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864  
标签:教学论文
结合语境,连贯得体——语言运用试题的考查题型与应试策略(教师中心稿)


710061    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  

语言运用试题,即语言表达连贯试题的题型整体上有两类:客观题和主观题。全国题中,客观题主要指词语选用、成语正误、病句辨析、标点运用和嵌句题,多在第一大题出现。主观题多在第六大题出现,本文拟在此做一些探索。

第六大题的主观表达题,是高考语文的一块试验田,紧扣语文实际,形式多样,常考常新。本题重在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而简明、连贯、得体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原则。高考试题对这一能力的主要考查形式有以下几种形式:(1)句式变换;(2)连贯衔接;(3)语段压缩;(4)词句扩展;(5)语段修改;(6)图表转述;(7)填充语句;(8)仿句造句。解答语言表达试题务必看清题意,明确答题方式,注意词语、句式、修辞(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的运用,尽可能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最准确的内容。一句话,务必结合语境,做到连贯得体。下边重点从四个方面做些点播,以期抛砖引玉。

一、熟语考查。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这里只对成语以外的其他方面作以诠释。①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②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例如: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③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例如:知识就是力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事实胜于雄辩。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格言何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④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例如: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冬天里穿裙子——美丽冻(动)人。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寓意,二是谐音。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语,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2004年全国题中有这样一道题:根据下边句子的语境,写出两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熟语(歇后语、俗语或成语均可),答在序号后面。 

学生会主席说:“近来大家对学生会的工作有不少意见。今天这个座谈会,就是想请同学们         ,有什么说什么,帮助我们做好工作。”

该题的参考答案为:①横条鼻子竖挑眼;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道题考查熟语的运用,而且要求写出两个。这里不仅有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也有语言积累的考查。为了切实考查熟语的运用,考题设计了语境。在所给的语境中,如“有不少意见”、“有什么说什么”等信息,都为运用恰当的熟语提供了依据。

二、句子衔接考查。句子衔接要符合简明、连贯、得体的原则。“简明”的含义是“简要”、“明晰”。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连贯”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得体”,即符合外部语境的各种要求,。注意表达方式、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

解答语言表达连贯题的基本思路是:①在审读提干的基础上,专心研读题面文段,整体理解文段表述的话题(保持话题的同一性),整体理解文段一致,整体把握文段情调。②分析句间关系,找准表述思路。从事理方面来说,表述思路要符合事理逻辑;从文理上来说,就是要有一个合理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事理顺序。一般来说,叙事写景类采用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时空顺序);议论抒情类采用逻辑事理顺序,一般是指由特殊到一般、由总到分、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等顺序,但也要注意一些约定俗成的顺序,如男女老少、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自然人类社会、工农兵学商、政治经济文化等。③找到衔接呼应词语,注意句式表达特点。找呼应词语时,还要留心标点符号,诸如分号、冒号等。句式特点指语句的结构、节奏、声调(韵脚)等。语句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语句节奏和声韵调的巧妙组合,常常能使语句更加连贯紧凑。④只提供语境,不提供现成句子情况下,务必结合语境,上下沟通,前后连贯,首尾一致。这种题务必强化语境意识,设身处地,不但要考虑语言的内部环境,而且要考虑语言的外部环境,要调动各种知识储备。

2004年全国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电台计划播报旅游天气预报时,在各条信息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加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请你在下面三条天气信息之间,为电台设计两段这样的话。

三亚(海南)     晴     24~32℃

                                                       

漠河(黑龙江)   小雪   -22~ -40℃

                                                        


展开全文阅读
大理(云南)   多云转小雨   12~24℃

该题的参考答案为:①今天去三亚旅游,如果能带上一些防晒物品,会使您更加惬意。比起三亚来,黑龙江的漠河却是另一派风光。飞舞的雪花会让南方的朋友欣喜不已。但请您一定多带些衣服,以防感冒。具体天气情况是:②北方的漠河用洁白的雪花迎接来访的客人,西南的大理则以温柔的小雨期待着您的光临,加上舒适的温度,今天登临苍山,泛舟洱海,相信朋友们会流连忘返。提醒您带上雨具,大理具体天气情况是:

这道语言衔接题与以往所考查的形式不同之处在于,它要求在三条天气预报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做到既为旅游者播报了天气情况,又有“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答好这样的题目需要较好的语言运用技能,也需要较为灵活的思维和一定的相关知识。设计这样一个情景,使语言运用的考查增加一些趣味性,也有当今电台播报此类信息实例的依据。从所提供的具体语境来看,地区差异大,天气情况多样,这为写好前后衔接的话提供了开阔的区间。如果有一定的地理常识和较为丰富的想象力,要写好这两段衔接的话并不难。

三、对联考查。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形式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形式多样,运用广泛,2005年的春节文艺晚会就是用对联串起来的,令人耳目一新。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对对子一直是学习的重要内容。练习对对子能够从中学到推敲、锤炼、运用语言的一些方法,也是语感培养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对联是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的整体,有的对联还包括横批。对联形式上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即上下联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平仄相对,能够做到声调和谐。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对联讲究炼字,更讲究炼意。作对联需要对每个字进行反复推敲、苦心琢磨,但是好的对联却又要求不见斧凿之痕,信手拈来,宛若天成。

2004年国家题中有这样一道题: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

①爆竹声声脆                      

②满园春色好                     

第二题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该题的参考答案,第一题为:①祖国日日新  ②神州面貌新;第二题为: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这道考题带有一定的尝试性,因此没有提出严格的对仗和平仄要求;题目所给对联字数有多有少,提供了一定的选择性。本题不仅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也有传承中国文化的意味。

四、仿句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解答这类题目,首先需要审清题意,严格按照要求和限制变换句式,其次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最后要弄清语言表达的内涵。这里主要强调一下仿句。仿句题是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考点,近年一直常考不衰。答仿句题仅仅生硬的套用例句的形式还是不够的,还要力求使自己的句子做到“四有”:①有诗意。要求我们在写仿句时,像写诗那样选取一些优美的意象作为仿写对象,在语言上下功夫,力求使仿写的句子语言优美。②有新意。新意就是不落俗套,尽可能想人之所未想,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立意新、材料新都可以使所造句子具有新意。③有深意。仿句题不能仅仅满足与句式的契合,要尽可能地在有限的空间里写出有深意的句子,尽可能地去展现自己深入思考的能力。忌过多地受例句限制,要尽可能跳出例句内容的窠臼。④有情味。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情是点化平淡的魔水,人皆有情,情能动人,如果能在短短的仿句中写满真情,打动评卷者的得来必是高分。不是所有的句子都能写出感情,但是拥有写情的准备和愿望确实很重要。

语言连贯表达题还有许多种形式,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建议重点放在句子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语段概括、延展、阐发及仿句造句上。

(王吾堂审读并修改)

标签:教学论文 结合语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激活读者大脑,唤起“裁判”哲思——高考作文如何才能赢得阅卷老师的喜欢(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方法和策略(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