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4272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
十五、屈原列传
司马迁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掌握“令”、“伐”、“疾”、“使”等多义词。
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政治主张,认识屈原热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屈原的不幸遭遇和历史事实,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爱国精神( 第三段)
2、难点: 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特点。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背景简介:
课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史记记载了我国从远古直到汉武帝时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两千年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正史”,大多数沿用《史记》开创的这种体例。《史记》不但是一部史学名著,而且是一部文学名著。它善于塑造人物形象,语言简洁生动;同时富于抒情性。它在叙述史实时,饱含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文部分(有删节)。秦朝以前,古书中都不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简介屈原的生平和影响:
屈原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他生于公元前 340年楚国的贵族家庭,知识渊博,有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担任地位相当高的“左徒”的官职,参与国家的政令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当权者靳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 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汩罗江自杀了。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真。他同腐朽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基调。这便是屈原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一。
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
本文记载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他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杰出才能,赞扬了他的爱国精神和刚正不阿的正直品德。
第 二 课 时
屈原者,名平,楚 之同姓(1)也。为 楚怀王左徒(2)。博闻强志(3),
楚国王族 担任
闻:学识,名词。志:记,记忆力。名词
明 于治乱(4), 娴 于辞令(5)。 入 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
了解对于 的道理 娴熟 应酬的语言 对内就 商议 来发号施令 对外
入、出:作状语
则接遇宾客,应对 诸侯,王甚任(6)之。
接待 应付各国 信任
展开全文阅读
上官大夫与之同 列(7), 争 宠而心 害 其能(8)。怀
同在朝列 (他)为了争得(楚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 才能
害:作患讲。
王使屈原造为宪令(9),屈平属(10)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 而欲夺(11)之,
制定法令 写的 没有定下来 见到了想篡改他的
造为: 同义, 制定
屈平不与。 因谗之 曰:“王使屈平为令,众 莫 不知。每一令
稿子 答应 就讲屈原的坏话说 大家没有 法令
与:给与,答应。谗:讲坏话,名作动。
出, 平伐(12)其功,曰:以为‘非 我莫 能为’也。”王怒 而 疏(13)
制定出来 夸耀 认为 除了 没有谁能制定法令 发怒因而疏远了屈平。
曰:衍词,不译。
屈平疾 王听之不聪(14)也, 谗谄 之蔽明(15)也, 邪曲之
痛心 听信谗言不辨是非 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王的明见 邪恶的小人
聪:明。谗谄:说好人的坏话,形作名。明:形作名。邪曲:同义,形作名。
害 公(16)也, 方正之 不容(17)也, 故忧 愁 幽 思 而 作《离
危害公正无私的人 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容纳 忧伤愁闷沉郁沉思因而写了
公:形作名。方正: 形作名。“疾”后面四句都是原因宾语,“之”取消独立性。
骚》。“离骚”者,犹 离 忧(18)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就是遭遇忧愁 是 起源 根本
离同罹:遭遇。
人穷 则反本(1),故 劳 苦 倦 极, 未尝不呼天也;
处境困难就追念本源 (人们)在劳累辛苦困倦极度疲惫的时候 没有 喊 的
反同返:返回。 劳苦倦极:同义复用,极:作病讲。
疾 痛 惨怛(2), 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 直行, 竭忠
生病痛苦内心疼痛(的时候) 道德端正行为正直 竭尽忠心
直行(háng):行,道路。直行:道路端正,喻行为正直
尽智, 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 而见疑(3),忠 而被谤,能无
