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029  
标签:教学论文
古诗词鉴赏解题方法及命题预测(教师中心稿)
古诗词鉴赏解题方法及命题预测

浙江 章建良

古诗词鉴赏是语文高考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全面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进入作品中去感知诗歌形象,品味诗歌语言,领略诗歌的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由于时代久远等原因,许多考生感到古诗词鉴赏难度很大。我们结合近年来的高考题就古诗词鉴赏命题形式与解题方法作一介绍,并对今年的古诗词鉴赏题做一个简单的预测,以期对考生有帮助。

一、诗歌意象意境的鉴赏

命题角度: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怎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或: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方法点拨】

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待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答题步骤是:①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②概括形象特点。⑧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考题预测】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顾

 朝闻游子唱离歌①,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②树色催寒近,御苑③砧声④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离歌:离别之歌。②关城:潼关、函谷关。③御苑:皇家的宫苑。④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的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秋瞑(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在下列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参考答案

  1、(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2)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2、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 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二、表达技巧的鉴赏

  命题角度: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或: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案备选词语: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映衬(正衬、反衬)、象征、联想、想象、用典、对比(对照)、动静结合、白描、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

  【方法点拨】

  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人手。答题时应该包括(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考题预测】

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竞东流去。江晚正愁眠。山深闻鹧鸪。

  (1)在这首词中,一二两句借 山水设喻,表达了诗人收复中原的迫切希望和坚定

的信念。 

(2)本词的艺术特色主要是表现在哪种手法的运用上?请具体说明。

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试分析下面这首诗歌的表达技巧。

  参考答案

  1、(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2)主要表现在比兴手法上,作者以鹧鸪自比,表明了自己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以赣江的流水起兴,联想到四十多年前的民族苦难。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衬托的手法。其中三四两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写哀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用刘备三顾l茅庐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三、语言特色鉴赏

  命题角度: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或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方法点拨】

  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一般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分析语言特色,首先必须理解一些术语。如"清新"、"绚丽"、"明快"、


展开全文阅读
  "含蓄"、"简洁"等。再熟悉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特色,如陶渊明的平淡、李商隐的绚丽、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绝句的含蓄、贾岛的简洁等,了解这些对解题不无帮助。

  【考题预测】

  试分析下列这首诗语言上的特色。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参考答案 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四、炼词炼句鉴赏

  命题角度:赏析诗眼,分析诗中某个字、词的表达效果,欣赏其中写得最妙的一联,剖析整首诗中最震撼人心的诗句。重点考试词类是动词、形容词、数词、色彩词、象声词和叠词等。

  【方法点拨】

  诗歌的字、词、名句具有形象、凝炼、含蓄的特点,鉴赏时应注意其深层含义。对典故性字词,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即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对描写性字词,要分析对塑造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对动作性字词,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对名句,要从情感、意境、形象、哲理、语言等审美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要注意情、景、理的统一。鉴赏常用语如:a、用语工整,形象地勾画出……的画面。b、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C、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的意境,生动形象,极富美感。d、写出了……的过程或生动情景,使诗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深切。E、叠字叠词还增加了诗的音律美。

  【考题预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古人创作诗歌大都精于炼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哪两个字特别传神?请简要说出好在何处。

  参考答案 "隐"和"没"两字特别传神。"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的难舍难分的心绪。

标签:教学论文 古诗词鉴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寓言四则》教学实录(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10茶馆(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