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2132  
标签:作文指导
话题作文立意的多元化趋势(网友来稿)
江西星子中学 陈林森

      建国以来,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建国后至“文革”前是命题作文;恢复高考至90年代,基本上是材料作文;从90年代末开始,进入了话题作文的一统江湖。从全国卷话题作文总的发展情况来看,是在逐渐走向成熟。这种成熟的标志就是对话题作文立意多元化的认可。

      开头几年,高考话题作文还不够成熟。表现在立意上,虽然卷面规定“立意自定”,但实际上题目本身给予考生以无形的约束,使之只能按材料所指示的方向去写,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1999年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对此话题,考生可以大胆想象,写法上也可以百花齐放,特别是可以(甚至鼓励考生)写虚幻的内容,当时这样的作文题非常新鲜。但在立意上,它划了一个禁区,就是对记忆移植的可能性,必须加以肯定。当时在试评时发生争论,多数教师认为,考生必须写记忆移植成功后的情况,对记忆能否移植不能怀疑。我则认为假如有个别思维特别发达的考生,它通过逻辑推演,甚至运用一定的科技、医学知识,论证出记忆事实上是不可能移植的,一旦这种试验成功,将会对人类现有的社会模式甚至人类的正常生存造成毁灭性破坏,或者带来自然逻辑或自然伦理的极大混乱,因而得出人体的记忆以及思想器官是不能移植的,而且记忆的内容也是不能移植的。从逻辑上可以这样论述,这种移植对于需要移植的病人来说,他同时丧失了自我,所以这种移植对于任何有意识的生命个体是无意义的。我认为这样的学生(假如有这样的学生的话),阅卷教师应予肯定甚至鼓励。但当时我不能说服其他老师,因为话题本身就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就给话题增加了一个不必要的限制,不如以“记忆移植”为话题。我当时就开始酝酿话题作文的立意应当是多元的这样一个理念,即话题作文在立意上应当可以左右开弓、正反皆可,换句话说,话题应当是可包容的、有弹性的。2000年的话题作文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题目看上去是多么的包容,多么的开放,其实它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它本身是一个悖论。如果“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是普遍真理,那么“答案是否是丰富多彩的”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高考一结束,《解放军报》7月17日就发表一篇文章《答案并不都是丰富多彩的》,认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命题,缺乏科学的界定和严谨的含义,不能作为一个定理任意套用。在自然科学领域,许多事物的答案并不是丰富多彩的,而恰恰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即使在社会科学领域,许多问题的答案也并不是“丰富多彩”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是不同层次的问题。我在当年高考阅卷中就发现个别考生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大前提,在台湾问题上发表错误观点的文章。在试评期间的争议,我又是“少数派”。我认为如果考生得出的结论是“答案并非是丰富多彩的”,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不能因为立意与命题者观点不一致而扣分。当时争论非常激烈,后来我的意见被部分采纳,要求在立意问题上“谨慎处理”。2001年的话题作文是“诚信”。该年作文虽然强调“立意自定”,但因为话题所承载之概念的道德伦理色彩太强,在客观上束缚了考生,使他们基本上只能从一个方向去思考,即用试评时的口径就是“立意必须积极向上,决不可以任意立意”。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规定“立意自定”,实际上只是虚晃一枪罢了。2002年的话题作文是“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的特点是增加了主词的限制,但在我看来,这是历年来话题作文最糟糕的。