和智慧 小 处境困难 诚信 被 忠贞
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4)。 上 称 帝喾(5),下道
怨恨 是从怨恨引起的 (《离骚》中)远古提到 近古
齐桓(6),中述汤、武(7),以(之) 刺 世事(8)。 明 道德之广崇(9),治
用(它)来讽刺当时没有贤君 阐明 广博崇高
广崇:作宾语
乱之条贯, 靡 不毕 见。 其文 约(10),其辞 微(11),其志 洁,
国 条理性 没有 完全表现出来的 文字简练 辞句含蓄 志趣高洁
展开余文
条贯:作宾语。 其:代屈原。
其行 廉。 其称 文 小 而其指 极大(12),举 类迩而见 义 远(13)。
行为端正 它引用文字琐碎但 旨趣 举的近事但体现意义很深远
指同旨。 类:事物。迩:近。
其志洁,故其 称 物芳(14);其行廉,故死 而不容(15)。 自
《离骚》引用的都是美人芳草 到死也不被世道所容纳 自动
不容于世
疏 濯淖污泥之中(16),蝉蜕 于浊秽(17), 以浮游(于)尘埃之
远离污泥浊水 象蝉那样从污秽中蜕皮(而不被污染) 而 在 尘世
疏:疏远。濯同浊。淖:泥浆 浊秽:指黑暗社会。
外,不获 世 之滋垢(18),嚼然 泥而不滓者也(19)。推 此 志也, 虽
沾染尘世 污垢 洁白纯净能出污泥而不染 根据这种志向判断 即
滋同兹:污泥。嚼然:洁白的样子。泥:从污泥中出来,名作动。滓:污黑,名作形。
与日月争光可也。
使同 也是可以的
屈平既 绌(1), 其后 秦欲伐齐,齐与楚从 亲(2)。惠王(3)患之,
已经被罢免了官职 这以后 联合抗秦 对这件事担心
绌同黜 从同纵。亲:亲近,动词。患:以……为患,意动用法
乃令张仪佯去秦,(因)厚币委 质事(于)楚(4),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
离开 用 呈献信物
质同贽:信物。
诚 能绝(于)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 而信 张仪, 遂
确实 绝交 一带的六百里的土地 心贪就听信 的话
商于(wū)秦地名。
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 曰“仪与王约六里, 不闻六百里。”
往 骗楚使 约定割让六里的地方
如:动词。
楚使怒 去, 归 告(于)怀王,怀王怒,大兴师 伐秦。秦发 兵 击 之,
愤怒地离开 回国 大举兴兵 调遣军队迎击
大破楚师 于丹、 淅(8), 斩首八万,虏楚将屈 (9),遂取 楚之汉中
把楚军打得大败 丹阳、淅水一带 杀人 夺取
地。 怀王乃悉发 国中兵,以深入 击 秦,战于蓝田(10)。魏闻之,袭
地区 就全调遣 来 (秦境)攻打 偷袭
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竞 怒 不救 楚,楚
邓县一带 始终因为楚怀王绝齐而恼怒 救援 楚国
大 困。
处境十分困难
明年(12),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 地,愿得张仪而甘心
讲和 得到
焉。”张仪闻(之), 乃曰:“以一仪而当 汉中地,臣请 往如楚。”
了 听说(这件事) 来抵当 请求(你让我)到楚国去
如楚,又因厚币(赂)用事者臣靳尚(1),而设诡辨(2) 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
当权的 (还) 说骗人的假话
竟 听 郑袖, 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 使 于齐,顾反,
竟然听信 的话又放走 再在朝庭做官 出使 回来
位:官位。 顾反:同义。
谏 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 追张仪,不及。
劝谏 (派人) 没赶上
其后,诸侯共 击楚,大破之, 杀其将唐 (4)。
联合起来 把楚国打得大败
时 秦昭王与楚 婚, 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
展开余文
这时 楚国通婚 会面 想去 一样的
国,不可信。 不如毋行。”怀王稚子(5)子兰劝王行:“奈何绝(于)秦欢?”
能相信 小儿子 同秦国的友好关系
怀王卒 行。入 武关(6),秦伏兵绝 其 后, 因 留 怀王以求 割地。
终于 进入 切断他的后路 于是扣留 强求(楚国)
怀王怒, 不听。 亡走(于)赵,赵不纳, 复之秦,竟 死于秦而归
非常生气 答应 逃跑 收留 又去 终于 后来才运回
内同纳:收留。
葬。 长子顷襄王立, 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安葬 继位 用 作
楚人即 咎 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7)之,虽 放流,眷
由于抱怨 因 恨 子兰 虽然被流放仍眷
顾楚国,系心(于)怀王,不 忘 欲反, 冀幸君 之一 悟, 俗之
恋 挂念 没有忘记要回到朝庭 希望怀王有一天能醒悟过来 朝庭
眷顾:同义 冀幸:同义。之:用在主谓中。
一 改也。其存 君 兴 国 而欲反复之, 一篇
的风气有一天能改过来 关心怀王想振兴国家 想把楚国恢复到原有局面 在《离
存:想念、关心。 反复:复同覆,同义连用,翻转过来
之 中三 致 志焉(8),然终 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 卒
骚》这一诗篇中再三表达这种志向 终究没有办法 能 返回朝庭 终于
焉:语气词 反同返。
以此 见 怀王之终不悟也。
从此以后看出
第 三 课 时
人君无 愚、 智、 贤、 不肖, 莫不欲求 忠 以自
不论是愚蠢的还是聪明的不论是贤能的还是无用的 寻求忠臣来自
无:连词,不论。
为(9), 举 贤 以自佐; 然亡国破家 相随属(1), 而圣君治国累
已做好国君 选拔贤能来辅佐自己 的事实一件连着一件 好
国、家:对立见义,诸侯封地叫国,大夫封地叫家
世 而不见 者,其 所谓 忠者 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
多世代都见不到 那是他们所说的忠臣并不忠 贤人 因为
知 忠臣之分,故内 惑 于郑袖,外 欺 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
知道 职分 在内迷惑被 在外欺骗被
尹子兰。兵 挫 地 削, 亡 其六郡(2),身 客死于秦,为天下 笑。
