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188
标签:
教学论文
写作生活化教学的构想与实践(教师中心稿)
yldayyc@163.com
写作生活化教学是相对于写作形式化教学而提出的。就普遍而言,写作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如何扣题、如何结构、如何谋篇等技术问题上,同时,这些技术上的问题往往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写作过程是指导—写作—批改—讲评,整个过程追求作文在形式上如何达到要求。这样的写作教学我们称之为形式化教学。写作生活化教学认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主要不是依靠写作的技术性因素,而是依靠生活。当一个人语言发展到一定程度,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对生活的敏感度决定了他的写作水平。据此,我们认为,中学的写作教学从目标的表述、命题、写作过程、写作评价等方面都需要改革,让写作回归生活的本来状态,让写作成为学生此在的生活。我们所倡导的写作过程是生活—思考—写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作为知识(写作的技巧技法)的权威参与,而是作为生活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拥有生活,拥抱生活。
写作教学形式化的失误
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写作教学严重地脱离了生活的倾向,追求作文形式上的价值。具体表现在:1、写作目标语言化。比如:扣住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层次清楚、语句通顺、卷面干净等。目标表述均从语言出发,而不是从生活出发,于是作文教学不去深入地思考作文的内容、思想及其作文产生的根源,这样便丢失了作文的“灵魂,” 而只留下作文语言的“躯壳”。在这种目标指引下,作文教学产生了围绕题目的种种做法,在“扣住题意”的指导中,有的教师提出,“作文也像解应用题”,分析已知条件,根据一定的方法,把写作方向“解”出来,于是作文就有了模式,可以分几步来写的框框,从而催生了背离生活的虚假作文,只见语言,不见“人”,只见形式,不见生活,忘却了生活是写作之源。2、写作过程限时化。写作在规定的时间当堂完成,这是写作课的一个基本做法。我们知道,文章虽可以是一挥而就的,但大多都需要长时间的思索,几天,甚至是几年,才使一篇文章酝酿成熟,这是写作作为生活内容的客观实际,而我们每每要学生在一个小时以内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可想而知,这样限时写出的文章,必然是学生已经操作俗滥了的言语的再次排列,写作就成了一种结果的检验,而不是促进水平提高,促进人的发展的手段。3、写作指向命题化。高考作文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命题作文,作文按照题目去写;第二阶段是给材料作文,通过分析材料,确定文章中心,然后进行写作;第三阶段是话题作文,在一定的话题范围下进行写作。虽然在命题方式上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开放,但总要求并没有改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指向中写作。作为结果的测试,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在给定题目、作出限制的情况下让学生写作,成了写作教学的基本做法,这就成了问题。学生只是根据要求,根据命题,搜肠刮肚地去寻找生活。而真实的写作一般是对生活有所领悟、有所触发,形成话题,然后表达成文,我们的写作教学恰恰来了个反方向。难怪学生觉得写作是一件苦事,咬笔头,敲笔杆,苦思冥想,却写不出东西,万一审题不慎,还要“满盘皆输”。老师面对这种现象,却总是以“生活积累不够”来搪塞,既然病根是“生活积累不够”,为什么不直接从生活积累起步呢?4、写作评价单向化。学生作文写好后,统一由老师来批改,批改好后再由教师向学生作讲评,这是写作教学又一种基本做法。由老师来指出学生作文的成败得失,固然有意义,但细细考究起来,这种做法其实显得消极。首先,长期这样做的结果学生的作文会成为对老师的迎合,而不是使学生自己发展自己。学生相对老师,即使“矮”点,也是并列对等的,这样才真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毕竟,写作更讲究个体经验。其次,长期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学生丧失读者意识。教师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只是作文的评判者,写作既为表现自我,也在自我表现中能对别人(读者)有所启发或感悟。失去了后者,只让学生拥有作文的评判者,写作易流入文字游戏,人云亦云。写作教学,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读者,同时要让学生的作文拥有更多的真实的读者。读者缺失是到目前为止,写作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5、写作指导技术化。作文指导的基本做法则是:传授写作技巧、技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写文章,依葫芦画瓢。这种做法也许会奏一时之效,但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原来写作水平不错,但随着年级的提高,写作水平总是停留在那个档次,相对于其他同学,写作水平显得降低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在学习写作过程中受了太多的技术指导而缺乏发现生活的锐利的眼光。而写作是充满个体灵性的活动,以缺乏灵性的技术代替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最终扼杀了学生创造精神,动笔写作,只留下技巧、技法,却没有表达的冲动,写作水平又如何能提高。
