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515  
标签:教学论文
控蛮荆而引瓯越解(教师中心稿)


      《腾王阁序》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千百年来深受读者喜爱。关于本篇的注释也十分丰富,对鉴赏本文有很高的指导价值。翻看注解,”控蛮荆而引瓯越”句均释为“控制楚地,连接瓯越”,我个人认为,莫如将“控”和“引”均释为“拉开弓”更好。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前一句较好理解,即“以三江为襟,一五湖为带”。关于后一句的解释: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258页只简单注解,“三江”“五湖”“蛮荆”“瓯越”均为古地名;人教版教师用书中对这一句的解释为“控制楚地,连接瓯越”;岳麓书社出版的《古文观止》言文对照本的注释是“西边控扼着荆楚,东边牵制着瓯越”。以上注解虽略有不同,但都赞同将“控”与“引”释为“控制”“连接”的。本人觉得把“控”与“引”均释为“拉开弓”更富诗味,试从以下几方面作出说明。

      首先,从修辞这个角度考虑,之所以将“襟三江而带五湖”引入,也就是为了将上下句对照起来看。“以三江为襟,以五湖为带”,极写洪州地势之雄,这种人格化的写法极富表现力,写出了洪州博大的胸襟,以三江五湖为襟带,这是怎样的一个巨人!结合下句,构成一组骈句。这两句结构一致,为什么不能从修辞格一致的角度去考虑,下句也是一样使用拟人修辞格呢?将“控”与“引”均释为“拉开弓”,正好使上下句的修辞格和谐统一。

      其次,从意义这个角度看,将“控”与“引”释为“控制”“连接”,既和上句的拟人修辞格不协调,又显得比较平直死板。在对句中,下句一般比上句意味丰厚,境界更深远。反观将此二字均释为“拉开弓”,这样一来既避免了不和谐,又境界全出,更能体现出洪州地势之雄。“以三江为襟,以五湖为带,手握荆楚,拉开瓯越”,这是何等的气魄!“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那是少年英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那是沙场老将,和洪州比起来,那真是有天渊之别,如果非得从文学史上找出一个可以与之抗衡的形象,只有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所体现出的豪情还能与之抗衡。

      再次,从构思这个角度看,本句为第一自然段第三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为前两句,第一句从称名沿革见历史久远,第二句由天及地写辖境辽阔。第三句如果仍只停留在辽阔这个层面,没有其他意义,就显得重复累赘了。本人看来,第三句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地理范围广,二是洪州人杰地灵。在结构上隐含一种承上启下的关系。“襟三江而带五湖”写出了文人的儒雅,“控蛮荆而引瓯越”则道出了武将的孔武,为下文孟学士、王将军的出场作铺垫。

      最后,从作者倾注的感情来看,对洪州的描绘是倾注了自己的一番热情的。作者将洪州人格化,其目的是为了塑造一种美好的人格范式,是合乎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的。这种人格范式就是后来苏轼笔下“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式儒将风度的。“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不正体现了这种风度吗?襟带飞扬的文人气度,张弓怒射的武将雄风,就这样跃然纸上,扑面而来。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情感上的震撼!

      
标签:教学论文 控蛮荆而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高考专题之:熟语(500条)
下一篇:又到新年《祝福》时(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