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724  
标签:教学论文
如何软化犟学生(网友来稿)
四川省万源市中学 张翔

      1、摘 要:教育教学中常会遇到与教师较劲的犟学生,教师要冷静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恰当选择处理方式,注重情感熏陶让他们软化下来,成为心理健康的学生,从而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2、关 键 词:犟学生;情感;软化

      3、作者简介:张翔(1970— )万源市人,万源市中学一级教师。 犟学生遇事易激动,思想行为上与教师较劲,让教师处于尴尬境地,常成为教师体罚学生的直接诱因。如何消除犟学生的逆反心理,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此,我们先探讨犟学生消极心理的类型。

      一、委屈型。中学生是还未定型的、正在成长的受教育者。学生爱用自己的思维去解释身边的事,但他们个性强、思想不成熟。教师的正确意见和要求往往易被学生误解,使他们产生心理障碍无法摆脱受委屈的阴影,受害者的角色生发出对立情绪和抗拒行为,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恶化。

      二、逞能型。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表现欲望。他们都有学好的愿望,但由于自身素质和知识基础的差异,一个班的学生总有优劣之分。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位置编排、作业批改、平时鼓励、荣誉的获得都倍受青睐,成为老师的宠儿;而学习差的学生常受冷遇和孤立,加之学习基础差,课听不进去,作业无法完成,试图尽力克制自己仍找不到精神动力,不能持之以恒。他们用合乎规范的方式无法获得自尊需要时,又不甘心默默无闻,长期内心处于矛盾状态,为寻求心理平衡,企图以“恶作剧”来显示自己,获得满足。

      三、民主型。中学生具有一定认识能力和评判能力,对身边的事有一定的主见,虽显幼稚,但常有一腔热血,加之学生信息占有量大,对教师言行会去衡量是否符合规范,特别是一部分思维敏捷的学生对教师过火的有悖法规处理问题的方式论理。这时老师如凭权威压制,则其原始的民主意识受到压抑,学生因思想单纯,会用自己的方式同老师较劲。

      四、受宠型。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平常学习自觉,表现优秀。但从未受过刺激,在光环笼罩下,许多弱点渐渐滋生,受虚荣心驱动,他们的个人利益不能损害,如遇细小环节对其不利,从未受过挫折的心理经受不住突如其来的打击,从而内心冲动,凭自己在师生中积淀的好名声与老师过不去。

      犟学生的动机不同,心理也有别,处理原则、方法也应不同。

      一、找准症结,以心换心。每个学生都有被人爱和取得成就的需要,教师单单爱孩子是不够的,还要善于爱护他们。不但留心他们言行,更要了解其内心世界。要知道没有天生的后进生,他们本身是由于不良影响和错误教育的结果。他们常不能得到一般学生能得到的家庭温暖、社会好评,是怨恨、创伤、自卑和自信交织的特殊个体。他们最容易感受爱,教师要善于探究其委屈心理的根源,捕捉学生反馈的每一个信息。学生受一种误解或无法摆脱的痛苦都会引起心情烦躁,产生过急行为,这本质上是成功意识的间接体现,渴望教师关注他,教师对他们不能冷漠、压抑或放任自流,这样会将其得到爱抚的原始初衷彻底改变,将他们推进情感矛盾的深渊,走向教育的反面。我们要多给他们成功的体验,要本着教一届学生,交一批朋友的理念去关心他们,哪怕是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亲热的动作都会让其情感场受到强电流冲击,适时结合其特长爱好,让他们产生向上的动力,给他们自我表现欲找到最佳释放点。

      二、适度施压,恰当开导。品学兼优的孩子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的表现,学业随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环境和自尊要去探索最好的方法,积累更多的知识,以求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们心理是疲惫脆弱的,时时处于烦躁境地而且禁不住打击。同时他们又是教师的宠儿,推到舆论高峰的他们只能向前,唯我独尊的自我意识极易膨胀。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补维生素“No”,常对他们的言行有意渗透否定意识,哪怕是一些细节,也要让他们体验受批评的滋味,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才会将自己放在一个平常心态去衡量。不然教师苦心教育的优秀者会在心理上失去航标而触礁,成为叛逆者,这是很危险的。

      三、心理点穴,倍加呵护。学生再犟,无论表现多差,他总有爱好,总有自己喜爱的、相信的人,有的是怕伤父母的心,有的是怕失去老师的信任,有的是担心伤自尊心,有的是担心不能参加特长学习,教师要细心探究、紧紧抓住其心理底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学生会从内心深处去领悟自己的不足,总之,教师要善于运用每个学生心理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其情感敏感部位,学会点穴术,不随意突破它,在他们每一个进步之后,即时表扬,以鼓起向上的信心,不因你的失误让学生失去理想,冷眼看世界,自暴自弃。

      四、发现不足,及时调整。教师要给学生搭建对话的舞台,恰当引导学生倾诉其对家庭、学校的不满,给他们合理发泄的渠道,营造民主对话的环境。

      作者邮箱: zhanggou70@yahoo.com.cn
标签:教学论文 如何软化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擦亮我们的心窗——教育经验交流会发言(网友来稿)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与学模式的探索(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