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222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设计
娘子关前
五、娘 子 关 前
周立波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组织材料的线索,记叙的顺序;学习本文根据表达中的需要安排详略的写法。
2、学习抗日军民的崇高的民族气节、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丰富的记叙中包含深刻的思想。
2、难点: 本文线索及材料的详略。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导言:
《娘子关前》是著名作家周立波的报告文学《晋察冀边区印象记》,写于一九三八年六月,所记的是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底至二月初五五十多天中作者从晋北返回晋中的途中所见所感。《娘子关前》所记的是其中的一段,即一九三八年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途中两天两夜的事。当时华北处于抗日战争初期,敌人不断向我进犯,时令正当冬未春初,天气十分寒冷。但我党领导的八络军和广大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在敌后建立了根据地,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表现了中华儿女不屈的民族精神。
作者简介:
周立波,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县人。现代作家,共产党员。他的代表作品有反映东北解放区土改斗争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曾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有反映我国工业恢复时期的长篇小说《铁水奔流》;有反映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创作短篇小说《湘江一夜》,获一九七九年短篇小说一等奖。
抗战期间,周立波曾在给友人的信中说: “我打算正式参加部队去,烽火连天的华北,正待我们去创造新世界。我将抛弃纸笔,去做一名游击队员,我无所顾虑,也无所恐惧。”“我要无挂无碍地参加华北抗日战争。我爱这种生活,战斗的,而又是永远新鲜的。”一九三七年冬至一九三八年春,他曾作为八路军战地记者走遍华北前线,行程达二千五百里,在枪林弹雨之中,他不避艰险,不辞劳苦,奋笔疾书,记下自己深受感动的一切,写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和《战地日记》等报告文学。在这些作品中,作者热情歌颂八路军英勇抗日的精神,歌颂革命人民和人民伟大的民族气节,控诉敌人的罪行,揭示敌人必然走向失败的命运。
自读课文:1、划出这次行军的时间、地点、路程表、记叙顺序与线索。
2、写出段落大意。
参考答案:
项 目 内 容 备 注
行军起点 从( )北上 全程(
(1)、白天行程:____由( )出发,____到(
),________到( )省( )县的( )。 ),共
(2)、夜晚行程:________过了( ),进入( ) 翻( )座
区,经过( )、( ),横过( ),____ 大山。
爬到( ),____到达( )
终 点 ________到了( )
展开全文阅读
记叙顺序
记叙线索
从上表可以看出: 本文以部队行军的路线和行程为线索,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即按行军的先后顺序来叙写。每段都有小标题,各段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可独立成篇。
段落大意:
一、“山路上”写途中的艰险,敌人破坏的惨状和老百姓逃难避敌的情形。
二、“初次踏着河北的土地”写第二天的行军,经过“接近敌人的区域”。敌人运输线屡遭破坏,陷入困境;河北人民抗日的爱国激情高涨。
三、“通过敌人的封锁区”写第二天夜晚的行军,进入敌人的封锁区。年轻战士的崇高觉悟,妇女干部的勇敢精神。(不畏艰苦、乐观主义精神)
四、“核桃园”还是写第二天夜晚的行军,通过敌人封锁区中的核桃园。 国民党军队的惨败,日寇的残暴、虚弱及汉奸的无耻。
五、“再会,同志!”仍然写第二天夜晚行军,通过敌人封锁区中的险境桃水桥。与向导依依惜别之情。
六、“我们一天一夜翻了八座山”写第二天夜晚到第三天清晨的行军,通过敌人封锁区中的五太路,到达娘子关前。一天一夜行程一百二十九里,胜利穿过敌人的封锁线。
七、“还我河山”写第三天上午的行军,到达“敌人的后方”,我边区的巩固地带。“还我河山”的愿望一定能实现,抗战必胜。
“还我河山”: 南宋名将岳飞率兵抗金,曾使敌人闻风丧胆,后来受奸臣秦桧、张俊、万俟呙等诬陷,蒙冤下狱,不久,被杀害于风波亭。岳飞临刑前,曾发有“前赴后继,还我河山”之壮烈遗言。“还”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归还”的意思。课文中那写在墙上的四个大字“还我河山”,意思是说: (一定要)使我们祖国的河山重新回到人民的手里,也就是说,一定要从日寇手里收复祖国的土地。
第 二 课 时
课文分析:
一、穿插描写,详略得当,突出主题。
课文叙述了抗战时期作者在一次行军途中的见闻。同时穿插描写了三方面的情况(即敌、顽、我)。