军队被挫败土地被侵占 失掉了 自己 被 人耻笑
客死:死在异地。
此 不知 人 之祸也。
这就是 了解人导致的祸患
令尹子兰闻之, 大怒,卒 使 上官大夫短(3)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责怨他的话 竟然唆使 诋毁
短:诋毁,形作动。
顷襄王怒而迁(4)之。
放逐
屈原至于江滨,被 发 行 吟(5)(于)泽畔,颜色憔悴,形
来到 边 披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行一边吟唱 脸色 身体
被同披。
容 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6)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
面容消瘦 整个
父:(fǔ)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又作甫。
世 混浊而 我独 清,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7)。”渔父
社会都 只有我一个是清白的 因此被流放
曰:“夫圣人(8) 者,不凝滞于物(9),而能与世 推 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
聪明贤良的人 被事物拘束 世俗一道转移
其流 而扬其波(10)?众人皆醉,何不 其糟 而啜其 (11)?何故怀瑾握瑜(12),
那潮流 推波助澜 吃 酒糟 饮 薄酒 怀抱着美玉般
而自令 见放 为?”屈原曰“吾闻之, 新沐者 必弹冠(13),
的节操 使自己被放逐呢 这样的话 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弹去
新浴者必振 衣。人 又 谁能 以身之察察(14), 受 物之汶
帽子上的灰尘 抖抖 们 有 愿意用洁净的身体 去蒙受污浊的
身之察察:定语后置句;物之汶汶:定语后置句。
汶(15)者乎? 宁 赴 常流(1)而葬 乎江鱼腹 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2),
脏物 呢 我宁可跳进江中 葬身在 之 高洁的品德
常流:长流。 皓皓之白:定语后置句。
而蒙 世 之温蠖(3)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4)以死。
` 受人世 尘垢 于是制作 这首 就怀抱 跳进 自杀了
于是:相当于“乃”。
屈原既死以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 辞(5)而以 赋 见
已经死了 这一类人 爱好文学 并因为写赋被人
称;然皆祖 屈原之 从容 辞令(6),终 莫敢直谏。其后 楚日以
称颂 效法 文章的从容风度和善于辞令 始终 这以后 一天
祖:效法,名作动。
削, 数十年, 竟 为秦所灭。
比一天削弱 后 终于被 灭掉了
课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以人物活动的时间为序进行记叙,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叙述屈原由被信任至被疏远的坎坷经历,介绍并高度评价《离骚》。
(1--3)
1、简介屈原。2、屈原被疏。3、述评《离骚》。
第二部分: 写屈原由“黜”到“迁”和楚国由强到衰的过程。(4--10)
1、屈原被黜,怀王三次被秦所骗而最终客死于秦。
2、顷襄王昏愦腐朽,屈原被迁。
第三部分: 屈原愤而自杀的经过及他对后世的影响。(11--12)
1、屈原愤而自杀的经过。
2、屈原对后世的影响。
屈原的性格特征:
爱国、正直思想品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1、屈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而且首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司马迁在表现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时有两个方面与一般文章不同:(1)、把屈原的个人遭遇同整个楚国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说明了屈原的遭遇与祖国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 (2)、把屈原的“眷顾楚国”同“系心怀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因古代君主是国家的象征 ),通过他的“存君兴国”的思想集中表现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表现屈原的才干时,就着重突出其治国之才。这样介绍屈原,不仅可以使读者了解屈原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他的政治、外交才能,而且似乎可以看到他里里外外为国操劳的动人形象,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楚国的重要地位和对祖国的杰出贡献。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屈原不仅在祖国强大时热爱祖国,而且在祖国处于“大困”时,仍然坚定不移地热爱祖国;不仅在自己被“王甚任之”时热爱祖国,而且在个人遭受屈辱时仍坚韧不拔地热爱祖国。如: 当他“不复在位”时,听说楚怀王放走了屡次欺骗、坑害楚国的张仪,出使在外的屈原连忙从齐国赶回,劝怀王杀掉张仪。当怀王想要往秦赴会时,屈原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秦国是“虎狼之国”的本质,劝谏怀王“毋行”,直到怀王被秦王劫持,仍不改初衷,诚挚地“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一心寄希望怀王有朝一日能幡然醒悟,祖国有朝一日能面目一新。他的这种爱护怀王,振兴祖国之心在《离骚》中得到了多次的表现。屈原的爱国之心,不因楚国的治乱兴衰而改变,更不随个人的荣辱升沉而动摇。他对待祖国确是一颗丹心,一片赤诚,坚贞不移,至死不悔!
