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757  
标签:教学论文
文言文精读篇目笔记要点
【七年级上册】

      1、童趣 沈复[清]

      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象,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2、《论语》十则

      勤于学习:学而时习 敏而好学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三人有师

      善于学习:学而时习 温故知新 学思 默而识之

      修身做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咏雪 刘义庆[南北朝]

      客观地写出谢家咏雪一事,不作任何评论,但作者意图一目了然。

      以”盐”喻学求形似,以柳絮”喻雪达神似,高下自在其中。

      4、陈太丘与友期 刘义庆

      通过元方责客表现他懂得为人的道理,借此表明明礼诚信的品格是人所应有的。

      叙写原因、经过、结果,都让人一目了然。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

      【七年级下册】

      1、伤仲永 王安石[宋]

      (1)在选材组材上,"见""闻"交织,详略有序。

      用"闻"、"见"、"闻"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详写第一个片断,突出方仲永幼年聪慧,为下文铺垫,突出"伤"的前提,写其父贪利之举,点明"伤"的原因;略写后两个片断,引人深思,点明"伤"的内容。

      (2)在语言表达上,用词洗炼、生动。

      (3)主旨: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

      2.口技 林嗣环[清]

      “善”字贯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题旨的关键性字眼。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写表演道具的简单,写听众的神情和动作,衬托“善口技者”技艺高超。

      3.夸父逐日 《山海经》

      生动的人物,丰富的想象,浪漫的夸张。

      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豪气

      4.两小儿辩日 《列子》

      我国古代人民探索自然的强烈愿望。

      “孔子不能决”说明了天下之理,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强不知以为知。

      【八年级上册】

      1、桃花源记 陶渊明[东晋]

      (1)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

      了广大人民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

      (2)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

      (3)采用虚虚实实的写法,开头、结尾的神秘的文字,暗示桃花源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

      的幻想世界。

      2、陋室铭 刘禹锡[唐]

      (1)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形容其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类比衬托。山、水----陋室 诸葛庐、子云亭----陋室

      3、爱莲说 周敦颐[宋]

      (1)托物言志,以莲喻人,赞扬君子品格,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菊,正衬莲;

      牡丹,反衬莲。

      (2)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骈句散句交错。

      4、三峡 郦道元[南北朝]

      赞美三峡雄伟而秀丽的山水风光。

      第一节写三峡的山高,第二节写夏水之急,第三节写春冬山林间的水清,第四节写深秋时节的凄凉。

      5、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南北朝]

      (1)写普通山川之美,清丽自然,浑然天趣,表露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2)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山水的相映、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展开全文阅读
      (3)高峰为静,流水为动;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6、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宋]

      写初冬月夜不眠,出户邀友赏月的欣喜之情,表现了作者逆境中达观处世,自适其适,自乐其乐。

      写法:

      日记式的短文,语言清通,内容简明。 第一层叙事,第二层写景,第三层抒情。

      承天寺中庭月色的描写用了比喻手法。

      【八年级下册】

      1、与朱元思书 吴均[南北朝]

      (1)以淡泊的情怀,描述乘船游富春江的观感,抒写寄情山水的乐趣(领悟自然和人生的真谛,厌倦官场生活)。

      (2)本文的特点:(1)骈体文;(2)以写景为主,景中寓情;(3)采用总分结构;

      (4)视觉描写与听觉描写相结合,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配合,

      2、马说 韩愈[唐]

      (1).托物寓意的写法,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2)寓深刻的思想于具体的形象之中,围绕“不知马”这一中心展开论述。

      3、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元末明初]

      (1)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

      (2)对照的写法:述少时为学之难,写从师,以名师的辞色严厉与自己的恭谨虔敬相对照;写衣饰,以同舍生的绮绣珠玉烨然若神与自己的旧袍敝衣略无慕艳相对照。

      4、小石潭记 柳宗元[唐]

      (1)思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

      “全石以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是“石潭”。

      “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水鸣因石而不一般。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

      “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

      “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亦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优伤、悲凉的心境。

      (3)寄情山水,排遣因政治上的失意而带来的悲凉、抑郁的心情。

      5、岳阳楼记 范仲淹[宋]

      (1)理清文脉

      以物喜——不以物喜

      大观——→览物之情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以己悲——不以己悲

      (叙事出景) (由景生情) (情景交融) (由情入议) (警句,振起全篇,点明主旨)

