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565
标签:
教学论文
制约语文效益的非语文因素及其对策(教师中心稿)
浙江宁波鄞州五乡中学 吴伟妙
邮编 315111
语文教学效益低下,“少、慢、差、费”现象严重早已不是个别人的看法,而是全体语文专家和教师,乃至整个教育界、整个社会的共识。对于语文效益低下的原因,很多文章作了探讨,但这些文章大多就教材建设、教师素质和教法方面探讨原因。我们不否认这些因素对语文效益的决定性作用。但制约语文效益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有外部和内部的多种因素,单纯地归结为内部因素,是不合理的。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教材、教法和教师比六十年代有了很大进步,而效益却每况愈下。显然单从语文的内部因素去探讨语文效益低下的原因,是不科学的,至少也是不全面的,对广大语文教师来说也是不公正的。因为语文教学绝对不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而是与整个教育界、整个社会有密切的联系,教育的外部环境对教育起着同样不可低估的作用,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受着外部因素的很多制约。因此,我们还应跳出语文自身这个小圈子,审视一下语文教学所处的大环境,那么可以看到我们的大环境显然是不容乐观的,也就是说有很多非语文因素在影响着语文教学,制约着目前语文效益的提高。
一、教学观念的偏差导致了语文教学行为的偏差
对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与教学的基本目标的认识,长期以来不够明确,争议较大,实际执行中又有很大偏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益。
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应该是工具性,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的问题,要提高的是学生感知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新大纲还提出了“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说法,强调了它的文化性和人文性,也就是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整体素质。关于素质,爱因斯坦曾说过一段极为通俗的话:“什么是素质,当我们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忘掉之后,所剩下的东西才是素质。”我们不难明白: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精神为中心,不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更不是以高考为中心。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但在日常教学中,语言训练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看重,而作为次要因素的思想性及所谓的技巧却过于突出。分析课文、训练作文时,偏重于思想内容分析,偏重于段落结构、表现方法的空洞分析,而忽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所谓的语言训练其实也只是按教师的统一计划不断地做高考模拟题。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偏向了思想性,而思想熏陶却又脱离了人文的丰富内容。其结果是语言表达能力受到影响,而思想修养也未见提高。学生毕业进入高校或社会之后,最先遗忘的是什么?语文和政治。而在语文中,最先遗忘的则是基础知识,剩下的作文也是错字病句连篇。这不能不说是错误观念下的不恰当的教学活动使然。这种观念不改变,教师和学生都无法进入到一个科学的语文学习的环境,语文教学也就无法改变“少、慢、差、费”的现象。
二、功利性的评价标准窒息了教师的创新精神
基础教育的评价标准直接影响到中学的教学行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应该有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和创造性的观点,要有一个长远的标准。人们常用满腹诗书、能说会写来称赞一个人的语文水平高。但由于目前普通中学直接承担着高考的任务,我们的教育尤其是普高教育受高考的直接制约,因此评价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明显地偏向了升学考试成绩(客观上说,的确也没有哪个标准比这个升学成绩来得更快、更明显、更容易把握)。许多人(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群众)的衡量标准也趋于功利化,在他们眼中所谓成才,其前提条件就是考上大学;要论这所学校办学质量如何,培养了多少人才,很简单,就看你有多少学生考上大学。这种压力一层层地渗透到每个教师和学生心中,“满堂灌”、“题海战术”至今不能“寿终正寝”,还在一定范围内表现了极强的生命力,这也就不足为怪了;教材即使再合理、再科学也无济于事,教师本领再大,也只能“戴着镣铐跳舞”。这种情况不仅制约了高三教学,也影响了高一高二乃至初中。
学校的功能是培养学生,考试只是其次要的附属功能,但现实的情况刚好相反。在高考的压力之下,许多学校及教师不得不跟着考试走而不是遵循教学的固有规律;因为考试的影响,课堂教学变成了考试练习分析课,教材变成了考试练习册或干脆置之不理,使语文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也因为考试的影响,学生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做应试作业,基本抛弃了语文的课外阅读,割断了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即使是语文教学本身,也趋向于“精确主义”。语文学科讲究的是悟性,讲究的是思维和生动形象的表述,而不是“精确”的答案。它需要学生在较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习得,也应该在长期的生活中发挥其作用,高考只是评价语文教学效果的阶段标准而不是终极标准,而我们的教学却是以高考为评价的唯一标准的。
三、社会的迅速变化削弱了语文教学地位
现代社会的迅速变化,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基础教育增加了不少门类,教学内容与手段异彩纷呈,学生的兴趣更多地集中在科学知识上。同时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他们对于需要仔细品味的文学缺乏必要的兴趣;快餐式的文化更削弱了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传统教学中语文的首要地位已让位于数理化等自然科学学科和英语学科(这一点还可以从政治、历史等学科的遭遇中得到印证)。传统的语言文字表达特别重视“推敲”,在反复的诵读领悟中体会语言的内涵。而如今盛行的大都是供人们的饭后茶余消遣的短小的快餐文化。因此他们喜欢直观的影视作品,喜欢感情外露的言情小说,厌倦文学原著;他们习惯于从影视中吸收信息,而不愿花更多的时间去咀嚼文学精华。连时间比较宽余的大学生都不喜欢也不愿阅读文学名著,更何况是时间有限的中学生呢?
