发他们的写作动力。在写作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到绝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视写作为畏途的学生,并非不知道写作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而是一种自卑的心理在作祟,自认为自己不是写作的那块料,即便你花了多大的功夫,也不会有长足的进步,不如放弃,写作于是就陷入了被动苦写,老师痛苦批改的怪圈。这时,我们作老师的就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首先消除他们对写作的神秘感,写作不过是“我手写我心”,平时怎么想的,平时怎么说的,写作时就怎么表现。其次帮助他们打消自己“不行”的顾虑。告诉他们那些写作“天才”也不是天生的,他们之所以能取得骄人的成绩,是因为他们平日付出了比我们要多得多的努力。让学生明白眼下自己的写作水平不高,其原因不是“不能”,而是“不为”。多次鼓励,给学生“超越自我”的勇气,在以后的写作训练中,学生一般都能很快地进入“我能写”的状态,把写作训练当成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训练的效益就会大大提高。

      二、用新颖的切合学生实际的命题方式,激发学生“要写”的冲动。

      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对学科内容本身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本身有浓厚的兴趣,他就会深入的、兴致勃勃的去掌握它,去运用它。这就正是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作也不例外。如何使学生对写作本身产生兴趣呢?我的体会是采用新颖而切合学生实际的命题方式。因为新颖而切合实际的命题,可使学生在写作时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乐此不疲  。我在所教班级作过如下内容的作文训练:

      心理研究表明:人是爱表现的动物。恩格斯说:发展和表现自己是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于光远先生承认自己是“二表人才”。即:爱表现自己和爱受表扬。他认为:只要表现自己的东西是真实的,受表扬时不失自知之明,就足够了。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一个人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就要时时表现自己。请以“表现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作文题一交给学生,课堂上顿时炸开了锅,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这种情况是以往的写作训练中少有的。这说明学生的写作动因因题目而被缴活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是不一样,不仅出现了许多有独到见地的优秀作文,就连平时写作有困难的学生也或多或少地找到了成功的感觉。有的说“表现自我”是自信的表现,有的说“表现自我”是解放思想的体现,有的对“表现自我”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有的对自己不敢“表现”,还对别人的“自我表现”横挑鼻子竖挑眼的猥琐心理进行剖析,有的把“表现自我”与“出风头”放在一起进行辨析,还有的古今对比追溯不敢“表现自我”的历史渊源等等。这次训练的成功启示我们:写作训练时,教师不妨转换一下角色,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把题出在学生的心坎上,让学生在不断体味成功喜悦的快感中爱上写作,形成良好的写作动因。因为动机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动机可以促进学习,但当学生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一定的成功后,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从而从根本上改变“苦写”的写作状况。


展开全文阅读
      三、利用公布写作结果的反馈作用,激发写作动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C•C罗西和L•K亨里,曾作过这样一个试验: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进行测验。测验后,主试对第一组每天宣布其结果;对第二组每周宣布其结果;而对第三组则不宣布其结果。如此进行八周后,改变其作法,除第二组不变外,主试对第一组不告诉其结果,而对第三组则每天告诉其结果,这样再进行八周,结果,在第二个八周后,除第二组显示出稳步进步外,第一组与第三组则有很大的变化,即第一组的成绩逐步下降,而第三组的成绩则显著上升。从以上的试验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付出努力后,能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就会对学习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知道自己进步了,可以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热情。看到自己的不足了,可以激发上进心,寻找改进的措施。这种奖励作用在作文训练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作文是一种创造,只要不是抄袭,写出来的文章必须是“这一个”,经历了创造过程之后,谁都会在乎创造的结果被他人认可的情况。从这种意义上说,当写作完成后,学生就会很关注老师评判的结果了。了解学生这一特殊的心理活动后,我们就要注意及时地向学生反馈结果。由于师生彼此沟通,学生能比较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写作现状,在以后的写作中,尽量做到扬长避短,既提高了写作兴趣,又收到了训练的效果,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反馈结果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写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据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孤立部分之和。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顾此失彼,不仅要充分发挥认知系统和动力系统的作用,更要注意发挥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的作用。

      引导学生走出写作的困境,是当前无数语文界同仁正在研究的课题。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的写作园地一定会奇葩绽放,硕果累累。

      
标签:教学论文 引导学生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