1、日本侵略军的残暴野蛮,汉奸的卑劣怯弱。( 一、四部分 )他们既凶残又虚弱,是外强中干的。他们侵占我大片国土,强占城镇和交通要道,到处烧杀抢淫,弄得广大农村寂寞而荒凉,害得老百姓家破人亡。在敌占区内,他们构筑据点,收罗汉奸,组织“自警团”,妄图巩固。然而事与愿违,他们不时受到我抗日军民的聚歼和袭击,只能死守几个孤立的据点,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2、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无能,不堪一击。( 一、四部分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的方针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他们对日寇实行妥协、投降政策,把大好河山拱手让人。可是迫于全国人民的压力,有时也不得不装模作样地进行抵抗,但往往是一触即溃。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的爱国热忱。( 二、三、五、六、七部分 )抗击日本侵略者,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重任落在了我党领导的抗日军民身上。我抗日军民虽然装备差,但英勇顽强,又有广阔的农村可以回旋。这就决定了我军深入敌后,坚持敌后斗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样的政治、军事环境,同时也就决定了我抗日军民的生活条件和活动规律。在敌人力所不及的地方建立巩固的后方,练兵休整,在敌占区的广大乡村,在敌人的据点和交通要道间纵横驰骋,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虽然生活艰苦,处境险恶,但士气高昂,斗志旺盛。
纵观全文: 1、2两方面是略写,3 方面是详写。这篇散文旨在歌颂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我广大抗日军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突出文章的主旨,作者对关切主题的第三方面情况作了详尽生动的描述。通过朴素动人的文笔,我们看到了敌占区人民对鬼子的强烈仇恨,对祖国兵马的热烈情意;看到了游击健儿抵御外侮奋力拼搏的精神;也看到了八路军战士矢志革命坚韧不拔的革命本质。他们在日本侵略者面前表现出来的那种同仇敌忾,为收复祖国土地愿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凛然气节和爱国赤诚,感人肺腑,撼人心魄。由此可见,作者详写第三方面情况正题为了强有力地表达主题。至于第一、第二两方面的情况作为略写也有必要,它们显示了抗日军民活动的社会环境,交代了时代背景,并从侧面烘托了我抗日军民的高大形象。
二、寓情于景:
“山路上”这部分作者描写了自己行军山西省内所见到的沿途景物,随着作者的画笔我们见到了日寇去后山村的残破景象: 猪、牛和鸡不见了,惯见的羊群也消逝了,留下的只是寂寞的村舍、荒凉的原野。作者落笔于山野村落、家畜牧群,但读者处处可见日寇的掳掠抢夺。敌人的兽行又不止于此,在昔阳和顺一带的贫瘠山地,他们不仅抢走牲畜,烧掉或撤掉小米,而且蓄意拆除老百姓住房的门窗家什,他们是要断绝人们的生计,置中国百姓于死地,而后征服中国。为了更有力地揭露敌人的凶残,作者特意叙写了自己夜宿营庄的见闻: 住房只有一个没有门和抽屉的衣橱,桌椅全被敌人烧掉了;全村二十三家人家就找不出五个好炕(全被敌人捣毁了);军队来时,老百姓误认为是敌人,都逃到山里去了;半夜冷醒,在凛冽的寒风里,远远可闻婴儿的哭声。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寓情于景,在客观事物的描绘中,熔铸进主观的思想感情,表明了自己的爱和憎。
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初次踏上河北的土地”写的是敌占区人民宁死不屈的斗志和抵御外侮的决心。作者是这样介绍交通线的: 正太路上原有两个火车头,被游击队毁了一个,只剩一个了;正太络的铁桥也常遭破坏;同浦路通车更困难,从大同到原平一段铁路完全破坏了;汽车线又常被切断。这里作者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用日寇的无能为力,烘托我游击战士的机智勇敢。侵略者的重重困难,不正说明了我游击队的战果赫赫吗? 作者实写交通线的屡遭破坏,虚我游击健儿神出鬼没的斗争活动,用笔巧妙,耐人寻味。
倘若把上述侧面描写和后面介绍一村妪的文字联系起来考察,便能够发现两部分文字具有内在联系: 前者写的是游击队这个战斗集体,后者写的是一个极普通的乡村老妪;前者侧重写人们对侵略者的仇恨,后者着重写老百姓对祖国兵马的热烈情意;前者是侧面写,后者是正面写,两组材料相互补充,相互辉映,有力地反映了敌占区人民赤诚爱国之心。
展开余文
四、抓带特征性的行为,传神勾勒,展现人物风貌:(散文描写人物形象描写的特特点)
对两名战士的描写体现了这一特点。
作者分三步介绍了小战士:
首先介绍了简历。年仅14岁的四川“小鬼”却有了参军六年的经历,这已是不平常;更不平常的是他曾经参加过雪山草地的长征。这简明的经历意蕴丰富,它说明小战士不仅接受过枪林弹雨血与火的考验,也经历了雪山草地上的生与死的搏斗,是个有志气、有斗争经验的革命战士。这也刻画出了小战士性格发展的来龙去脉,使后文写他过封锁线时的表现显得真实可靠。