      (2)骈句,与对偶相近,但音韵词性上要求不严格,散句,相对于骈句而言。

      骈句朗读:四字句,两字一顿,余则按意义划分,相邻的两骈句间停顿稍长。

      6、醉翁亭记 欧阳修[宋]

      文章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1.理清文脉:

      朝暮 滁人游

      山、泉、亭——山水之乐 乐无穷 太守宴 (陪衬)

      四时 众宾欢 

      太守醉 ——醉能同乐,醒述以文(点题)

      (醉乐统一,互为表里,醉即乐)

      2.“而”的读法:有转折递进意味的重读,余则轻读。

      【九年级上册】

      1、陈涉世家 司马迁[汉]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

      (2)以人物对话为主,间以叙事,以对话表现人物性格

      (3)材料安排上的洋略处理:详写起义的准备发动的过程,重点写陈胜的谋划。略写起义后的境况及建立农民政权,省去战斗情况和筹建政权的情况。依据:突出陈胜杰出的组织、领导才能。

      (4)重点语句:

      “苟富贵,无相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壮志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反映陈胜有远大理想,有反抗精神)

      “天下苦秦久矣”(概括天下形势,揭露秦朝苛政,揭示了暴发起义的必然性)

      “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起义的策略口号)

      2、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1)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故事,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

      (2)写作特点:

      (1)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3)运用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

      3、出师表 诸葛亮[三国]

      (1)三条建议:(1)广开言路;(2)赏罚分明;(3)亲贤远佞,第三条是建议的核心。是决定国家兴亡存败的根本条件。

      (2)本文以议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先谈治国大计,寓情于议;再说明出师这一决策,寓情于叙;最后归结全篇主旨:希望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情词恳切。本文着眼“出师”二字,以表陈情:感恩图报之情。

      【九年级下册】

      1、公输 《墨子》


展开余文
      (1)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

      (2)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

      (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 (2)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3)先发制人,保持主动。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

      (3)写作特点

      叙写抓住矛盾,步步深入,一波三折,悬念迭生。 人物形象鲜明。(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狡猾。) 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轲[战国]

      (1)借战争说政治,告诉当时国君,要想称雄诸侯,必须行仁政,求人和,使天下民心归顺。

      (2)论证的有序性:全章分两大层次,先论证取胜的关键在于人和;后论欲求人和必先得道。

      语言的流畅性:突出表现为造句的顶针和排比。论证的有序性和语言的流畅性,使这段谈话记录逻辑严谨,气势磅礴,具有“沛然莫之能御”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提倡忧患意识,反对安乐思想。以古圣贤为当时统治者树立榜样,告诫他们要保持忧患意识,不可耽于安乐。勉励人们在困境中艰苦奋斗。

      (2)首先列举大量同类事例。接着便以这样的观点谈人论国。最后归纳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鱼我所欲也

      (1)孟子这段话的主旨,在于呼唤人们,要不为物欲所蔽,永葆一颗正义之心,做舍生取义的贤者。

      第一层:以鱼与熊掌的取舍作比,说明“舍生取义”。

      第二层:讲道理,对舍生取义的命题做正面阐述。

      第三层:讲道理,对舍生取义的命题做反面论证。

      第四层:例证,先正面,不受不屑。

      第五层:例证,再反面,受之。

      第六层:总结,人应保持本心(义)

      (2)本文大量的采用了对偶的句式。行文之中,两两相比,两两对照,如车之两轮循路之双轨,滚滚相前,势不可当。

      5、曹刿论战 左丘明[春秋]

      (1)国战胜齐国的原因:

      (1)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2)选择了有利于反攻的阵地,长勺;(3)抓住了有利于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4)抓住了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根本原因是取得了人民的支持。

      (2)叙事线索:曹刿的活动或长勺之战的经过。

      (3)详写与略写:详写曹刿对战争问题的论述,着眼于表现他的“远谋”,其他诸如战争起因、请见、从战、克敌及战况不写或略写,目的:突出中心。

      6、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1)结构的“三叠法”:三问,三答(与徐公比美);三比(由已推王);三赏(齐王纳谏);三变(结果)。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2)邹忌劝谏技巧:

      (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悦目的。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4)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设喻巧妙,入情入理。

      
标签:教学论文 文言文精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莺啼声声总关情(网友来稿)
下一篇:《中考作文升格途径的探索》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