2、屈原的正直集中在他敢于同邪恶势力抗争而决不与之妥协的斗争精神上。屈原从一开始就处在战国七雄错综复杂的斗争之中,处在楚国统治集团内部尖锐纷繁的矛盾之中,处在昏君谗臣的重重包围之中。屈原以其杰出的才干,博得了楚怀王的信任,也招致了奸人佞臣的妒忌,当“心害其能”的上官大夫要攫取他的劳动成果时,屈原坚决“不与”,使上官大夫碰了一鼻子灰,对于炙手可热的实权派人物靳尚和宠姬郑袖、令尹子兰,屈原也决不趋炎附势,更不愿与之同流合污,而是同这些损害楚国利益的谗佞之徒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不仅“嫉”恨这些奸臣,而且敢于“刺”责那听信谗言,不辨忠奸的昏君,这一“疾”、一“怨”、一“刺”、一“嫉”,便是屈原刚正不阿的斗争精神的突出表现。这种正直高洁的品德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象经线和纬线一样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织成了宏伟壮丽的浪漫主义诗篇《离骚》。在诗中,屈原多次表白了自己的高洁德操。
课文的最后两部分通过屈原同渔父的比喻性对话,让屈原将自己以死保节的决心作了最终的表白,在那“举世混浊”、“众人皆醉”的恶劣环境中,唯独屈原保持了“清醒”的政治头脑,“清白”的品德节操使他“宁赴常流”“葬身鱼腹”决不“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决不“以皓皓之白,蒙世之温蠖”。这种洁身自好的高尚节操和宁折不弯的斗争精神,表现了他对理想和正义的执着追求,对卑劣、腐朽的切齿痛恨。屈原的死,是对邪恶势力的强烈控诉,也是对浑浑噩噩的人们的呼唤和激励。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屈原的这种反抗终究是消极的,同时他这种孤芳自赏,傲世疾俗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他轻视群众,脱离人民的阶级局限和时代局限,表现了他的“国无人莫我知”(《离骚》)的孤独感。
记叙和议论的结合(夹叙夹议):
本文是一篇极为精彩的传记文学。以记叙屈原生平事迹为主,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热情歌颂了屈原的爱国精神、政治才能和高贵品德,也严厉地谴责了楚怀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靳尚、令尹子兰的阴险,二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文章第一部分记叙屈原受谗被疏后,“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接着便评价《离骚》,作者热情赞颂了《离骚》的伟大成就和价值,赞颂《离骚》实际上就是赞颂屈原。第二部分写楚怀王疏远屈原后三次受骗于秦的史实(1、献地绝齐, 2、割地求和,3、通婚割地。)随即深入议论,谴责“怀王之终不悟”和“不知人”。在议论中充分表达了对屈原的深切同情。第三部分记述屈原自投泪罗江和屈原既死之后的影响。在记叙渔父与屈原对话时,既记述了屈原为什么被流放和要“自投泪罗以死”的原因,也歌颂了屈原洁身自好,坚持操守,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屈原死了以后,虽然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模仿屈原的从容辞令,但由于“莫敢直谏”,数十年后,楚国就灭亡了。由此赞叹象屈原那样“敢直谏”的性格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记叙和议论结合在一起,好处是便于发表议论,更便于抒发情怀。由于屈原人格的伟大,也由于作者的身世跟屈原有些相似的地方,作者跟所有志士仁人一样对屈原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在记叙中一直满怀激情,因此就要议论,亦即要作最高的赞颂。
作业:
[思考和练习]: 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
(四川省资中县第一中学语文组 温钧 整理编写)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张衡传
下一篇:
荆轲刺秦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