写作教学形式化的做法,实质上把作文考试的一套做法完全移植到写作教学,把过程性的活动变成了一次次结果的检测,从根本上脱离了写作源于生活的基本原则,不利于写作的持续发展。学生在离开自己的生活的情况下学习写作,致使富有生命激情的写作活动变成了缺乏生机、缺乏活泼情趣的枯燥的劳动,这是写作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写作生活化教学的做法
一、目标表述生活化。表面上看只是表述问题,实际上目标表述的改变意味着教学观念的改变,意味着教学行为的改变,因为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归。相对于目标表述语言化,我们提出目标表述生活化,把以能力为内容在教学行为上容易引导至技法训练的目标表述改变为以生活为内容在教学行为上引导师生共同与生活展开对话的目标表述。下面是我们为中学写作教学设计的一组目标,在大目标下分列每次写作教学的具体目标。
(一)开启你的爱心:1、体察万物——用爱心抒写生命,2、物我对话——托物和拟人,3、此中有真意——生命的升华。
展开全文阅读
(二)品味家庭生活:1、一笑一颦总关情——父母亲人,2、一窗一几亦留连——家庭环境,3、冷暖酸甜我自知——苦乐家庭事,4、为伊消得人憔悴——透视家庭伦理。
(三)感受校园生活:1、一扇待开启的门——走近教师,2、同桌的你——走近同学,3、风景这边独好——观察学习环境,4、给我一双慧眼——观察学习活动。
(四)体验社会生活:1、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了解社会现状,2、众人拾柴火焰高——参与社会活动,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说社会热点。
(五)课本阅读:1、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文海拾贝,2、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言语品味,3、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整体感悟。
(六)名著阅读:1、读其文,观其人——了解和亲近大师,2、走进缤纷的世界——阅读名著,3、一杯浓浓的清茶——揣摩体悟。
(七)流行阅读:1、自古英雄出少年——武侠小说的阅读,2、梦也依依,情也依依——言情小说的阅读,3、挡不住的韩风——解读韩寒现象,4、我很丑,但我很温柔——流行阅读。
(八)亲近自然:1、倾听大地的呼吸——人与植物,2、关爱自然的精灵——人与动物,3、呵护自然的生命——人与环境。
(九)鉴赏艺术:1、寻觅我们的文化院落——走进古迹,2、聆听历史深处的回响——重读经典,3、真美啊,请停留一下——身临画境,4、开放在琴弦上的花朵——静听天籁。
(十)认识自我:1、我的心中下着雨——自我的烦恼,2、唱一首歌给自己——自我的肯定,3、掌声响起来——自我的挑战,4、找寻心中的阳光——自我的展望。
(十一)丰富自我:1、倾听风铃声——学会关心他人,2、星星眨着明亮的眼睛——感受自然节律,3、美丽的音符在跳动——触摸身边的文化,4、指点江山——天下事,事事关心。
(十二)回归语言:1、从祖先心灵中飞来的语言——感悟神奇的文字,2、横看成岭侧成峰——旧词别解作新注,3、汲古采今,铸就新我——个性写真词典的编撰,4、阳春白雪美,下里巴人亦可爱——方言俚语的解读。
对目标的解释(包括子目标)也充分生活化,以免在目标转变成教学行为时产生异化。保证写作指导能够顺着生活写作的方向。
二、写作过程生活化。就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思考、腾挪的自由。这是写作生活的真实状态。打破那种在时间上一个小时左右、在空间上固定在教室完成一篇文章的做法,几乎每一次写作都是一个活动系列,使每一次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强烈的印记,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前面所说到的“品味家庭生活”中的“一笑一颦总关情——父母亲人”的写作,按照传统的做法,出一个类似“父亲”“父辈”之类的题目,在教师稍作指导后,学生通过回忆当堂完成作文。写作过程生活化写作的做法是:1、找一张父母亲的老照片,询问父母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境下照的,让他们讲讲那个时候发生的与父母亲有关的故事;2、询问父母亲的长辈和兄弟姊妹,了解在他们心目中父母亲的情况;3、给父母亲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为某种原因而使父母亲造成伤害的愧疚;4、写作。对象是父母亲;可以记述事件,可以表达情怀,可以议论观点;题目根据自己的体验确定。这一系列的过程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删调整。这样的一次写作,不仅仅是完成一篇作文,而是通过写作让学生与父母展开心灵的对话,写作水平随着生活内容的加深、学生人格的成长而不断提高。大而言之,写作,不仅仅培养学生的写作技术性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立足于生活的、具有主体的价值判断能力的人,具有把握自身、洞察人类发展能力的人。写作过程生活化的追求就是写作教学从“目中无人”到充满人文、人性的关怀,充满鲜活的生活气息。过程生活化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有如下几种类型:
