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3451
标签:
备课资料
一阕伤春曲肠断多情女——苏轼《蝶恋花•春景》解读(教师中心稿)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熙宁七年,苏轼在杭州时,曾收一侍女,名朝云,时年十二,后收为妾,侍奉苏轼二十三年,随他颠沛流离、起起落落直至惠州。朝云美丽贤惠,长于歌舞,陪伴苏轼度过了无数艰难,一道承受了无数打击,是苏轼至亲至爱的患难伴侣。在惠州,一日,苏轼与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于是,请朝云唱《蝶恋花》词。朝云歌喉将口转,满目噙泪,苏轼问其缘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说罢不禁泫然流涕,不能成声,自此终日惆怅,不久抱病而终。真是,一阕伤春曲,肠断多情女。此后,苏轼亦郁郁寡欢,终生不再听人唱此词。这首词便是苏轼词作名篇《蝶恋花•春景》。
这首词无系年,据苏词专家唐玲玲先生考证,该词当作于熙宁九年在密州时。这首词上阕重在伤春。眼前一片暮春景色。春花凋零,残红落地,青杏结子。春燕早已飞来,在绿水环绕的人家低飞。树上柳絮飘飘,举目之处,遍地芳草如茵。目睹的一切,只是正在逝去的春天的背影;心中唤起的,却是年华流逝的惜春伤春之情。朝云唱此词,至“枝上柳绵”句,感受甚深,情不能自抑,苏轼笑曰:“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悲秋伤春同样都反映出一种深沉的时间忧患的恐惧,联系苏轼作词时的背景,可体会到苏轼当时壮志难酬,对时间流逝的叹惋;联系朝云唱此词时的处境,苏轼历经磨难,正如那残红飘絮,可想象朝云悲凉而至于绝望的心境。
下阕重在伤情。苏轼巧妙地抓住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创作了一幕富含理趣的悲喜剧。“墙”犹隔也。墙内佳人,墙外行人,一墙之隔。佳人笑语,行人动情。笑语者不知墙外有人,动情者但闻笑声不见人。笑声渐渐远逝,多情的行人却凭空生出无限的烦恼。这种哀怨缠绵的情感,从作品表层看,似乎是描写生活中邂逅的恋情;从深层次揣磨,却是反应了苏轼密州生活时政治上抑郁的心境。“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流露出苏轼渴望朝廷理解的情结,然而“浮世事,俱难必”,苏轼与朝廷之间也是隔着一堵墙的。“佳人”之喻,不正有屈原“香草美人”的意味么?朝云的绝望也许正是这种隔而生出的悲剧。
标签:
备课资料
一阕伤春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超然洒脱游于物外——读苏轼《望江南》(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神态描写——窥探别里科夫心理的一面镜子(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