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4645
标签:
教学论文
如何让语文课导入语更具吸引力(网友来稿)
河北省武安市大同镇小屯中学 李跃辉
教师说好语文课导入语非常关键,如果导入语导的好,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渲染课堂气氛,自然的进入语文课学习,又能发挥语文教师“口才言语”的特长,让学生一开始就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信心百倍。那么如何才能使得语文课的导入语更具吸引力呢?我从教语文课的感受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以供参考。
一、美的情感
平时我们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同样讲课亦如此。语文课的开场,教师如果用极富实际情感的语言拔动学生的心弦,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一位教师在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一文时,以自己与朱自清的文章内容颇相似的现实说法,表情生动的说:“在我考上大学临别要走的时候,父亲送我通向天津的火车,为我找座位,又为我攀过乱石嶙峋的月台买苹果和矿泉水,临开动时,父亲嘱咐我路上小心,不要丢失东西。随后父亲向我挥手告别,回首间发现父亲的眼泪在流,我在车上,泪水也簌簌流淌。”这样的导入语美在真诚,贵在亲切、生动,能引人入胜,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背影》的浓厚兴趣,然后再让学生各抒各自的情感经历,使其体会情感之美。
二、美的语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很好的运用语言,因为在学生中间教师是运用语言的典范。语文教师上课时的导入语也应做到简洁、明快、新鲜、活泼,以利于学生尽快入情入境。下面是一位教师教《海燕》时的片段导入语:“同学们,你们见到过海吗?听到过有关海燕的故事吗?回忆一下,你们在电影、电视、书刊、报纸中看到的海燕的形象,列举一些词句来形容它在海面上的情状。”学生尽可以凭任自己见到过或想象中的情状有声有色的描叙:如何 在惊涛拍岸,波澜壮阔海面上展翅飞翔;如何在神秘莫测,变化无常海面上腾空而起;如何在平静温柔,一望无际的海面上一掠而过;人站在海边或站在船头又是怎样讴歌海燕……”随及教师话锋一转: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高尔基的《海燕》一文,看看作者怎样描绘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又是一种怎样的情状呢?是否和我们想象中的一样?让我们认真的阅读,从中仔细体会。
三、美的意境
教师要善于创造出美的意境来,就像体会《赏析》中的春的意境一样,用精彩的导入语引入特定的教学活动之中。如全国特级教师于漪讲朱自清的《春》时,就是这样开始的:“我们以前有没有学到过有关写春的文章,或赞美或抒情的?”学生背出已学过的孟浩然、杜甫和王安石描绘春的著名绝句。“那么这些是不是给我们以无限生机,无穷的力量?这些都是绝句,容量有限,往往是选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朱自清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有雨,有水,有草,有树,花鸟,蜂蝶,-------总之凡体现春天的景物作者都真切的描绘了出来,那么是怎样描绘的呢?我们平时有没有注意到,好,我们细读课文,加以领略。”这样一讲,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就集中到《春》这片课文上来了,自然而然的沉浸在《春》的意境之中,学习新课的积极性必然高涨。
四、美的结构
好的导入语就像短小精悍的演讲,除了包含感情,创设意境,注意修辞外 ,还必须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讲究结构美,这样能使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变化无穷,四季如春的美色。如一位教师在教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导入语是这样的:“春夏秋冬,四时更替,我们伟大的祖国四季如春,景色美不胜收,上一课我们领略《春》的绿满天下,花开边地的美景,现在让我们再来观赏一下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的美景吧!”这则导入语条理清晰,有条不紊,使学生易于掌握知识;既能复习旧课,又能随势导入新课。
五、含蓄之美
语文课的导入语,也讲究含蓄之美。适当的含蓄,可有效的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如:“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这里韩麦尔先生上《最后一课》的开头,语言含蓄但其意义深刻,包含着无比的悲愤和感叹,尤其是“最后一课”令学生为之一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六、启迪之美
诙谐明快的导入语,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有一位教师上西蒙诺夫《蜡烛》一文时导入语是这样的:“在炮火烧灼了的战场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有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这是为什么?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目睹那悲壮而崇高的一幕吧!”这样学生就很自然的把注意力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上来了,从课文中拾取疑点,启迪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使讲课有了一定的思路。
以上总结的几点课文导入语,意在启发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实践总结,每一堂课成败与否,好的开头是关键。只有设计好美的导入语才能使每一节课生动自如。
作者邮箱: liyaohui19770914
标签:
教学论文
如何让语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网友来稿)
下一篇:
暑期的郑州之行(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