1、活动—写作型。上面所举的例子就属于这种类型。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写作对象,获取更为深入的人生体验,延长写作者的情感触须,使自己的心灵变得丰富而厚实,使写作与心灵同步成长。但我们反对为写作而设计生活的做法,比如有的教师教如何观察,先让学生做一个游戏活动,同时布置观察任务,然后把观察到的游戏活动写下来。这是为写作而生活的做法,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并没有增加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我们不能独立于学生作为主体的心灵之外从外到内增加学生的生活内容,而是尊重学生的生活,通过活动增进学生对生活内涵的体察和感悟,从而实现写作和生命质量的提升。
2、调查—写作型。学生生活是有局限的,其实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有局限的。人的认识以他所感觉到的世界为限,要让学生笔下具有充实而丰富的内容,靠知识性的指导、靠提要求哪怕这种要求是十分合理的所达不到的,调查是学生走向社会,拓宽自己的感觉世界的重要途径。调查不仅仅为了了解事物,更在于丰富生活。让学生走向社会贴近社会,以社会万象来激活学生写作的内驱力,这样的写作会让学生远离套话、假话、空话,从公共话语中脱离出来,走向充满个性的创造活动。
3、阅读—写作型。书籍虽然不能等同于实际的生活,但书籍中所记录的内容是人类生活的结晶,阅读其实也是走进生活。另一方面,从阅读走向写作是写作生活本身的一个重要内容。离开了阅读而进行的写作,往往是学生已有的话语储存又一次进行排列罢了,对话语储存本身毫无益处,而写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话语储存的丰富,因此从写作角度看,阅读既是写作生活的组成部分,又是丰富学生话语储存的手段。有些文章的写作只要把自己的内心表达出来即可,这一类文章的写作也许给学生一个合适的命题是可以操作的,但大部分文章的写作,在完成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一番阅读,否则就难以保证质量,哪怕写像“勤奋”这样一个简单的话题,在阅读相同话题的文章的基础上更能写出新意,学生学习写作更是如此。
4、休闲—写作型。休闲是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时尚,学生生活虽然比较紧张,但正因为如此,学会休闲应当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内容,而且休闲方式最能表现一个人的情操。旅游、散步、钓鱼、游戏等休闲方式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内容。这种类型的写作,无须教师去有意组织,可以通过学生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对话、摩擦形成写作的个人话题。
写作过程生活化的类型还有很多,无论怎样设计,理念只有一个:写作伴随着学生人格的成熟而成熟,伴随着生活的丰富而提高。叶圣陶先生一再强调学生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曹文轩先生在《我的作文观》中,针对当前中学生作文中大量背离生活实际的现象,疾呼学生作文要“回归自我”。生活化作文的目的就在于此,指导学生生活化作文的意义也在于此。
三、写作内容生活化。其实,写作目标生活化对写作内容已经作了规定,写作目标是生活的,写作内容便是生活的。过程生活化也保证了写作内容的生活化。但是,我们反对学生写作在时间和空间都有严格限制的情况下进行,并不意味着否定学生写作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不否定学生写作可以限时完成,否则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许多内容的写作是可以在统一的时空下完成的,只是表面看起来相同,而观念却截然不同而已。写作内容生活化考虑的是在统一时空进行写作的前提下,如何使写作源于生活的观念得以体现。首先应当承认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每一个人组织语言的习惯也各不相同,所以话题也不能强求一律,方法也不宜统一要求,关键是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生活。怎样使这个目的实现?日本芦田惠之助曾提出“随意选题”说,其要义是自我选定应写的内容。这是相对于给予既定的题目让学生作文的教学方式而提出的。随意选题使写作内容与题目紧密相连,使学生生活与作文训练紧密联系。因此随意选题是实现学生写作内容生活化的重要手段。写作内容生活化的研究部分建立在芦田惠之助的“随意选题”说的基础上,但对其适用的范围和具体操作,我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适用范围前文作了说明,它适合部分情境下的作文,即使在统一时空下的写作,随意选题也只是生活化写作的部分内容。
