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阅读:1595
标签:
作文指导
追求多元思辨,重视理性思维——后话题作文的命题趋势和测试倾向(教师中心稿)
以2003年的高考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的亮相为标志,话题作文进入了后话题时代。后话题作文的命题趋势和测试倾向是什么呢?我们还得从近两年的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着手分析。
对2003年作文的评价,看法不一,褒贬各有不同。但我们从它所测试的能力重点和考查倾向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对语文的基本要求,那就是“追求多元思辨,重视理性思维,注重情感与价值观”的考查。2003年高考作文刚一亮相,考生普遍反映难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命题者为了防止猜题、押题等投机思想的蔓延,与2002年相比,2003年高考作文命题在开放的前提下以关系式话题形式加大了话题内涵的限制。所以说,就命题形式而言,在开放的前提下加大话题内涵的限制;就考查重点而言,由重视多元思维和道德素质的考查,向多元与思辨融合、独悟与认同统一、感性与理性的交融的转变,标志着进入后话题作文新阶段的命题的基本特征。
仍以2003年的作文命题为例,“感情上的亲疏远近与认知事物的深刻与肤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的确不是轻易能够说得清楚的,许多考生说它难,其原因恐怕就在这里。
其实,把命题的引语解说与话题及其提示综合起来分析,就会发现这种复杂的关系之中包含了一个“四维结构”关系,即四个审视命题的角度:一维是感情性质,即亲近与疏远;二维是认知性质,即正确深刻与错误肤浅;三维是对待方式,即认识事物与处理问题(“认识事物”与“处理问题”各有侧重点);四维是“感情”与“认知”的指向,即由“感情”到“认知”,还是由“认知”到“感情”。虽然命题几次都是把感情放在前面,把认知放在后面,但作为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而言,命题并没有规定“感情”是逻辑思维的起点,“认知”是逻辑思维的终点。因此,既可以说,“感情”影响“认知”,也可以说“认知”影响“感情”。
综合以上四个维度,就认识事物时“感情”与“认知”的相互影响可以总结出以下八个判断分支:①认识事物时,感情上的亲近造成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②认识事物时,感情上的亲近造成对事物认知的错误或肤浅;③认识事物时,感情上的疏远造成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④认识事物时,感情上的疏远造成对事物认知的错误或肤浅;⑤认识事物时,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造成感情上的亲近;⑥认识事物时,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造成感情上的疏远;⑦认识事物时,对事物认知的错误或肤浅造成感情上的亲近;⑧认识事物时,对事物认知的错误或肤浅造成感情上的疏远。
而就处理问题时“感情”与“认知”的相互影响也可以总结出另外八个判断分支:⑨处理问题时,感情上的亲近造成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⑩处理问题时,感情上的亲近造成对事物认知的错误或肤浅;⑾处理问题时,感情上的疏远造成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⑿处理问题时,感情上的疏远造成对事物认知的错误或肤浅;⒀处理问题时,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造成感情上的亲近;⒁处理问题时,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造成感情上的疏远;⒂处理问题时,对事物认知的错误或肤浅造成感情上的亲近;⒃处理问题时,对事物认知的错误或肤浅造成感情上的疏远。
像上述从不同的维度进行逻辑梳理,缺乏理性思维和严谨训练的考生是难以做到的。当然考生凭着少年的灵性,在潜意识中完全有可能体会到其中的一些内容;可是,若没有理性思维和逻辑梳理的能力,即便想了一些内容也容易彼此纠缠,造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而不知是“岭”还是“峰”的模糊现象。
纷繁复杂、风云多变,追求多元、标准多重,是当今社会的突出特点,高考作文关注现实、关注时代发展脉搏和国计民生的命题方向,就必然将考查学生的自我观察意识、理性思维素质和科学分析能力作为高考作文的考查重点。而考查的方式就是开端于2003年的蕴涵多种交叉关系的作文话题,考生面对这样的思考对象,首先要找准切入点,这个思维切入点就好比《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所寻找的下刀处一样,骨头与骨头之间的接合部就是庖丁下刀之处,而关系式话题的思维切入点就是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找概念之间相互影响的指向和结果,是寻找思维切入点的一个操作性较强的方法。如2004年全国卷(Ⅳ)依据某网站“4220聊天室”的一段关于改变思维方式而获得快乐的谈话引出“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的作文话题,意在启发考生改变思维的角度和方式,获得心理的愉悦和快乐,从而实现自身“生存的极致”。考生分析理解这个话题的思维切入点就是寻找思维方式与快乐幸福相互影响指向和结果,找出话题中所蕴涵的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①改变思维方式可以改变心情,从而获得快乐和幸福;②改变思维方式可以改变心情,从而获得悲伤和痛苦;③快乐的心情影响人的思维,使人改变错误的思维方式,④快乐的心情影响人的思维,使人改变正确的思维方式;⑤悲伤的心情影响人的思维,使人改变错误的思维方式;⑥悲伤的心情影响人的思维,使人改变正确的思维方式。如作文试题材料中那位老太太由原来雨天为开洗染店的大女儿担忧,晴天为开雨伞店的小女儿担忧,而变为雨天为小女儿高兴,晴天为大女儿高兴,从而获得了不论是雨天还是晴天都高兴快乐的愉悦心情,就属于①;再如“忧劳可以兴国”,就属于⑤,具有忧患意识,就可以改变高枕无忧的错误的思维方式,使国家兴旺发达;而“逸豫可以亡身”就属于④,过于安逸和快乐而忘记了发现潜伏的危机和应对新生的挑战,就可能改变正确的思维方式而导致轻者骄傲自满犯错误,重者丧身亡国的悲剧;至于“痛定思痛”,探究失败的原因,并纠正错误的思想便属于⑤,“痛不欲生”,对生活失去生存的信心,则是属于⑥。
