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4076  
标签:教学论文
窦娥冤(节选)(教师中心稿)
窦娥冤(节选)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2、理清节选的剧情,初步把握窦娥的形象。

      3、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教学重点难点:

      1、元杂剧常识。

      2、对[端正好][滚绣球]及三桩誓愿的理解。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明确第四单元教学要点。

      二、介绍元杂剧知识。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三、介绍关汉卿。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杂剧《倩女离魂》)、白朴(杂剧《墙头马上》)、马致远(杂剧《汉宫秋》)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很有个性。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8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我国十大古典悲剧:元代关汉卿的《窦娥冤》、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明代冯梦龙的《精忠旗》、清代李玉的《清忠谱》、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明代高则诚的《琵琶记》、明代孟称舜的《娇红记》、清代洪升的《长生殿》、清代方成培的《雷峰塔》。)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它通过主人公窦娥无辜被杀的冤狱,愤怒地控诉了元代社会冤狱迭生的残酷现实,同时也通过窦娥如何从屈从于命运走向觉醒最终奋起抗争的过程,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元朝统治的不满和反抗。《窦娥冤》是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和卓越的艺术成就的一部作品,是关汉卿成熟的艺术珍品。

      四、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节选部分内容。

      1、前两折里,已经把窦娥受害的故事情节,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交待得清楚明白。那么文学史上为什么公认课文所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发现;第三折里仅有窦娥指天发誓,刑场受戮,故事情节简单,而构成窦娥矛盾冲突的对立面,如社会恶势力的代表张驴儿、元代残酷统治的典型官府都隐藏在幕后,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更没有高潮,可见,全剧高潮出在第三折里是与戏剧本身的特点分不开的。


展开全文阅读
      戏剧本身的特点是什么呢?那就是剧作家在剧本中,除了精心构思戏剧的矛盾冲突外,还要匠心独运地安排曲牌、唱词、说白,以便创造条件,让演员在舞台上尽情地演出。

      2、浏览全文,看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3、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

      10个曲牌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第二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第三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五、分析第一层。

      齐读并思考: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出之大可“动地惊天”。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

      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但由于窦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所以窦娥唱出:“……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词时,便自然得到了人们的共鸣。

      [滚绣球]一曲,指斥天地、怒斥鬼神,是她绝望中的呼号,是她用生命换来的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社会的控诉、抗议,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是对人世间不公的揭露。可以说,在这一曲中,窦娥的冤是由“怨”来体现的。

      这两支曲牌,十分准确而深刻地概括了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草菅人命、残酷压迫的反动本质。又由于这两个曲牌的唱腔高亢激越,音乐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和谐统一,自有一种强烈的感人力量。为此,这两个曲牌,就已把剧情推向了高潮。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掌握元杂剧常识。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学生读课文)

      二、分析第二层。

      以宾白为主,通过婆媳对话,交代了窦娥孤苦无依的身世和她屈招的无奈,实在令人悲从中来。[快活三][鲍老儿]二曲,一字一泪,泪中含血。即使如此,她还劝婆婆不要烦恼哭啼,则更令人悲不自胜。

      1、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其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2、阅读[快活三][鲍老儿]。提问:这两支曲子是窦娥临刑前对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呢?

      明确: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她劝婆婆不要过分悲伤,再一次表明了她善良、美好的心灵。这样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审美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分析第三层。

      1、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不屈服的性格);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坚强不屈、宁折不弯的性格);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勇于反抗的坚强性格)。

      2、她的三桩誓愿与第一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

      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3、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

      4、“煞”就是结尾的曲牌,为什么关汉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个曲牌呢?

      说明蓄积在窦娥胸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控制,犹如地岩浆,冲向决口。也说明剧作家意犹未尽,他要把窦娥的无辜受害,要把人们对窦娥的同情,要把人们对统治者的愤恨表现得痛痛快快,淋漓尽致。于是在结尾处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顶峰。

      四、总结全文

      1、人物形象分析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

      蔡婆婆善良、逆来顺受、懦弱、动摇(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强娶动摇不定,间接导致了窦娥的悲剧)。

      2、关汉卿的语言艺术和戏剧效果。

      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窦娥对婆婆的一段对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

      在戏剧冲突的程度上,由急转缓,由怯转伤,抒情气氛加浓,窦娥的性格更加完美。可见窦娥对婆婆的孝顺,但像这样一个完美的善良的妇女,竟然惨遭如此的冤屈,被诬陷为杀人凶手,足见当时的统治是何等的腐败,社会是何等的黑暗。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还为悲剧的产生蓄足了势,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会的作用。

      3、归纳主题。

      本剧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的心灵和反抗精神。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习题。

      2、掌握文中出现的典故。

      【小资料】

      (一)陈毅同志对关汉卿的评价。

      1958年6月,陈毅同志为“关汉卿戏剧创作六百年纪念”写了重要题词。题词说:“关汉卿接近下层人民,熟悉人民语言和民间艺术形式,也深知人民的疾苦和愿望,所以能成为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使他在思想上,在艺术上能发出炫耀百代的光彩。”

      “关汉卿的剧作,不管是悲剧或喜剧都表现了封建社会两个主要阶级的对立,他是非分明,因而爱憎分明,他的同情总是在被压迫者一边。总是写压迫者看去像是强大而实际腐朽无能,被压迫者看似卑微而确具有无限智慧和力量,因此他们敢于反抗,甚至死而不屈,终于取得胜利。”

      “关汉卿是一位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的人道主义的思想家,因此他不是爬行的现实主义者,而是有思想,有理想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者,这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

      (二)“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典故的出处。

      1、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庄子•外物》)

      2、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太平御览》)

      3、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汉书•于定国传》)

      
标签:教学论文 窦娥冤(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高考标点符号考查的几个热点辨析(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华南虎》(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