展开余文
随意选题作文的操作过程:1、学生自由讨论最近对什么东西最感兴趣。这是随意选题作文的起点,这个起点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切入口,而不是写作的能力目标。2、讨论对最感兴趣的东西如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愿意取一个什么样的题目。3、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的题目进行写作。4、师生共同处理学生的作文。这个过程强调思维的内省和反思,强调学生的切己体察。
四、写作评价生活化。要求是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让学生的作文拥有真正的读者,拥有更多的读者,是评价生活化的基本内容,也是写作评价的基本生活状态。如何实现写作评价生活化?我们总结如下几条:
(一)悬挂:打破狭隘的交流空间。具体做法是:在作文后,教师把每位学生的作文悬挂于教室,学生(教师也在一定情况下参与)可以任意取看,自由评说,互相交流意见。通过悬挂学生作文,让学生表现自我和对作品的反馈期待得到对应的满足,如果这种心理在交流中得到满足,会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创作欲望,成为学生写作的一种重要的动力。尊重每个学生的每一篇文章,让每篇文章都有更多的人参与交流,这是以悬挂方式进行作文评价的目的。 悬挂是一种方式,也是一种生活。
二、互改:学生以读者身份介入作文评价。让学生以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别人的作文,在评价别人的作文时,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从而培养写作的读者意识。在互改过程中强调两方面的合作,一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在教师引导下可以通过同座改、分小组改、班级张贴共同改等方式相互启发、共同进步。二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对学生而言,老师在批改作文时作为一位读者并在需要的时候给予合作比处处找语病的审阅者更有帮助,因为写作的真正目的在于交流。
三、通信:直接交流作文得失。具体做法是评改学生作为读者给作者写信,表达对文章的看法。而作者也可以作声辩,通过传递信息,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这种成就是双方的,无论是评改者还是写作者,对于读者的态度都会有直接的体验。
四、学生作文结集。生活真实情况是,写作往往是为了发表,发表文章使自己的心灵释放有了归宿。如何体现这种生活的真实,最好的办法是在刊物上发表学生的文章,但这是有限的,一种简便的做法是给学生作文结集,可以一学期一集,也可以一学年一集;可以个人结集,也可以集体结集。这样,学生写作便有了投稿的体验,这是每一位作者所拥有的生活体验,这种生活体验应当让学生也拥有。
评价生活化的做法还可以直接渗透于写作过程中。比如在节日时,寄给老师、父母、好友的贺卡,自己制作,并写上富有创意的、具有真情实感的贺词;校服设计的构想,把写成的文章直接寄给学校有关人员。等等。
结语:写作是学生此在的生活
写作即生活,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更好地生活。写作生活化教学不仅仅是指把写作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内容联系起来,而是从写作内容到教学策略都要回归到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使作文水平伴随着思想的成熟、精神的发展、情操的升华、人格的成长而提高。
写作不仅仅是审题、主意、布局、谋篇的过程,也不仅仅在写作技法指导下的模仿过程,写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言语的产生问题。言语是如何产生的?是在对话状态下产生的。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对话,写作就不可能深刻地表现人;如果没有人与自然的对话,就难以有高超的写景抒情手段;如果没有人与社会的对话,写作就不可能走出自我的狭隘天地;如果没有自我的心灵对话就不可能写出富有个性的、充满灵气的自我世界……
在生活化理念的支配下,写作不仅成为学生作为学习的需要,而是作为一个人源于生活中的碰撞而产生的需要,学生虽无意于作文,却有意于生活,作文只是学生的生活形式。如果作文是学生的生活形式,必然同时会是他们的成长发展的形式。因为作为生活形式的作文是一个自我疏导、自我解剖、自我升华的过程。
标签:
教学论文
写作生活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几点尝试(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的几个策略性问题(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