其次借助于生动的细节描写再现小战士的风貌。小战士是个无线电台工人,作者写他不忘学得的电码,在穿越敌人封锁线的危险时刻,在这随时有性命之忧的场合,他和往常一样小声念诵着电码,“他的微小的声音,在这深更静夜里,很远都可以听到。”这是多么动人的一笔啊! 至此小战士身陷险境一无畏惧的气概和勤于职守的品质暴露无遗。一个坚毅沉勇的小战士形象顿时跃然纸上。
最后补上一笔,用对话揭示小战士崇高的精神境界。“第一,为了救中国;第二,为了救自己。”正是这高尚的生活理想鼓舞着他,使他加入了革命战士的行列,成长为一名忠勇的战士。作者笔下的小战士声吻毕肖,情态如见,可敬可爱。
女战士的形象也分三步写:
第一步,以“同行的人们中还有一个奇异的人”,引出女战士张瑞华,并点出她是红军高级将领聂荣臻同志的夫人,是队伍中唯一的女性。她是指挥官的家属,又是一个女战士,却和普通的八路军战士一起跋山涉水越险境,这也初步写出了她的奇异。
第二步,作者介绍她的一则传说,说她曾经扮做男孩在满州里军队里做士兵的工作。这则传说显示了她的非凡的勇气和过人的胆略,可作者偏又宕开一笔,说不知道这一传说是否确实。
第三步,作者强调“这天晚上”她所表现的耐得住任何艰险的精神,显示了她是一个不大寻常的女性。尽管文中无一处具体写她当晚的表现,但我们从作者当时那种强烈的感受中可知道她的勇敢坚韧,她的镇定自若。尽管后面仍然没有正面提及传说的可靠与否,但我们从作者所抒发的感受中,也可以推想到传闻的可信。这里回应前文,使女战士的英武气概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作者选取这两个人物着力绘写,自有他的用意。写小战士前,作者提到了在穿越封锁线时“我们的人都不惧怕。战士们是常常通过铁路的,非常的镇静,把艰险当成了家常。”在写女战士后也说到了即使在军队里生活比较短的“几十个延安学生和我”也都是“一点也不怕的”。可见,作者选择这两名战士简笔勾勒是为了以少总多,以特殊概括一般,让读者对这支行军队伍中战士的风貌有一个鲜明的印象。
五、多侧面描写:
“还我河山”这一部分塑造了游击战士的群像,表现了他们“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崇高民族气节。
这部分,作者并没有借助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正面描绘游击战士的形象,而是借助于生活片断的映现从各个侧面来揭示他们的精神实质。
作者用杀鸡慰劳这一生活画面暗示了在前线与敌人恶战的战士的艰苦;用跑步、投弹的军训场景呈现战士们的斗志正旺,毫不懈怠;用屋顶上课来突出八路军与游击队的紧密联系和党对游击队战士的教育和领导。在这一批忠勇的战士面前,装备精锐、火力强大的敌人压不倒他们,缺吃少穿的艰苦生活折不服他们,重金利诱更无法收买他们的一颗颗丹心,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真正儿女,是无价之宝。
六、感情升华,感受强烈:
作者看见四个巨大的字“还我河山”,又想起夜间的经历,就忍不住流泪,这是为什么?
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过“古人之观于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皆有所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平时惯于对事物进行寻幽索微的深入思考,才可能因眼前的景物作契机,诱发心中的情感而生出独特的感受。作者在这里也属于这种情况。
这一夜,作者经历了紧张的战斗戒备,艰难的长途行军,作者看到的是那么多;同行的战友为抗战事业出生入死无所畏惧,风餐露宿在所不辞的英雄气概,游击战士为收复失地,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一个个矫健的身影,一个个亲切的面容,一声声热情的话语,这一切无不撩拔着作者的心绪。现在眼前突兀出现了“达我河山”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顿时触动了作者的情怀,至此,夜间的经历统统奔赴眼底,与墙上笔力雄健的四个大字融成一片,合为一体了。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的感情进一步升华,感受更加强烈,“还我河山”这一震天撼地的严正呼告不正发自万千抗日军民的肺腑,也出于自己的心田吗? 广大抗日军民身上炽热的爱国激情深深地打动着作者,使他感奋,使他鼓舞,以至于流下了眼泪。
七、结尾在表达中心思想和结构上的作用:
结尾以墙上的巨字“还我河山”和作者读字的感受收煞全文,明朗地启示读者,作者意在歌颂为光复祖国山河而英勇抗战的广大军民,歌颂他们身上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样就归结了题旨,点明了主题,可谓“卒章显其志”。从结构上看,在前面铺陈叙事,绘景写人的基础上,篇末的点睛之笔,揭示了全文的线索,也是全篇的自然结束。作者运笔行所当行,止于所当由,随物以婉转,与心而徘徊,篇末的戛然而止,另有一种余音袅袅,韵味不绝的艺术效果。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
(四川省资中县第一中学语文组 温钧 整理编写)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设计
娘子关前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汉堡港的变奏
下一篇:
威尼斯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