四、社会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轻视语文的氛围
目前社会上选拔人才、提拔干部、评定职称需要考政治理论、考计算机、考外语、考当代科技等,却从未听说过要考语文;全国性的数理化竞赛大受欢迎,获奖者在升学中可得到种种优惠,而语文竞赛的获奖者却无法享受类似的待遇(即使有,也是个别高校的特殊行为而不是普遍的行为,如“新概念作文大赛”)。社会的环境是科学性超过了人文性,教育界过于残酷的分数竞争使见效快的数理化更受人们的重视,而需要品味揣摩而见效慢的语文都受到冷落。再加上理科专业出路广,价值取向导致了整个社会重理轻文的风气的形成和传播。客观地说,我们现行的机制是有利于理科而不利于语文等文科教学的。
展开全文阅读
以上因素综合起来,构成了一种严重阻碍语文教学改革、束缚语文教师手脚的教学环境。就目前而言,要改变这种现状尚有待时间,但我们并不是束手无策、只有等待,语文界的共同努力应该是有助于语文教学外环境的好转的。
一、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开展之际,改变教育行政部门、教师的观念和评价制度。
二十一世纪的教学关注的是学生个体的充分发展与终身发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的提出适应了这个要求,倡导由知识传授变为注重对人的培养,这是一种深刻的变革,是教学观念的极大的进步。从重视人这一观念出发,关注人的塑造,这一观念已渐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经过几年的宣传,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这为语文教学观念的改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的任务是教育行政部门如何把口头的理论口号付诸实践,制订出符合教育发展潮流的指导性计划和评价标准,以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为语文教改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期待教育行政部门把工作精力从抓高考转到抓素质、抓教改上来。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使教师牢固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当然如果能把高考职能从普通高中剥离出来,使它成为社会的事而不是学校的事,那就更有利了。
二、乘语文新大纲新教材推广使用之东风,改变教法,突出思维、感知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突出人文性。
新大纲较之旧大纲、新教材之旧教材,最重要的变化就在于语文教育理念的变化。湖北省宜昌市教委教研室特级教师张文海在谈到对语文新教材的认识时有这么一段话:“《实验课本》以其鲜明的‘人文精神’为困境中的语文教学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主要体现:一是它担当起强调人类‘崇高精神’的责任;二是它吹奏着情感这只人文精神的‘芦笛’,让情感智商进入高中生的审美视野;三是以人的智力发展规律为指针,注重智力的逐级培养,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赞美人类崇高精神,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启迪个性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是《实验课本》人文精神的三大支柱。”
借此东风,要对语文教师进行系统的新大纲、新教材培训。教师要坚信自己的教学理念,突出思维、突出人文、突出感知与运用能力。语文应既重工具性,又重人文性,以人文精神去完善、升华工具性,以工具性使人文精神落到实处。这是语文教育追求的完美境界。
三、研究高考中的素质与能力因素,发挥高考正确的科学的导向作用。
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已明显地趋向素质化,强调学生的基础语文能力,重视试题的灵活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了试题的开放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立足于全面提高语文素质而不是只提高应试解题能力;必须打破语文教材、课堂教学这个封闭的小圈子,使语文教学从内容到形式更为广阔,更贴近生活。语文教师不应只看到高考试题中的知识点,还应看到其内在的素质能力;各地的高考复习研讨会,不应只讲些如何复习解答题目,更应挖掘试题的素质导向。使每年的高考真正起到正确的素质导向作用。
四、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营造语文教学的小环境。
语文的课外活动应首先从扩大阅读量做起。学生语文程度的下降最根本的原因是读书少。五六十年代中学生语文作业并不多,但课外书却读了不少,有些还是许多人甚至全班全校一起读,一起形容探讨。如今语文新教材的使用,尤其是语文读本的配套和推荐书目的开列,其目的就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建立一个课堂内的大语文世界。借此机会,就要积极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真正把阅读等语文活动开展起来,持之以恒,是会收到效果的。
语文教学的冬天行将结束,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即将到来,我们期待着在这么一个春天中,语文教师能真正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2001年宁波市中语会年会论文)
标签:
教学论文
制约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别有洞天任翕张——利用民间文学资源促进学生作文兴趣的尝试(网友来稿)
下一篇:
夯实基础拓展思维(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