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915  
标签:教学论文
文随心动,笔随情至--谈如何抒写自己的感受(网友来稿)
江苏南通市八一中学 朱建清

      平时看同学的作文总感觉,他们的作文缺血少肉,干瘪得很。究起原因,是因为他们很少或者根本不去描写自己的感受;没有真实的感受,作文又怎能做到充实而感人?

      许多同学都能写事情的过程,会描述碰到的人、见到的景,但老实说,他们所描述的,是很难做到形象感人的,因为他们的描述,仅仅停留在对生活的简单复制上,生活里怎样,他就写成怎样,没有融进感情,没有放飞想象,没有体验的表达和感悟的流露,一句话,他们的笔墨里是寻找不到自我感受的影子的,所以,他们的描述只能是被动的机械的描摹,而不是主动的释放自我感受的富有创造性的表达。作文要传递自我感受,就必须文随心动,笔随情至,就必须:

      一、在描述客观生活时,要善于融进自我的感情。也许,我们无须像写诗那样,把每句话都写得激情澎湃,但我们必须做到像写诗那样用心用情;自己的内心,自己的感情,更多的时候,也许不是裸露在文字之外,而是深藏在字里行间。要说的《背影》,全文有多少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几乎没有。作者正是在看似不露声色中,袒露出发自内心的感激、理解、怀念和歉疚,传达着世间至诚至善的父子之情。“肥胖的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写的仅仅是父亲过铁道的背影?仅仅是背影的外形特征?不,我们从沉重的颜色中感受到的是家境的惨谈和父亲生活的沉重,感受到的是一股凄凉,这种凄凉缘自于作者对家境惨谈的伤感和对身处其中的父亲的理解与体贴;“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手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不加装饰的动词,描述着翻月台的艰难,也诠释着父爱尽心尽责的程度,更浸透着儿子对父亲感激之情。《背影》全文以质朴的语句表达着对父爱的真切感受,做到了句句传情,字字用心去表达。所以,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就必须捧出自己的真心,写感受,有时就是在写自己的真实内心,就是在写自己的真实感情。

      二、在具体的描述中,要不失时机的放飞想象。令人动情的事物总是叫人自然地产生想象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树枝积雪皑皑,美丽得令人动心的景象,自然让诗人产生美丽而奇特的想象。而想象其实就是感受的集中爆发,是感受的具体结晶。爆发和结晶都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所以,许多时候,想象被装在一个比喻一个拟人里,这个比喻、拟人就浓缩进作者独特的感受。《济南的冬天》是这样描写雪后的山景的:“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句中的“日本看护妇”、“一道银边”、“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既是美妙的雪景使作者产生的美丽想象,又是作者对雪后秀丽景象的新奇感受。正因为作者放飞出一个个想象,济南冬天的雪景才染上鲜明的主观色彩,济南的冬天的特征才那么鲜明可感,触手可摸。所以,当我们对人和物展开具体的描写时,要充分调动想象力,去捕捉,去挖掘描写对象的内在的神韵,并尽可能的去表现它,也许这时从我们的笔下流出的是一个个形象的比喻,一句句贴切的拟人,但更主要的是此时我们写下的是来自内心的感受,它已不知不觉的依附在那些生动的描写中了

      三、在平时作文练习时,要自觉的培养角色意识。 写作文,许多时候其实是在对过去或未来的情景作创造性的描述,所以,写作文需要设身处地:写过去的事,自己就走进过去的事中;写美好的未来,自己就沉入自己所营造的美好的氛围中;写花,自己就是花,把一缕缕芳香倾洒人间,把一抹抹色彩画满大地;写小草,自己就是小草,钻出土层,为的是装点春天的繁荣……就如同是演员演戏,只有进入角色,戏才能演得有感情,人物才能演得富有个性,写作文同样需要进入角色,尽可能的走进一种特定的氛围中,这样才能写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个性。巴金说:“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跟一些人一块儿受苦,跟一些人一块儿在魔爪下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这就是进入角色。那么如何使自己进入角色呢?笔者以为应该以写日记的心态去写作文。一些平时作文写得并不好的同学,往往却能在日记里写出声情并茂的文字,除去他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之外,其原因就在于他写的时候有一个明确的倾诉的对象,一旦有了明确的倾诉的对象,强烈的倾诉的愿望会使写作者迅速地进入表达的状态,他们的心在颤,他们的情在动,笔墨下流淌的当然是来自心灵的感动和醒悟。所以写作文时,确立一个倾诉的对象,就能较快使自己进入写的角色,走进写的状态,这样又何愁字里行间不能表达真情实感?

      作者通信方式:

      邮编:226014

      电话:05135260426

      电子信箱:byzxzjq@tom.com

      

      作者邮箱: gyszjq@sina.com

      
标签:教学论文 文随心动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老师,你诚信待人了吗?(网友来稿)
下一篇:走进新课程的反思(演讲稿)(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