将高考作文披上一件道德或意识形态的外衣,不是值得提倡的做法,其极端就是“文革”前高考所写的“为革命而学习”“大跃进中的新事物”等这样直接“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作文题。关于“诚信”的话题所提供的材料(一则寓言),其思想倾向的暗示还稍稍含蓄一点;这个雪山救人的故事,则其观念的指向太直白了。其实这个材料的科学性、法理性都大可怀疑(批评者甚多,在此不赘)。这道作文题意味着话题作文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再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2003年的话题作文是“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可以说是对头一年作文题的拨乱反正。命题者用“智子疑邻”的寓言故事作为材料,要求考生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与前三年高考作文的话题相比,最大的不同是话题由单一型变为关系型。前三年都没有审题障碍,立意不假思索,基本上是踩着命题者的脚印走路。2003年则不然,话题的主词有两个概念——“感情”和“认知”,而且二者构成多种关系,因而在审题时客观上存在着障碍,考生必须回答命题者提出的两个问题——“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从而加大了审题的难度,高考作文的话题走向复杂化,多元化。尽管对这一年的作文题也有不同意见,但我感到这一年才算走上了话题作文的正道,才能真正满足“三自”方针的要求,话题作文终于走向了成熟。2004年的“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话题,看得出是继承2003年话题作文的方向,其立意包含正反两方面的可能选择,而且命题者的暗示性几乎没有了。这便是最理想的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是给出一段提示性材料,规定一个相对宽泛的写作范围,由学生自己立意,给学生更多选择自由的命题形式。一个话题,应当可以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才能表现思维的灵活性,才符合客观生活的实际。所以我主张话题作文立意的多元化。什么是“话题”?词典解释为“谈论的主题;议题”。对于一个“议题”,一般来说,总会有不同意见。如果没有不同意见,就用不着“议”(谈论,商讨),只要“听报告”就行了。“话题”本质上是一个辩题,所不同的是,辩论赛时所持观点由抽签决定,话题作文的立意则由考生自主决定。既然如此,话题就应当像辩论赛一样,回避那些与森严的政治(意识形态)直接相关的敏感话题,避开那些道德伦理色彩过于强烈的话题。要考这些话题,应当放到政治试卷中去。我认为,话题作文最大的自由应是立意自由。文体的选择,恢复高考以来历来很少限制,即使限定文体,中学生在处理时一般也不会那么典型,夹叙夹议的文章从来都是主流。至于自拟题目,材料作文一向也是这样。而话题作文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立意是考生自定的。如果没有立意的自由,实际上等于回到了“命题作文”。所谓培养考生的创新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他们有形成自己思想的机会。有一条马克思曾经引用过的名言说:“即使是恶棍的犯罪思想,也比天堂的奇迹还要辉煌。”一个考生连自主立意的自由都没有,培养创新意识只能是空话,也违背了“话题作文”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展开全文阅读
      人们看到,今天不少媒体都有与“话题”有关的栏目。《杂文报》有一个栏目就叫“话题”。它由编者不定期在一定版面登出话题征文,我注意到每一期的话题都可以从正反两面立论,或者从多角度立意。比如今年1月28日所登出的两个话题,一是阿富汗、伊拉克等国举行或将要举行的“大选”,对正在进行政治文明建设的中国有什么启示或借鉴?二是我国应不应该废除死刑?这两个话题分别属于政治、法律范畴,可说是比较敏感的话题,比较成人化,并不适合中学生。但我觉得它们对话题作文仍然是有启发的。一些综合网站也有这样的频道,如人民网的“观点碰撞”。当然这些媒体的“话题”一般都比较具体,中学生作文的话题则可以比较空灵、开阔,不局限于某一个具体问题。但这些话题本身对于正反两面没有明显的倾斜,双方立场都有一定的空间,肯定、否定都有话可说,有的话题的立意则是多维的,呈辐射状的,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为九江市高三模拟考试命题,也有意进行这方面的探索。比如2004年第二次模拟考试的作文题是:

