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6614
标签:
备课资料
《师说》其可怪也欤辨正
李玉山
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一句,大多数参考书给的译文是:如今士大夫们的见识竟反而不如他们(指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真是奇怪啊!
从字面意思看,这样的翻译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若细细推敲,便会发现“其可怪也欤”一句颇有些费解:到底谁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感到“奇怪”?有人会说,当然是韩愈,从前文“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一句可以看出,他是有轻视劳动人们的思想的,这是他的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所致。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当时韩愈极力倡导从师之风,他对“不耻相师”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是赞赏的,将其作为“耻学于师”的士大夫之族的对照物,韩愈认为他们的见识超过士大夫之族是因为他们的“不耻相师”,这是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最有力的支撑。作为文章大家的韩愈怎么会明显违背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而“感到奇怪” 呢?韩愈是否有“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我不敢肯定,但《师说》中他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绝对只有称颂而无一丝儿的“轻视”,这一点是肯定的。
其实,文中的“君子”是褒词贬用,指的就是士大夫之族,韩愈的意思是说,自以为高贵聪明的君子们,由于其“耻学于师”,他们的智慧和见识还远远比不上他们所“不齿”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可怪也欤”正是对君子们的深刻讽刺,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韩愈用充满鄙夷和嘲讽的语气,或模仿着士大夫尴尬与无奈的神情,俨然地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还有另外一种理解,即“其可怪也欤”后面的标点应是问号,这是一个反问句,可译为:“如今士大夫们的见识竟反而不如他们,(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尽管嘲讽的味道淡了些,但意思更明确了,也算能“自圆其说”吧。
标签:
备课资料
师说》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触摸退之的脉动:读《师说》(网友来稿)
下一篇:
《蜀道难》教学设想(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