高考命题不仅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指挥棒,而且在事实上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尤其是作文命题已经成为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等等上层建筑领域的折射或导引,这是许多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和有经验的中学语文教师早已心知肚明的事情。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引领考生掠去浮华,去探询现象背后的实质,进行理性思维与辩证思维。而“理性”、“思辩性”恰恰正是我们汉民族的弱项。恩格斯说过,一个没有理性思维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与欧美诸国相比,国人本是重感情和人情,长感性和灵性,而弱理性和思辩的。封建时代愚忠被颂扬为“义”,人治被解释为国情使然。现实中为非典时期参加救护的医务人员子弟高考加分,竟被国人视之为“人性化”的体现,被视为合情合理的政策;而明明是顺理成章的事,不请客送礼、不拉关系休想办成;老实人往往受气吃亏,马屁精则能呼风唤雨。所以,在推进民主化进程的艰难历程中,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抛开感情因素而公正地认知和评判事物的理性思维和思辨意识,以众所关注的高考作文命题为导向,将我们往最薄弱的思维领域引领,实在是标志着话题作文的成熟和再生,因而在2004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全国15套试题就有10套作文试题如出一辙地采取了侧重考查科学理性的思辨素质的关系式话题作文,就连一些非关系式的话题作文也是以考查理性思辨为目的的。这恐怕不仅仅是为了有效防止宿构和抄袭。
展开全文阅读
而在这10套关系式话题作文中,像全国统一卷(Ⅰ)“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的话题,重庆卷“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的话题,青海卷的“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的话题,是侧重于考查自我内心世界和他人内宇宙的联系和差异的理性思辨和表达能力;像天津卷由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在木匠眼里被认为是“无用之材”,而在根雕艺术家眼里则是雕琢艺术品的最佳材料的不同认知现象而引出了“材与非材”的话题,还有辽宁卷由一位母亲对自己的两个身份迥异的儿子都感到自豪的故事引出的“平凡与自豪”的话题,则是侧重于考查客观、理性和辨证的认识事物的认知意识和评价思维;像吉林等省卷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还有湖北卷由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昏镜词》一诗所引出的“买镜”,又是侧重于考查理性认识自我遭遇和理性认识自我缺陷的话题。
求真务实,探求真理,教人学会理性思维,既秉承把握时代脉搏、折射社会现实的命题传统,又意在重铸民族精神,教人“思辨”,教人“理性”,教人在“心灵选择”的时候思考“感情亲疏远近”对于“认知事物”公正性的影响,重视自我与他人内宇宙的联系和差异的表达,恐怕就是后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向了。
所以,2005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不论是继续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也好,还是采用像北京、上海的兼具命题与话题作文之共同优点的创意作文也罢,其可以预见的命题必然是朝着既“放飞思维”、“培养理性”,又“承载教化”、“防止宿构”的思维合一的方向发展。所以,写作范围的开放必然是有限度的开放,鼓励写作主体的内心独悟却一定要合乎理性思维,合乎社会公共价值取向,“防止抄袭”的限制又不能束缚“思想解放”的翅膀,至于“道德教化”也必然在隐含或多元的状态下进行。因此,今年的作文命题就必然以“放飞考生的思维”为尊旨,以培养理性意识和思辨素质为目标,渗透思想教化,有效防止宿构,以哲理思辨、人文底蕴和写作素养为考查重点来命设试题。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的需要。
[此文已经发表于湖北大学《中学语文》(读写版)05.4期]
作 者:王吾堂
通讯地址:陕西省杨凌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中
邮 编:712100
电 话:029-87091906(宅)13992899897
标签:
作文指导
追求多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方法和策略(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解读新考纲,把握新变化(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