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965  
标签:教学论文
让教育充满人性的光彩——解读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教师中心稿)


      让教育充满人性的光彩

      ——解读“研究性学习”的实质

      李 定 钊

      前些时候,“研究性学习”成了教育者谈论的热门话题,大有不“研究”就跟不上潮流的趋势。究其实质,真正从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上去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教师并不多,大都带有点儿赶时髦的味道,有些不过是一哄而上、急于事功的浮浅的做法。有的学校、教师,把研究性学习狭义理解为做课题、写论文;有的甚至把学术科研的模式搬进中学课堂。这只能导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不在于它的形式,而在于它的思想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课程”这些新概念的提出,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现、自主学习的天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使用语言的交际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享受到探索、发现、创造、成功的乐趣。我的理解是,“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对教育的理解 ,对学生的认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不在于它的形式,而在于它的思想。研究性学习的观念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融会在学生学习的任何方面。研究性学习不是为了培养研究者,而是为了培养一种独立自主、主动求索、勇于面对困难甚至挫折的精神和能力,这种精神和能力对于任何人都是必要的。

      如果我们把“研究性学习”当作一种课程或者活动来推广,而又不想改变现有的课程和教材体系,那只能给我们本来已经足够沉重的基础教育、给我们的学生添加新的负担。这是违背人性的做法,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

      所以,研究性学习应该是尊重学生个性的,是充满人性的光辉的。也就是用研究性学习的思想观念来指导和改造我们的教育传统,使我们能够在新的教育观念下去调动和保护学生自我探索、求知的欲望和热情,并以之作为学生毕生学习和发展的原动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定位与转换

      要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完成角色转换。不理解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地位,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其实质的。

      (一)学习活动的平等参与者

      韩愈在《师说》对教师的定义“传道、受业、解惑”,仍是许多教育者的信条。研究性学习当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因为一定的知识积累、基本的训练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的基础和载体;而这又离不开教师的系统讲述和对学生学业指导,大量的知识因有了教师的讲解而缩短了学生接受的过程。

      但,接受性学习的重要并不能代替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巨大作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量激增,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而且,学生在今后最需要具备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不能单纯靠、而且主要不是靠接受性学习来培养。只有研究性学习才可以完成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品质的培养任务。而这就需要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和传授者,向平等参与者转换。

      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应该是学生自行决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而且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与“学”双方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风格。

      (二)学生学习中的合作性伙伴

      由于教师从事的职业涉及到学科知识,而学科知识本身又有着非常明确的分工;再加上现行的教育体制是以班级为单位的,这就形成了教师劳动具有个体性的特点,交往协作有限。不但学科间难有教学的联系,甚至单语文学科而言,各年级、各班级的语文科任老师也往往是“单兵作战”。特别是教师立足讲台而面对学生,以教师的个体,面对学生的群体,“教”与“学”构成一对矛盾,却缺乏“教”与“学”平等合作。这对于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在将来社会中适应群体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具有个体性的教师也难以担当引导者和协作者的任务。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教师,必须有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熟悉人际交往的艺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这就需要教师首先从思想上屏除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式的权威思想,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协作者。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是“教”与“学”的互动;教师的“教”的不应是“知识”,而是“学生”——即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 “心理健康师”、“学者型”教师

      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不仅具备大量的学科知识,而且能涉猎非常广博的知识空间;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心理的培育者、方法的引导者、成长的辅佐者。他应该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满独创和灵气;他有“一桶水”,但他给学生的不是“一杯水”,也不仅是带领学生去“寻找水源”,而是让学生意识到“水”的重要,让学生意识到“找水”的重要,进而产生“找水”的欲望,主动去掌握“找水”的方法;他能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交流与协作的能力培养。


展开全文阅读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人格熏陶是非常重要的。治学的严谨、知识的广博、待人的平易、良好的协作,都是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没有教师本身的转变,就没有教育观念的转变,也就没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三、研究性学习与人性

      研究性学习的思想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充满人性的光辉的。

      它首先体现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学生有权选择自己想学的东西。我们应该明白,并非老师讲了学生就一定要会、就一定能会,学生有不会的权利;同样,并非老师不讲学生就不会,很多东西是学生自己去做、去接受的。在这里,应该把一切学生能做的事放手让学生去做,一切学生感兴趣的事鼓励学生去做,一切学生还不会的事教会学生自己做。要相信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的欲望,相信他们的热情。我想,这就是研究性学习教育思想的核心。

      其次,体现为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成长。如果我们不是把传授知识放在教学的首位,而是把学生的成长作为我们育人的首要任务,我们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关注他们的心理现状,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成长。

      再次,体现为对学生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重视,对学生与社会的协调、适应能力的重视。老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今天对学生的培养,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使学生获得今后在社会中立身的技能和品性;而研究性学习把学生终身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正是体现了正在推行的教育改革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对学生的终身关怀,使学生能更好地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并最终为社会的进步而作出自己的努力。

      解读“研究性学习”,决不能从表面上去机械理解,也不能单纯从方式上去生搬硬套,而应从其实质上去真正把握,才能紧紧抓住其“人文”的内涵,彻底转变观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作者姓名:李定钊

      单位和通信地址: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 校务部  邮编:225700

      电话:(0523)3270018

      E-mail:lidz123@126.com

      
标签:教学论文 让教育充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仿写与句式变换训练中的几个着力点(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作文讲稿(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