      当财富成为公共话题,对奢侈的关注也就无法回避。究竟什么是奢侈?我们今天应当如何看待奢侈?最近出版的《奢侈带来富足》(中信出版社2003/8)和《奢侈病》(中国友谊出版社2003/5)两本书的观点形成了有趣的对照:前者对奢侈消费持积极的赞赏态度,在作者看来,奢侈品的生产对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它能刺激创新,创造工作机会,促进经济飞跃;而后者对现在很多人迷失在各种狂热消费之中的现象提出批评,在作者看来,奢侈是一种应该受到批评的奢华行为,一种应该受到指责的消费流行病。

      看了以上介绍后,请你以“奢侈”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和认识。

      可以看出,在作文题目的表述上,没有包含命题者的思想倾向。至于部分学生以“奢侈”为贬义词,不自觉地产生拒斥心理,从而影响他的立意选择,那是社会影响的问题。经验告诉我们,在这一类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中,似乎存在一个规律,那就是,采取与多数人可能选择的立场所不同的观点,更有可能异军突起,另辟蹊径,最终能更好地展示考生的视野、胸襟、创意以至文采。这就是说,平时思维比较灵活、开放、敏锐,知识面比较开阔,而又不那么“循规蹈矩”的学生,在这类话题作文中更容易出奇制胜。反过来,那些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意识的学生,常常选择偏于“保守”的立场。语文教师只要回忆一下平时的写作训练就知道了。例如,“扫一屋”与“扫天下”,多数人选择“扫一屋”;“逆境出人才”与“顺境出人才”,多数人选择“逆境出人才”;“知足常乐”与“不知足常乐”,多数人选择“知足常乐”。上述“奢侈”话题作文的结果证明了这一点。多数考生根据以往的传统教育和舆论导向,纷纷选择否定“奢侈”的立场,容易写得千人一面,或显得生硬、勉强、违心。然而,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角度,选择肯定“奢侈”,会显得新颖,前卫,甚至更有说服力。比如许多商品,如彩电、手机等等,在一二十年以前,是何等奢侈的玩意儿,如果没有部分消费者引领潮流,如果国家没有对这些“奢侈品”提前作好生产计划或引进生产设备,如果在舆论导向上一味反对“奢侈消费”,片面鼓吹“艰苦奋斗”,那将是多大的失策!至于从经济角度看问题,流行、时尚、奢侈品的研发,带来产品升级,鼓励商家竞争,创造更多就业,促进经贸往来,有利于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和谐社会等等,就更不在话下了。

      再如我设计过这样一道话题作文:

      城里人、乡下人有割不断的亲情关系,但由于经济、文化、社会环境、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别,他们之间又呈现出种种不同的特点。有人认为,城里人思想开放、观念新颖、生活质量高、卫生习惯好,值得乡下人学习;也有人认为乡下人朴实厚道、重感情、讲信誉,为城里人做出了榜样。有人认为,城里人虚伪自私,只讲利益不讲感情;也有人认为乡下人孤陋寡闻、愚昧落后、不讲卫生……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不同的思想观念在城里人、乡下人之间不免发生碰撞。对此,你有什么亲身经历希望倾诉,你有什么观点认识需要阐发?请以“城里人与乡下人”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让高二文科班学生写这篇作文。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倾向于“乡下人”一边,纷纷批评城里人,他们崇尚勤俭朴素的传统美德,或者把想象中的缺点强加于城里人,有的甚至滑向否定城市文明乃至否定一切现代物质文明的错误泥淖中去了。而少数同学,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批评了一些乡下人的文明缺乏症,或者羡慕城里人的某些优点,反倒真实可感,较有说服力。其实,这个话题,并不一定要“拉一派、打一派”,可以不涉及对两类居民的臧否,而是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谈论从“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转变,从中反映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有些好的话题作文,除正反两面的立意以外,还可以找到“第三只眼”。有的话题作文则可以从多角度立意,立意的多角度犹如一个多边形、多棱柱。就是说,话题作文的立意应当是多元的,包容的,有弹性的,而不应当是单向的、平面的、刚性的。

      通信地址:江西省星子中学10-10信箱(332800)

      作者邮箱: xzcls48@yahoo.com.cn

      
标签:作文指导 话题作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孔乙己真的“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吗?(网友来稿)
下一篇:汉字趣编(之九)(死)(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